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外婆的道歉信》:人一生最該悟透,這4條人生真相

每個人的童年記憶裡,大多都有這麼一個人。

她給你買喜歡的玩具零食,帶你去向往已久的遊樂園,還會嘻嘻哈哈地陪你打鬧。

最值得驕傲的是,她能一秒搞定爆怒的媽媽,哪怕媽媽氣得已經開始抄家夥了,隻要她一出現,危險立刻消失。

在《外婆的道歉信裡》,愛莎的這個守護神,就是外婆。

外婆可不是一個尋常老太太,在别人眼中,她古怪、瘋狂,是個惹禍的麻煩精,可她卻是愛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個超級英雄。

這本書講述了在外婆不幸離世後,留給愛莎一項艱巨的任務——将道歉信送給外婆得罪過的九個鄰居。

在這趟送信之旅中,愛莎逐漸領悟到了生活的秘訣:人這一生,要好好大笑,好好做夢,好好生活!

1

直面内心的恐懼,

奔赴每一場偉大的冒險

愛莎不喜歡去學校。

因為她的儲物櫃裡總會有一些說她醜、惡心、要打她的字條,愛莎把它們撕得粉碎,無法辨認,然後扔到學校各個不同的廢紙簍。

她甚至害怕與人相處。

曾戴一條格蘭芬多圍巾上學,就被同學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頓,

下課後,常常有人瘋狂地追趕她、捉弄她,就連學校老師,也認為她是一個“多動症”小孩。

但每次因為這樣的問題被叫家長後,外婆從不會讓愛莎道歉,甚至還會為了愛莎,跟校長吵起來。

外婆告訴過愛莎,如果戰鬥找上了門,那就狠狠地對着它來一腳吧!

外婆的鼓勵給了愛莎勇氣,她開始試着說“不”,并主動融入人群,以至于後來外婆去世,她竟然勇敢地接受了囑托,将九封道歉信一一送出。

作家愛默生曾說過:

“誰不經常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誰就領悟不到生活的真谛。”

就像《國王的演講》中的約克郡公爵,他患有嚴重的口吃,說話總是結結巴巴,

由于出身皇室,又不得不面臨衆多的公衆演講,每次都是在聽衆們嘲笑的眼光中退場的。

但約克郡公爵沒有逃避,他嘗試直面那些不懷善意的目光,不斷地參加小型公衆演講,在緊張恐懼中一次次地突破自己,最後臨危受命,發表了著名的聖誕講話。

想要擁抱另一種生活,内心得先有足夠強大的力量。

有人向往站在山頂飽覽美景,卻擔心着山路的崎岖,遲遲不肯邁步,

有人想要感受成功的喜悅,可剛站在啟程的路口,就被心中的忐忑鎖住了步伐,他們終究會辜負自己。

恐懼的另一個名字,叫做“失敗”,你都不曾開始,生活又能以怎樣的理由讓你嘗到甜頭呢!

電影《長津湖》裡有這樣一句台詞:“雞蛋,如果從外面被撬開,注定隻能被吃掉,但如果從裡面啄開,沒準兒是隻鷹。”

人生亦是如此,如果你等待着被生活敲醒,那必然是不可承受的一擊,隻有主動打破内心的恐懼,那才是美好的開始。

2

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

所有英雄都與衆不同

外婆從不是個“稱職”的老太太,甚至可以說,她是天底下最讓人抓狂的老太太。

半夜從醫院溜出來翻進動物園,在陽台上用彩彈槍射擊傳道者,朝警察扔糞球,無證駕駛汽車。

誰也不敢相信,這是一個77歲老人的行為。

但外婆這輩子,做的都是些讓人看不明白的事情——

在衆人的驚異聲中成為了一名外科醫生,丈夫去世後,抛下年幼的女兒,跑到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去救人。

外婆說,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目光,做你自己想做事。

學校老師告訴愛莎媽媽,愛莎注意力有問題,過于好動,媽媽急得想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但沒有人知道,愛莎隻是把注意力放在正确的事情上,她能全神貫注地研究《哈利波特》,也可以耐心地聽完外婆講的每一個故事。

沒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别人的評價隻是過眼雲煙,那些很棒的人,走的從來都不是尋常路。

《30歲前的每一天》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作者朋友的夢想是當頂級醫生,大家都覺得可以實現,因為他真的太優秀了。

可不知什麼原因,他突然退學養病去了。

大家都傳言他瘋了,作者一度也認為,完蛋了!這人毀了,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夢想了。

在外界不斷的否定聲中,朋友并沒有慌神兒,他從醫藥銷售開始做起,攢錢創業,一步一個腳印,走得非常紮實。

文章的結尾,作者說,我知道,他以另一種方式實現了當年的夢想。

史鐵生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本不在向外的尋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熱衷于議論他人,别人小有成就時,他滿是誇耀和肯定;别人稍有不順時,他立馬開始挑刺兒,這樣的言語,又有什麼可在乎的呢?

我們要做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去走那條想走的路,去做那些想做的事,看得清自己的人,才不會迷失方向。

不要讓别人的七嘴八舌淹沒了你内心的想法,請勇敢做與衆不同的自己。

3

放下過往,學會和自己和解

外婆的第一封信,其實是寫給愛莎媽媽的。

在信中,外婆真誠地希望能得到媽媽的原諒,因為媽媽小時候,外婆忙着上戰場、忙着救人,卻忽略了女兒的成長。

愛莎以為媽媽一直恨着外婆,沒想到媽媽笑着說:

“外婆是一個超級英雄,她去了需要她的地方,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所有的超級英雄都必須做出犧牲。”

難道媽媽從不曾介意過嗎?不是的。

以前她總是和外婆吵架,甚至還會埋怨外婆,隻是後來,媽媽選擇放下成長過程中的那些缺失,原諒了外婆。

看過這樣一句話:把往事積壓在心頭,最終隻能是苦了自己,除非你願意,否則沒人能傷害你。

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若菱初次見老人時,心中滿是抑郁,

在她看來,父母不近人情,婆婆也不喜歡她,老公完全是個擺設,就連工作,也是一地雞毛。

帶着所有的不幸而來,内心早已被蒙蔽得看不見任何美好。

老人帶着若菱,一點點地去發現他人身上的善意,去感受擁有一絲空氣、一縷陽光的滿足。

最終,若菱終于找到了内心的平衡,也找到了快樂的自己。

學會和自己和解,不要被過往綁架。

每個人都是帶着響亮的哭聲來到這個世界的,在長大的路上,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經曆一些傷痛,

但未來依舊是值得期待的,希望每個心中有傷的人,都能抹掉那些不美好,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4

愛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外婆的朋友們,内心都有一些不能觸碰的痛。

狼心在戰争的陰影下,變得孤獨冷漠,他頻頻洗手,希望能洗走帶血的罪惡;

黑裙子女人失去了至愛,在酒精的麻痹中度日;

布裡特·瑪麗被家庭所困,完全失去了自己。

沒人願意靠近這些不快樂的人,除了愛莎那個與衆不同的外婆,她總要在這一潭死水上激起點點浪花。

外婆把狼心從難民營裡帶回來,安頓在這棟大樓裡;

又在海嘯中救回了黑裙子女人的生命;

她還寫信告訴布裡特·瑪麗:去找回自己,你值得擁有更好的,就算你是個老太婆。

外婆就像一束光,照進了這些人原本死寂的内心,用善意和溫暖感化着他們。

想想如果沒有外婆,黑裙子女人将一生煎熬在喪子之痛中,布裡特·瑪麗也不可能有勇氣離家出走,找尋自我。

愛是最柔軟的,也是最有力量的,是外婆的愛,給了她們重新開始的希望。

這讓我想起了電影《追風筝的人》的最後畫面。

阿米爾帶着索拉博在草坪上放風筝,遠遠奔跑的索拉博,既快樂又自由。

但在不久之前,這個孩子還生活在戰火紛飛的阿富汗,他經曆着恐懼、威吓、死亡,是阿米爾的愛讓他重獲新生。

總有人會說,那些無法愈合的傷痛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減輕,但哪有那麼容易,

如果一直沒有愛的滋潤,這些傷反而會慢慢深入心底,越紮越深,别人看不到,但自己騙不了自己。

愛是陽光,是空氣,是水,是每一個人生活的必需品。

5

巴克曼說,擁有一位外婆就像擁有一整支軍隊。

外孫或外孫女因此獲得一項特權: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有人站在你這邊,即使是你的錯。事實上,特别是你錯的時候。

愛莎終會長大,成為自己所期待的那種大人。

不因世俗的眼光而改變人生軌迹,在自己的時區裡成長,不急不緩,帶着好奇去探索新鮮事物,奔赴每一場偉大的冒險。

哪怕這一路起起伏伏,身旁人來人往,不糾纏,不怨恨,不計較,帶着善意出發。

點個「在看」,願大家都能變得更勇敢,更強大。




作者簡介:

青稞,教育從業者,在文字中探索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