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愛《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節目,其總顧問蔡瀾先生,最喜歡的美食便是羊肉,而我也有這樣的嗜好。很多人一提到羊肉,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想起了新疆羊肉串,冬日的羊肉湯~
磨刀霍霍向豬羊,豬的普及度更高,價格也更親民化,而羊肉排在第二,還是非常合理的,至少羊肉吃起來真的很鮮嫩,營養價值也會更溫補;
至于牛肉,畢竟屬于略貴的肉食,我等平民百姓,還是得看看包包鼓不鼓的起來,才敢大膽一次,因為牛的養殖規模也是比前兩種少很多,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
我個人最喜歡吃羊肉的鮮嫩,這可能從小就在新疆長大的原因有關吧,南方的山羊膻味太重,北方的綿羊肉質更嫩,膻味更小。
吃貨都說,甯夏的鹽池灘羊天下無雙,卻沒有絲綢之路的新疆羊肉串,聞名天下。哪裡的羊肉最好吃?也隻有每個人口感适中,才是最好吃的。
今天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羊的全身,哪幾個部位最好吃。畢竟羊肉也屬于比較貴的,若是您也喜歡吃羊肉,同樣的價格卻不會買,可能就會被屠夫耍個小心眼,吃了大虧。
臨近冬季,北方的風吹的好大,瑟瑟發抖的我,秋褲棉襖加身亦是必備之物,多麼想來一鍋羊肉湯暖暖身子,而南方的你,可能還是單薄外套,裝着紳士要帥氣的風度。
羊肉性溫,乃冬季必備,是大補,外面吃太貴且又擔心健康問題,索性不如自己買上一些羊肉,相對實惠,份量也會更足,想怎麼做都行。
那麼在購買羊肉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如何挑選最優質的部位,讓别人無處可選。
羊的全身部位,最細嫩的莫過于“上腦肉”,價格略貴,自然也是精華。它并不是羊腦,位于脖頸後與脊骨兩側的肋條前,與牛上腦位置相當,因接近頭部,故稱上腦。
它最大的特性就是脂肪沉積于肉質内,兩兩相互交雜,形似大理石一樣的花斑,富有淩亂的美感,肥瘦兼并,質地鮮嫩,入口即化般,膻味幾乎沒有,非常适合熘、炒、煎、氽、烤與涮火鍋。
羊外脊和羊裡脊并不是一個地方的肉,脊背上的肉是外脊,貫穿整個脊背才是一條羊裡脊肉,非常嫩,也叫羊菲力,價格貴,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也被稱為“肉中嬌子”。
它的特性是肉質細長,肌肉纖維豐富,肉質軟嫩,屬于羊肉裡最鮮嫩的瘦肉。非常适合熘、炒、炸、煎、烤、涮等。
羊脖子肉與牛脖子肉相似,但可别與豬脖子肉(淋巴)相提并論,因為屠夫在宰殺的時候,淋巴已經完全去除幹淨,可以放心購買。
這裡的脂肪少卻瘦肉多,羊脖子随時都在動,肌肉較為發達,屬于“活肉”,肥瘦兼并,肉質幹實,幾乎沒有脂肪層,有一點點筋膜夾雜,卻能增加肉質筋道與口感,且膻味較輕。非常适合羊肉餡兒和羊肉丸子,也可炖煮煲湯和紅焖。
雖然羊後腿肉粗壯且肉多,但前腿活動量很大,肌肉更為發達緊實有韌勁,也就是瘦多肥少。
後腿肉筋膜更多,而前腿肉筋膜略微少一些,所以後腿肉的口感是趕不上前腿肉的,前腿其中三分之二是瘦肉及三分之一是肥肉,非常适合紅燒、爆炒,羊肉串、烤羊腿、羊肉餃子餡兒等。
肋排肉與豬排牛排相同,這裡肥瘦相間而無筋,外面覆蓋一層薄薄的白膜,皮脂層豐厚,膻味小,肥瘦結合之後,屬于越肥就越嫩的道理,屬于脂肪覆蓋率更好,質地松軟,肉質細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氨基酸,西餐必備的法式菜品。
肉攤上這種羊肋排較多,有白色膜還是很好辨認的,非常适合,涮、炒、爆、紅燒、紅焖等。
某些黃金地段,都會有羊蠍子火鍋,受歡迎程度超乎了你的想象,就是價格略貴,在京城都能有一席之地,可見其重要性和美味性。
羊蠍子肉,也就是帶裡脊肉和脊髓,完整的羊脊椎骨,形似蠍子,常以清湯炖煮,火鍋為主,當然還有紅燒。其骨多髓而不滑,其湯濃香而無膻,被稱為“補鈣之王”。
冬天不吃羊,冷得心發慌!
羊肉比牛肉更加細嫩,也易消化,且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膽固醇更少,屬于冬季必不可少的防寒溫補美食。
涮火鍋,當然是上腦肉,紅燒則選擇羊腩,烤肉串,自然是肥瘦均勻的羊腿肉,充分利用肥肉的油脂包裹瘦肉,當然,冬天還會有很多人選擇吃羊雜湯,那叫一個鮮兒,那叫一個美。
其實全面了解羊肉的本質,還有烹饪方式,羊的每個部位都很好吃,我想沒有哪一個人不喜歡如此美味的羊肉啦,當然除去信仰問題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