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紅山文化玉豬龍

紅山文化玉豬龍

  ■寶吉

  這是一件紅山文化的典型玉器——玉豬龍。有時又可稱它為“玦”形龍。它與衆不同的是,兩耳之間并未分開,但絲毫不影響豬頭的造型。這充分顯示了古代藝人因材施藝的靈活性與創造性。如果不理解這一點,一味地死搬硬套,僵化地運用定式思維,就會犯教條主義的錯誤。所以綜合全面地觀察一件古玉器,就顯得尤為重要。

  1)從材質入手:這種黃中略青的玉材,可稱黃玉或青黃玉,是典型的東北紅山文化玉器常用玉材,遼甯岫岩縣出産,礦物學名稱為“岫岩玉”。它不同于市場上通常所見的岫玉。硬度高于新岫玉,達到6-6.5度,在晶瑩程度上也超過岫玉。在材質的自然風貌上,真品的精美神韻是仿品所無法達到的。

  2)形制與紋飾:雖說在細部上有所區别,但高聳的短肥耳,圓圓微突的雙眼,眼睛周邊及豬嘴部的“觸之有線,視之無物”的瓦溝紋,無一不有力地顯示,這就是飽含紅山文化風格的典型玉器——玉豬龍。

  3)鑽孔及工藝:審視其中心大孔,是由兩面對鑽而成,呈外大裡小喇叭狀。由于完全靠手工來回磨制,用力不均的緣故,在孔壁上遺留下高低不平的痕迹。在背部較小的系孔上也同樣留下原始加工的痕迹,首先系孔不呈圓形而是向背頸方向拖了一個尾巴,呈現一個像瓢似的單囊葫蘆眼。這一看似細微的特點,卻與上海博物館展出的豬龍玉飾标準器上的系孔的鑽孔方法完全一緻。反映了當時古人鑽孔的習慣技法。這也從側面進一步地證實了此玉豬龍的真實可靠性。再從首尾分切處的工藝來看,斷層切面上遺留高低起伏的鋸切痕迹,是新石器時期原始的線切割工藝所遺留。這一原始而古老落後的加工工藝是當今的造假者所無法仿制的。

  4)咎裂紋及沁蝕:玉豬龍的一側面有大面積的咎裂紋,由于在土中數千年的侵蝕,呈現黃色及紫褐色,沁色深入玉肌理并反射出晶瑩和絢麗多彩的光澤。局部經數千年的土蝕土咬已形成凹坑,十分自然。

  綜合以上的鑒識剖析,可以認定它是一件珍貴的紅山文化玉豬龍真品。


揚州日報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