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高考明方向(2017-2021)
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請判斷正誤
1.閏月:農曆逢閏年加一個月,閏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個月。( )
2.抵極刑:抵刑即處刑,抵極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屍體示衆的極端刑罰。( )
3.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後來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
4.殿試: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主持。( )
5.禁中:又稱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因所居宮室嚴禁随便進出得名。( )
6.太守: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舉等事務。( )
7.殿下:古代對太子、諸王、丞相的敬稱,禮尊意味次于敬稱皇帝的陛下。( )
8.諸子百家: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别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三家影響最深遠。( )
9.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他們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計,戰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
10.三晉:春秋末韓、趙、燕三家分晉,戰國時期的韓、趙、燕三國,史上又稱“三晉”。( )
11.踐阼:原指踏入古代廟堂前台階,又表示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登上國君寶座。( )
12.京師:古代京城的通稱,現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 )
13.前尹:文中指開封府前任府尹:“尹”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簡稱。( )
14.姻親:指由于婚姻關系結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隻是血親中的一部分。( )
15.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關進監獄,然後再作考察,進行犯罪事實的取證工作。( )
16.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們不僅職位很高,對帝王影響也很大。( )
二、六年積累分類詳(2015-2021)
文化常識的分類積累
序号 |
卷别 |
出處 |
文化常識 |
1 |
2021課高考Ⅰ卷 |
通鑒 |
甲子 宗室 海内 庶務 |
2 |
2021全國甲卷 |
宋史 |
釁鼓 廟社 閏月 辎重 |
3 |
2021全國乙卷 |
通鑒 |
犯顔 抵極刑 減膳 大理丞 |
4 |
2020課标Ⅰ卷 |
宋史 |
主司 殿試 司農 當軸 |
5 |
2020課标Ⅰ卷 |
宋史 |
方士 保任 禁中 四六之制 |
6 |
2020課标Ⅰ卷 |
晉書 |
太守 立嗣 周公 居攝 |
7 |
2019課标Ⅰ卷 |
史記 |
諸子百家 诏令 禮樂 就國 |
8 |
2019課标Ⅱ卷 |
史記 |
缪公 湯武 變法 黥 |
9 |
2019課标Ⅲ卷 |
史記 |
殷纣 武王 三晉 令尹 |
10 |
2018課标Ⅰ卷 |
晉書 |
墳籍 阙 踐阼 遜位 |
11 |
2018課标Ⅱ卷 |
後漢書 |
豪右 頓首 茂才 京師 |
12 |
2018課标Ⅲ卷 |
宋史 |
陵寝 株連 前尹 禦名 |
13 |
2017課标Ⅰ卷 |
宋書 |
以字行 姻親 母憂 祿 |
14 |
2017課标Ⅱ卷 |
後漢書 |
下車 收考 車駕 京師 |
15 |
2017課标Ⅲ卷 |
宋史 |
狀元 上元 近侍 告老 |
16 |
2016課标Ⅰ卷 |
宋史 |
首相 建儲 有司 契丹 |
17 |
2016課标Ⅱ卷 |
明史 |
中宮 陛下 吏部 移疾 |
18 |
2016課标Ⅲ卷 |
明史 |
禮部 教坊司 緻仕 兩京 |
19 |
2015課标Ⅰ卷 |
宋史 |
登進士第 兵部 廟号 太子 |
20 |
2015課标Ⅱ卷 |
北史 |
名和字 谥号 嗣位 詣阙 |
1、古代官職:兵部、禮部、教坊司、吏部、首相、有司、近侍、前尹、令尹、太守、大理丞、移疾、告老、下車、收考、祿、株連、緻仕、庶務、四六之制、當軸、犯顔、抵極刑、保任
2、風俗禮儀:嗣位、詣阙、中宮、建儲、車駕、姻親、母憂、陵寝、頓首、阙 、踐阼、遜位、诏令、就國、立嗣、居攝、禁中、減膳、釁鼓、廟社、宗室
3、文史典籍:墳籍、湯武、變法、黥、諸子百家、周公、缪公、方士、主司、司農
4、姓名稱謂:名和字、谥号、廟号、太子、陛下、以字行、禦名、豪右
5、古代地理:兩京、契丹、京師、京師、三晉、海内
6、科舉制度:登進士第、狀元、茂才、殿試
7、天文曆法:閏月、甲子、上元
8、飲食器用:辎重
9、音樂文娛:禮樂
三、易錯考點梳理透(命題易錯點)
1.官職職權範圍混淆:考查某一官職或部門的職責時,添加了不屬于它的職責,擴大了職權範圍,如誤把工部和戶部職責混淆;或者部門職能相混淆,如把三公的職權混淆,誤把丞相管行政說成官軍事,太尉管軍事說成管監察,誤把禦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說成管行政。
2.古今地名識别不清:考查古代地理常識時,常常用今天的地理知識去闡釋古代的地理知識,弄錯古代地名的說法或範圍。如2019年全國卷Ⅲ,“三晉,春秋末韓、趙、燕三家分晉,戰國時的韓、趙、燕三國,史上又稱'三晉’” 中“三晉,春秋末韓、趙、燕三家分晉”錯誤,而三晉是指春秋末韓、趙、魏三家分晉。
3.弄錯官職任、免、辭:考查官職知識時,往往會涉及任、免、辭官職的文言詞。命題人常常将表示任官與升遷的詞混為一談,或改變任、免、辭官職的說法進行設誤。如2016年全國卷Ⅱ, “移疾指官員上書稱病,實際是官員受到權臣诋毀,不得不請求退職的委婉說法”中的“實際是官員受到權臣诋毀,不得不請求退職的委婉說法”是錯誤的。
4.弄錯宗法禮俗等級标準:考查關于宗法、祭祀、禮儀知識時,将相似宗法、禮儀内容範圍和等級,天子祭祀與諸侯祭祀的等級或犧牲标準混淆在一起。如2017年全國卷Ⅰ,“姻親,指由于婚姻關系結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隻是血親中的一部分”中的“它與血親有同有異,隻是血親中的一部分”是錯誤的。
5.混淆名字稱謂常識: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廟号的說法以及官職等方面的稱謂張冠李戴。如2019年全國卷Ⅱ, “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他們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計、戰功赫赫留名于青史”中的“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是錯誤的,“湯武”指的是商湯與周武王的并稱。
6.混淆考試級别、名第:名第指曆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考查科舉制度時,往往将科舉考試的不同級别及對應名第混淆在一起,迷惑考生。如“'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後錄取為進士,科舉會試時的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号”中的“會試”是錯誤的,應是“殿試”。
7.混淆相近事物、概念:拿相近的事物或概念,代替本應提及的事件或概念,如将廟号、年号、谥号等互換,造成錯誤。
8.打亂典籍對應搭配:考查典籍知識時,将幾種不同典籍的信息打亂,随意搭配,讓考生難以區分。如“《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叙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中的“叙事詳細”是錯誤的,叙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三、強化訓練助您強(易錯點訓練)
1.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正确的一項是()
A.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有具體職務、做具體工作的官吏可以稱為“有司”。
B.侍郎,本為宮廷近侍,後來一般用來稱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的正職。
C.戶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戶口、稅收、科舉等,長官為戶部尚書。
D.太尉,始于秦朝時期,負責監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書等,秦時和丞相、禦史大夫并稱“三公”。
2.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古代以中原為中心,人們将處于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少數民族分别稱為東夷、西戎(西羌)、南蠻(南閩)、北狄,有鄙視之意。
B.嶺南,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相當于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全境。
C.江左,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地理常識推斷,古代的“江左”是指長江以西的地區。
D.古代分天下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揚州、梁州、荊州。
3.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 擢進士,指被選拔為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稱為進士。
B.“再遷”指再次提升官職,“遷”古代稱平調官職,“右遷”就是降低官職,“左遷”就是提升官職,漢代貴左賤右的習慣已被後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職名稱,隋唐皇帝出巡或親征時指定親王或大臣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設留守,由地方行政長官兼任。
D.贈戶部尚書特指加封戶部尚書官職稱号,贈官一般在原官銜基礎上加一級,古代朝廷對功臣先人或在本人死後追封爵位官職。
4. 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氏,表明家族系統的稱号,姓則是從氏中衍生出來的分支。
B.跸,古代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也指帝王的車駕或行幸之處。
C.帝崩,對古代帝王之死的委婉說法,這種說法從周代開始。
D.宗廟,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宗廟制度規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不準設廟。
5.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熊概,字元節”,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長輩呼喚;字是供平輩和晚輩稱呼。
B.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頒賜的一種稱号,帶有評定性質。
C.“英宗”屬谥号,不僅對皇帝一生的作為給予了評價,而且表明這不是開國皇帝。
D.高祖:廟号。廟号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号。
6.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太學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始設于漢代,為中央官學。隋代以後改為國子監,而國子監内同時也設太學。宋代太學仍為最高學府,隸屬國子監。
B.會試是明清兩代每四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闱。考試由禮部主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考中者均稱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C.鄉試由朝廷選派翰林、内閣學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主持鄉試,考試主要考“四書五經”策問、八股文等,各朝所試科目有所不同。鄉試考中的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D.先秦學校分為兩大類:國學和鄉學。國學為天子或諸侯所設,包括太學和小學兩種。太學、小學教學内容都以“六藝”為主,小學尤以書、數為主。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是古代江下遊軍事重鎮,為兵家所重。
B.遺民,指改朝換代後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淪陷區的人民,文中指後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門大族和将領招募的私人軍,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
D.傳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曉谕聲讨的文書,傳檄即傳布檄文。
8.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辭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最早見于諸子散文中,後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稱“騷賦”。漢代正式确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
B.《易》指《易經》,它是“六經”之一,向來專門用作蔔筮,對事态的發展走向以及結果進行預測。
C.“五經”是五部儒家經典著作的合稱,包括《詩》《書》《禮》《易》《春秋》。
D.《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它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答案與解析
五年高考明方向(2017-2021)答案
1.“閏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個月”錯誤,閏月加于某月之後叫“閏某月”。
2.“抵極刑”,極刑即死刑,“抵”意為達到,意即達到判處死刑的地步。沒有屍體示衆之意。
3.庶務,就是指國家的各種政務。亦指這些事務的經辦人員。
4.“由丞相主持”錯。科舉史上的殿試是由武則天首創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稱禦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因此應當是由皇帝主持。
5.禁中,“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錯誤,應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宮苑”。
6.太守不負責掌管軍事和科舉,太守的職責是“治民、進賢、決訟、檢奸,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7.殿下是中國古代對皇後、皇太子、諸王的敬稱,次對皇帝的敬稱“陛下”。也指現代社會用于對君主制國家王儲、王子、公主等的敬稱。不能稱丞相為“殿下”。
8.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别的總稱,儒、道、法三家影響最深遠
9.“湯武”指的是商湯與周武王的并稱。
10.三晉指春秋末韓、趙、魏三家分晉。
11.“踐阼”原指“踏入古代廟堂前台階”錯,應是“踏上阼階主位”。古代廟寝堂前兩階,主階在東,稱阼階。阼階上為主位。同時“又表示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不符合原文,也錯誤。
12.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稱,現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錯誤。
13.尹,最早屬于郡一級但級别高于郡的地方行政區劃,也用來稱呼該地高級地方官。隻有國都所在的地方才能稱尹,别的地方都沒資格。比如漢代,長安所在地京兆地區稱京兆尹,長官也叫京兆尹,後來東漢定都洛陽,洛陽所在河南郡改稱河南尹,長官也稱河南尹。其他郡長官隻能稱太守。
14.姻親,指由于婚姻關系結成的親戚,血親是姻親中的一部分
15.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關進監獄,然後再作拷問,考通拷
16.近侍是指親近帝王的侍從之人,職位不一定高,對帝王影響也不一定大。
易錯點訓練答案
1.B項, “所屬各部的正職”有誤,正職是尚書。C項,“科舉”不是由戶部掌管,而是由禮部掌管。D項,“負責監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書等”是禦史大夫.答案:A
2.C項,“'江左’是指長江以西的地區”錯誤,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君王坐北朝南,其左邊是東,因此,江左是指長江以東一帶。答案:C
3.“'遷’古代稱平調官職”錯,“遷”古代稱調動官職,一般指升職,也指降職,“左遷”是降職,“右遷”是升職。答案:B
4.姓是表明家族系統的稱号,氏則是從姓中衍生出來的分支。答案:A
5. “'英宗’屬谥号”錯,應為“廟号”。答案:C
6.解析:“會試”是每三年在京城舉行一次.答案:B
7.根據原文“不給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餘家渡”句,“部曲”當指“祖逖招募的私人軍隊”,選項中“指部隊的編制單位”的說法是錯誤的,應該是“私人軍隊”.答案:C
8.《易經》不僅是蔔筮之書,也是哲學思想之書。答案:B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