張文勇
中國調橫針灸創始人
《中國調衡針灸》認為形态結構變化就是看得到的陰陽失衡,屬萬病之源。
通過人體三套失衡模式的診斷分析,以望診定位,觸診定點,結合損傷與抗損傷連鎖規律(代償與失代償),真正可以用望診問切指導臨床針灸治療,标準量化針灸得氣标準(如魚吞鈎之沉浮)。快速糾正人體形态結構失衡,舍症求本,效如桴鼓,不再被患者症狀表現誤導,讓醫者擁有完全的診斷主動權,并帶給您前所未有的診療信心和神奇療效。
北中醫講座回顧
2018年4月26日晚6:30
北中醫博物館二層報告廳
座無虛席
講座内容概要
一、調橫針灸基本理論
二、頸椎病的理論基礎及治療方法
基本理論部分
一、陰陽失衡即為病在中國調衡針灸的意義:
(1)古中醫對病的定義:陰陽失衡即為病.病于内必形于外! 望聞問切,望診第一
(2)現代醫學對疾病的定義:機體(包括軀體和心理)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謝、形态結構變化,變現為損傷與抗損傷的整體病理過程!
中西醫對于疾病的理解和定義不謀而合,隻是文化底蘊的語言表達差異!
二、經絡的載體就是肌肉,屬脾為後天之本。内經有雲:病非人體素有之物,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說明後天之病調整後天之本的方向是正确的。(先天疾病非中醫适應症)
三、針灸取穴與得氣的量化标準:傳統經絡取穴處于時靈時不靈狀态,究其原因就是經絡診斷還是處于診斷模式沒有标準化,相對比較籠統和玄虛,而傳統針灸得氣标準比如如魚吞鈎之沉浮的得氣标準也幾千年沒有譯成。而調衡針灸認為,通過機體細節的望形診斷和四診合參,可以迅速确定針刺部位,而天應點的針刺引發跳動,最符合得氣所描述的如魚吞鈎的魚漂沉浮象形。
四、關節失衡特點:人體關節是一個靈活一個穩定以此類推的,靈活的關節主運動,穩定的關節主支撐,在人體正常活動分析,主靈活的關節軟組織活動度大,需要良好的肌肉延展度和皮膚良好的散熱能力,所以應該是最容易得病的關節,但是也因為靈活關節的軟組織特性,并不容易産生症狀表現,也就是說當一個靈活關節得病的時候,也就是此關節的靈活度缺失,而人體為了正常的運動,這部分缺失的靈活度會轉嫁給穩定的關節,穩定代表精密,精密代表不能有太大的運動空間,一旦失去穩定性超過極限,那此關節就會産生明顯的臨床表現,繼而失去代償能力,在轉回給前後靈活關節引發一系列連鎖失衡,這是生物力學失衡的主要病因,我稱之為代償與失代償,代償産生病理,失代償産生症狀。
五、全身關節特點:靈活關節與穩定關節交替存在,踝關節靈活,膝關節穩定,髋關節靈活,依次類推,頸椎3-7是穩定的,寰樞關節是靈活的,寰枕關節是穩定的,這為頸椎病、肩周炎、膝關節痛、踝關節扭傷等諸多關節病的治療帶來了很多更多理論支持,大大提高了臨床療效。例如膝關節病在踝關節及髋關節去找,膝關節屬于穩定關節,臨床上大多是因為屬于靈活關節的髋關節及踝關節靈活度不夠,轉嫁給膝關節,使之代償産生疼痛。
頸椎病的理論基礎及治療部分
頸部由七節椎體組成,其中最主靈活是頸2椎體(樞椎),最主穩定的是頸一(寰椎)分别叫寰樞關節和寰枕關節,因頸椎的特殊性所以比其他椎體多出一個咬合關節,稱為鈎椎關節,鈎椎關節由第3-7頸椎體上面側緣的椎體鈎與上位椎體的前後唇緣相接而形成的關節,又稱關節。所以三到七椎相對一二來說是主穩定,其中第345椎又相對第67椎來說是靈活的。
治療點選擇:男左女右(一般男性是左高肩,女相反),以下均以男性為主。
左側頭後大直肌(天柱穴),頭夾肌(風池穴),右側頭下斜肌,胸鎖乳突肌(人迎穴),高肩側加上斜方肌(肩井穴)
針刺手法:紮跳即可,不留針,無順序。
下一篇
胃活檢異型增生病理學習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