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和翻譯家,一生給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也是我們第一位翻譯《莎士比亞》的翻譯家,是國内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為人學貫中西,文采斐然,雖然民國有很多擅長廚藝和會吃的美食家,但如果說寫吃,很少有人能和梁實秋相提并論,可以說梁實秋是民國時期又會吃又會寫的美食家。
翻譯莎士比亞的著作
自幼就對美食充滿熱愛
梁實秋會吃是自小養成的,他的父親是當時著名的美食家梁鹹熙,家中富有,與厚德福飯莊的掌櫃陳蓮堂是莫逆之交,兩人在沈陽、青島、西安和香港等地開設了多個飯莊,将厚德福的招牌推廣到全國。
青年梁實秋和父親
在父親的影響下,梁實秋自幼對美食充滿熱愛,從小就将厚德福的拿手菜嘗了個遍且食量很大,據說在清華大學讀書的時候有過一頓飯十二個饅頭和三碗雜醬面的記錄。
梁實秋
梁實秋出生于北平,自然是長在北平吃在北平,平常更是吃遍了老北京各種小吃,比如老北京的豆汁兒、胡同口的糖火燒、厚德福的瓦塊魚、緻美齋的爆肚仁兒、玉華台的湯包、正陽樓的烤羊肉、便宜坊的烤鴨、六必居的醬菜以及母親做的核桃酪。
六必居的醬菜遠近聞名
當然梁實秋吃的不止這些,在日後的《北平的零食小販》一文中,他寫了豆汁、灌腸、面筋、羊頭肉、燒羊脖子、豆腐腦、湯面餃、燒餅、面茶、三角饅頭、杏仁茶、豌豆黃、豆腐絲、盆兒糕、醬米藕、烤白薯、老玉米、小棗粽子、艾窩窩、黃米面切糕、扒糕、涼粉、驢肉、茶湯、油炸花生仁、酸梅湯、糖葫蘆、硬面饽饽等北平小吃還有各種水果。
老北京豆汁
留學生涯:西餐之旅的破滅
清華大學畢業後和其他學子一樣,他前往國外留學,出發前的梁實秋對于西餐有着根深蒂固的想法,原以為這次留學會經曆美妙的西餐之旅,可以吃到又大又厚的煎牛排,結果國外單調的飲食文化讓他西餐之旅破滅。
1923年前往國外留學
在國外留學的時候,梁實秋和聞一多住在寄宿家庭,雖然女主人很友好,但在吃的方面有點不講究,每個月給八十元房東,但吃的方面别提牛排了,就連像樣的飯菜都沒有,在留學的時候,早餐一般是半個柑橘或葡萄柚、兩片烤面包、一枚半熟的煎雞蛋、一杯咖啡;午餐是兩片冷面包,中間會夾點肉菜做成三明治;至于晚餐,在午餐的基礎上增加一道點心而已,比如西米布丁什麼的。
梁實秋飯量又大,這種每頓隻有六分飽的食物完全吃不飽,有時候冷不住他就會溜出去買點漢堡或者熱狗解解饞。
1926年在哥倫比亞大學
而在哈佛大學的時候,梁實秋和其他留學生一起合租公寓,大家輪流做飯和洗碗,他經常做雜醬面,由于做的好吃,經常有人蹭飯,鑒于人多面少,梁實秋就在炸醬面裡使勁的放鹽,沒幾頓他們就鹹的不同意,蹭飯的也少了。
如今的老北京雜醬面
可以說在國外的留學生涯裡,梁實秋就沒怎麼正兒八經吃過一頓飯,1926年剛回到國内的梁實秋連家都沒回,先去緻美齋,連吃帶喝總算吃飽了,這也是梁實秋一生都未能忘記的一頓飯。
1930年梁實秋被青島大學校長張振聲聘請來到青島,與楊振聲、趙太、陳季超等人呼朋引友,稱為“醉八仙”,每到周末他們就會順興樓以酒會友,雖然青島有很多海鮮,但他最愛青島的食物是牛肉,尤其是國外人佛勞塞爾在中山路開的牛排店。
青島的合影(後排右3為梁實秋)
在青島的時候,他經常想起北平的烤羊肉,出于對羊肉的熱愛,有時候他還會從自家在青島開的厚德福裡拿來北平運來的羊肉,喊上朋友來自家後山上去烤肉。
晚年的梁實秋雖然各地漂泊,但一生忘不了的就是家鄉的氣質,幾十年來早餐一直都是燒餅油條,家鄉的氣質是他一直忘不了的,晚年一度前往國外西雅圖的女兒家居住,不得已才接收了火腿、雞蛋和面包的早餐。
晚年的梁實秋
晚年專心寫吃
由于年輕的時候飲食無度加上運動太少,晚年的梁實秋患上了糖尿病,不能無拘無束的吃喝了,每次參加宴會,夫人程季淑會預先準備三明治,在别人推杯換盞之際,梁實秋隻能拿出三明治看滿桌的飯菜細嚼慢咽,既然吃不到那就寫吧,加上遠離大陸,再也無法吃到家鄉美食,一生鐘情美食的梁實秋決定以筆談吃,寫下了諸多美食散文,這就是《雅舍談吃》。
梁實秋與第一任女子程季淑
在《雅舍談吃》中,談的不僅是吃,還有享受美食的愉悅心境,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境,他都可以苦中作樂,在亂世烽火中守住内心的平靜,可以說從美食看生活,在生活中看美食。
美食界的一代宗師,文字的背後是淡淡的鄉愁
梁實秋愛吃,也講究吃,但這種講究不是擺譜,而是尋找食物的最佳吃法,比如羊肉,普通人都是煮熟了直接吃,但梁實秋喜歡将羊肉切成薄片,撒上椒鹽,一片一片的吃,這樣的羊肉氣質鮮美且沒有膻味。
梁實秋與胡适
至于烤羊肉,得中秋後去正陽樓吃,用燒過除煙的松樹枝子燒烤,這樣烤出來的羊肉會帶有特殊的香味,不需要多少調料就可以大快朵頤。
烤鴨得去便宜坊吃,隻有北平填出來的鴨子才足夠的肥美,當然填鴨子也是烤鴨的秘訣之一,吃完烤鴨還要把整個鴨架帶回去煮,加入蘑煮出來的鹵,做成打鹵面,氣質鮮美。
吃烤鴨
水晶蝦得去玉華台,玉華台的蝦用的是白蝦,顔色純白,制作的時候七分蝦肉三分豬油,剁碎後加入芡粉,蔥姜汁,然後放在油鍋裡炸,炸出來的水晶蝦白如凝脂,溫如軟玉,入口松而脆。
最好的糖葫蘆是信遠齋的,冰糖多、梅汁稠、水也少,因此糖葫蘆的味濃而酽,吃上一口冰涼,酸甜适度,含在嘴裡如品純醪。
老北京糖葫蘆
緻美齋出名的是鍋燒雞,将整隻雞放入醬油裡略浸一下,随後下油鍋炸,炸到皮黃酥脆,另起一鍋用雞雜做成小碗鹵一起端出去,這隻雞需要夥計撕成一條條的,把鹵澆上去即可。
鍋燒雞
如果是吃瓦塊魚,自然是自家厚德福的好,将一塊塊的魚炸黃了,上面澆着一層稠黏而時尚的糖醋汁,微撒姜末,魚肉微微彎曲仿佛瓦片,因而被稱為瓦塊魚。
瓦塊魚
至于酒,他最愛的是紹興花雕,每次和其他人聚會的時候新的選酒,當然由于釀造的不同,每一壇紹興花雕口味都不太一樣,有點酸的沒什麼事,但最忌的是帶點甜味的,每次需要換兩三壇才能選好中意的紹興花雕。
可以說梁實秋的美食雖然看不到食物,但在描述中讓人垂涎欲滴,每一道菜的記錄背後都有着生活的煙火氣息和遠離故土後的鄉愁。
1987年4月3日,梁實秋病逝于台北,遺著中要求自己的埋葬地地勢要高,這樣就可以隔海遙望魂牽夢繞的故鄉。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