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的數字化轉型為高等職業教育“三教”改革賦予了新的時代意蘊。因此,在這一背景下,“三教”改革應以對接産業數字化技術變革的多方跨界合作為前提,以深度産教融合為指引,以各類可接入的數字資源為依托,以多方協同的教學創新團隊為主導,以充分涵蓋崗位技能特點的信息化新型教材為載體,以注重學生技能習得的教法為媒介,構建全面、系統、開源的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教學模式和育人機制,推動高等職業院校學生不斷夯實基礎、精益求精,具備适應數字化崗位要求的多維能力。
一、提高教師綜合能力是助推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1.構建産教融合型教學創新團隊
随着産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和互聯網教學資源共享方式的不斷創新,以高校畢業生為主要組成部分的師資主體較難培養複合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改變傳統相對封閉的師資構成模式,可以通過打造跨背景、跨專業、跨領域、複合型的産教融合型教學創新團隊,形成具有共通技術基礎、共融崗位需求的教學共同體,共同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深化改革。
從師資構成來看,結合各個區域數字轉型發展比較優勢與區域發展特色,構建不同層級的教學創新團隊,如專業(群)級—校級—省級—國家級。以适應數字化轉型需要的教學項目為基石,依托名師、技能大師工作室成員和行業技術能手,将企業中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引入各級教學創新團隊,建立由行業領先技術人才、企業專家等構成的與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緊密相關、綜合性強、實踐性強的混編教師團隊。在師資隊伍結構上保障高等職業教育與産業數字化轉型同向發展,促進高等職業院校能夠最大程度吸收數字化融合發展技術和産業新業态、新理念、新工藝。
從教學工作流程來看,産教融合型教學創新團隊将逐步打破原有單一、封閉的課堂教學範式,以工作流程為項目導向,以工作崗位為任務驅動,基于跨界重組、能力重構的原則重新構建各個課程的師資主體。這些教學團隊将共同明确教學任務的科學性、合理性與規範性。通過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校企合作、産業學院、職教集團等多種形式,引導企業人員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和學生職業發展規劃等常态化高等職業教育工作,打造專兼崗位互通、産教流程互融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2.完善促進教學創新團隊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教學團隊持續發展是适應産業數字化轉型的有效路徑。一是鼓勵政府、高職院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主體共建産教融合創新師資團隊培訓平台和基地。在吸收不同專業背景、不同技能特長的專業人員進入教學創新團隊的同時,進行共性化的産教雙向培訓,使企業專業人員掌握基本的授課技巧和教學理論體系;二是讓高職院校教師能夠長期深度參與“能力提升項目”,包括對接技術變革、參與企業科研項目轉化等,形成對接産業發展的常态化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教學創新團隊的整體信息化水平和綜合教學資源統籌能力;三是長期開展職業院校師資提升計劃,鼓勵教學團隊成員積極參與對口企業挂職研修、高水平職業院校交流訪學等多種形式的深度産教融合項目。多方主體應該為學校教師和企業人員之間的雙向流動提供制度保障和經費支持,使職業院校教師保持對行業變革的高度敏感。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學創新團隊的教學理念與産業數字化轉型的崗位目标盡可能一緻,進一步推動教學模式與工作流程、課程體系與崗位技能、專業教材與職業标準的有效對接;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學團隊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體系基本與企業人員構成類似、與數字化技術發展階段吻合,幫助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具備相應崗位勝任能力及素養。
二、“電子資源+信息化新型教材”是助推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1.重構基于工作流程的課程體系是教材改革的起點
基于工作流程重構課程體系,将工作模塊分拆到各門課程上,形成前後銜接、有機組合的序貫體系,這是教材改革的起點。因為現有的大部分教材以學科理論為基礎,較難形成對接工作流程的閉環體系,所以在新型教材編寫過程中,應堅持“教材内容與職業标準對接”“教材模塊與項目流程吻合”的理念,使教材既能滿足職業崗位技能與行業技術标準要求,又符合職業素養與技能培養的一般規律。同時,依據工作流程的推進順序和知識、能力、素質目标的要求,始終以涵蓋崗位技能要求的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為原則确定教材内容。在教材開發過程中,需要圍繞工作崗位勝任力這一落腳點鋪開。一方面應盡可能形成企業專業技術骨幹、職業院校教研課程專家、一線專任教師的多元合作模式,保證教材開發能夠緊跟産業發展,及時将數字化變革中的新工藝和新業态融入教材,使教材更新的頻率至少同步于實體經濟中的數字化轉型趨勢。同時,對接國家崗位職業标準與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相關要求,以典型工作流程和崗位任務為模型編寫各種工作手冊式、活頁式、融媒體式等信息化新型教材,使這樣的優秀教材成為職業院校學生的工作指南。
2.開發“電子資源+信息化新型教材”是教材改革的本質要義
伴随着産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推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智能技術正全面滲透到産業經濟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各個領域,并以非常迅猛的态勢改變着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模式。正因如此,開發“電子資源+信息化新型教材”對推動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十分必要。一方面,加強與教材和課程匹配的高等職業教育數字資源庫建設,根據課程進度,将與項目或任務相關的教學情境、真實典型應用案例等以電子資源的形式嵌入教材當中,學生可以通過可交互式的電子頁面,獲得可驗證的程序輸入與結果輸出,從而進一步感受某項任務的技術難點和實現路徑。這類“電子資源+信息化新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還原現實工作場景,實現沉浸式學習和體驗。學生在依托教材學習的過程中還能發現自身知識能力相對薄弱的環節,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補足和針對性訓練。另一方面,與傳統紙質教材相比,新型教材是可開源、可接入的流動式資源庫,能夠保持動态更新和調整,這與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崗位勝任能力的快速變化相得益彰、互相呼應。
三、構建高效教法是助推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媒介
教法是促進學生技能習得的重要媒介。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産業崗位出現了多維鍊接性、複合型等特點,傳統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法并不利于學生構建多維的能力體系。因此,教法改革還應着重關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生态建設,例如,依托教學創新團隊設立主要教學任務和項目,采用基于行動導向、技能本位的教學模式,将新型數字化教材的各個項目通過教學情境“抽絲剝繭”地展示給學生,并引導學生根據工作流程逐步在實踐過程中完成崗位細分的各項任務,從而全面提升教學效果,實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高質量産出,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對接崗位多維鍊接,構建以學生技能習得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最典型的特征在于為企業提供技術技能人才,但技術技能人才各種素養和技能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實幹過程中慢慢積累和提升,這也是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構建以學生技能習得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特别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教學創新團隊成員來源多樣化,可以最大程度将社會各界資源引入高等職業教育系統,包括各類企業橫向項目、各種技術轉化孵化工程等,由“雙師型”教師帶領學生參與這些項目和課題,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行業發展規律和個人能力短闆。基于工作流程與崗位職責的課程項目設計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法安排,能夠使學生在沉浸式體驗過程中逐步化被動為主動,培養基于崗位鍊接多維性的複合統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化新型教材有了豐富的配套電子資源,教師就可以根據教材中的項目指引來指導學生,幫助學生了解工作崗位的基本流程和各類知識的應用場景,教師還可以将實踐演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教材情境進行對比分析和歸納演繹,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由教材到實踐,再由實踐到教材,不斷内化統籌協同思維與綜合管理能力,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發自内心深處的自主探索,并逐步完成知識的輸入和技能的輸出。
2.促進多方協同,構建“互聯網+信息化”教學手段
在産業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多方協同的“互聯網+信息化”教學手段是落實教法改革的重要依托。一方面,推動各種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技術在學情分析階段充分采集學生的相關學習數據,進行有針對性的篩選,研判不同類型學生的用戶畫像和典型行為特征,并為其構建與之相适應的教學情境和模式,使盡可能多的學生真正在所學習的課程中找到自身擅長的模塊或領域,提高育人過程中的有效性和覆蓋面。另一方面,借助“互聯網+信息化”教學手段,依托各類虛拟仿真教學平台,對傳統課堂和教學方法進行革新,開展諸如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等多種形式的有益探索。不斷通過任務驅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并引導學生多層次、多環節參與以工作流程為基礎的項目化教學,有效避免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搭便車”和消極應對的情況,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在日複一日的積累和磨煉中,成為适應産業數字化變革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卓越人才。
上一篇
三焦不通吃什麼中成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