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中國曆史文化名鎮系列報道(0012-山西省臨縣碛口鎮)

碛口古鎮位于臨縣城南50公裡處,依呂梁山襟黃河水,是中國曆史文化名鎮,碛口古為兵事要沖,在明清至民國年間憑黃河水運一躍成為我國北方著名商貿重鎮,西接陝、甘、甯、蒙,東連太原、京、津,為東西經濟、文化之樞紐,享有 “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碛口的繁榮緣于大同碛的驚險,大同碛号稱“黃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長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難以通行,碛口遂成為黃河北幹流上水運航道的中轉站,并由此而得名。當時,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資源源不斷地由河運而來,到碛口後,轉陸路由騾馬、駱駝運到太原、京、津、漢口等地,回程時,再把當地的物資經碛口轉運到西北。鼎盛時期,碛口碼頭每天來往的船隻有150艘之多,各類服務型店肆300多家。日複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碼頭小都會”的美名傳遍南北。現鎮内有數量豐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建築,主要有貨棧、票号、當鋪等各類商業性建築和廟宇、民居、碼頭等,幾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間典型的漕運商貿集鎮的全部類型。由于古鎮至今還是原始質樸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鎮”之稱。

  解放前,碛口是華北通往延安的主要運輸口岸,當時鎮内建有軍工廠、軍衣廠,為繁榮邊區經濟和解決八路軍、解放軍的物資發揮了重要作用。1948年3月23日,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東渡黃河夜宿于碛口,後轉到西柏坡指揮了全國解放戰争。現鎮内保存有國家領導人東渡黃河紀念碑和路居處等。

  今天,積澱深厚的曆史文化、奔騰不息的萬裡黃河、山巒起伏的黃土高原讓绮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在碛口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了以碛口古鎮為中心的碛口旅遊區,并獲得了省級風景名勝區、首批省級地質公園、首個省級旅遊扶貧試驗區等稱号,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碛口古鎮——曾經璀璨,今又生輝!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