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說玉(3)——新石器時代之良渚文化玉器

說玉(3)——新石器時代之良渚文化玉器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玉器的重要遺址有江蘇草鞋山、張陵山、寺墩、上海福泉山、浙江反山、瑤山等。良諸文化玉器數量之多,玉質之精美,玉雕技藝之精湛,令人贊歎。良渚文化玉器解放前即已流傳于世,曾被誤為戰國時代玉器。良渚玉器以琮、璧、钺最多,造型宏大雄渾,風格嚴謹深刻,紋飾以神秘莫測的神人獸面引人入勝,陰線雕刻和浮雕完美組合,成為當時南方玉雕的最高水平代表。 良渚文化玉器對周圍地區文化的玉器有巨大的影響,西達長江中遊,南到珠江流域與良渚文化玉器都有着極深淵源。而它對北方黃河流域的影響更是至深。商玉器的種類很多都可以在良渚文化玉器中找到型,特别是良渚文化的獸面紋和玉石鑲嵌技術僅完全被商代所吸收,而且對商周青銅器制造産生了一定的影響。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良渚文化玉珠上的獸面紋就是商周青銅器镂台紋的雛形,而玉石鑲嵌技術又為商代以後的銅嵌玉的出現定了基礎。
良渚文化玉器特征:
1)玉料多來源本地,部分為軟玉。一般玉器所用玉材為太湖地區所産各種粗玉,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少量蛇紋石,玉石顔色以綠為主,或泛青或透黃,玉質透明度和硬度都不高(4厘米左右),手感較輕,有些玉料疏松吸水。上好的良渚古玉重器,則選用質地細密晶潤的玉材,觸感平滑細膩,器物表面呈現寶石光澤,近乎銅鏡的亮度,俗稱“包漿殼”,色澤多以黃綠為基調。
2)大型玉器多為與宗教、祭祀和象征财富有關。裝飾玉器多為小件,缺少生産玉工具。
3)禮器玉器工藝考究,雕琢精細,打磨圓滑,出土玉器常出現“包漿殼”,也稱“玻璃光”。
4)玉器紋飾多為剔地淺浮雕和陰線刻,刻線呈細弧線和楔形,顯然是用堅硬的器具刻劃而成。
5)獸面紋、神人獸面紋飾尤其特殊,紋飾由簡到繁、由粗到精,很注重對稱美。
6)玉璧多為素面,雕琢粗糙。 名玉欣賞: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