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腫易被認為是小病而被輕視,多發性疖因其反複發作,纏綿頑固,治療後往往不能防止其複發,從而引起患者與醫家的注意。多發性疖發于項後發際肉厚而多折紋處,故又名發際瘡。
[經驗方藥]6g 6g 9g 山栀9g 廣西角3g 鮮生地30g 6g 粉丹皮9g 6g
治此病欲取得療效,應注意以下方面:
①治療需清氣涼血同用,故選解毒湯與犀角湯合方,前者可苦寒瀉火解毒,後者可涼血清熱散瘀,非一般輕劑可治。無犀角故代以廣西角或水牛角。但本方頻服較長時期,恐清涼藥傷脾胃,故加用。
②必須注意祛邪務盡,不可因疖腫暫時消失而輕易改弦易轍,一般此病需服上藥三個月左右,特别是在疖腫消除後,必須繼續服藥三周,若沒有新發,方可認為痊愈。若未到三周,應按上法至此疖消除後,再續服三周,如此類推,多數可以治愈。此二點必須在治療前對病員講清,以便配合。
臨床上多發性疖的治療尚需與熱疖、暑疖、頑疖相區别。疖腫發于暑天名“暑疖”,發于其他季節名“熱疖”,糖尿病并發者名“頑疖”。一般熱疖宜用清熱解毒法,以解毒湯為主方。暑疖因暑必挾濕,故必須清暑理濕,以《》的清絡飲為主方,而用治熱疖之法則療效不顯,反之亦然。頑疖則首先應控制糖尿,後加用清熱解毒法方可獲效。
(二)輕可去實法治暑濕流注流注屬陽證,與陰症之流痰為相對之病。流注大體可分三種:一種是餘毒流注,因疔瘡、痧子、痢疾等餘毒所引起,一般以疔瘡引起為最常見,故又叫“疔毒流注”;一種是瘀血流注,由外傷瘀阻或産婦瘀滞造成;一種是暑濕流注,發于暑天,因暑濕之邪外不出于皮膚而為痱疖,内不入于髒腑而為痧脹,阻于肌肉之内,經絡之中,營氣不從則成本病。
暑濕流注雖屬陽證,發病快,腫痛劇,體溫高,但也有類似陰證之表現,如腫為漫腫,痛為酸痛,皮色不變等。如不辨明起發季節,不掌握發病迅速等特點,常易被誤認為陰證。在治療上也有它的特點,它雖為陽證,但不能單純用清熱藥治療,否則很難見效,需用“輕可去實”法,内服清暑宣達、理濕和營之品,外敷白降丹布膏。
[經驗方藥]大豆黃卷12g 淡豆豉12g 梗30g 荷葉9g 西瓜翠12g 冬瓜皮7g 12g (各)12g 益元散(包)12g 炙甲片9g 忍冬藤花各15g
[病例]朱×× 男 38歲
四肢及臀背結塊六枚,高熱酸痛,收住西醫外科病房診斷為“多發性深部膿腫”,用抗生素無效,後邀會診。中醫診斷為“暑濕流注”用“輕可去實法”治療。服上方十劑左右,腫塊消散,唯臀部一枚出稍些膿液,用拔毒收口藥而愈。
此方取豆卷通達宣利,又能清解濕熱,合豆豉以增透達之力。、荷葉、益元散、西瓜翠、冬瓜皮清暑理濕,、和營,忍冬花藤清熱;炮山甲,《綱目》謂能通經脈、消癰腫,以助流注之消退,《便讀》稱其有膿則托,無膿可散之功。臨床上對抗生素治療無效者,應用上法常可取效。
(三)引火歸原法治慢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常見于文藝、教育工作者及工人,雖非大病但不易治愈。其證:咽喉經常幹癢燥痛,有時吞咽有梗塞感,查其咽喉潮紅。一般多用養陰清熱利咽潤喉之法,如增液湯、養陰清肺湯等出入。家傳認為此病雖為陰虛喉痹,但卻屬火不歸原所緻。因咽喉雖是肺胃之門戶,卻為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循行所過,腎中龍火寓之,肝中雷火寄之,腎陰不足則水不寓火而龍雷升騰,爍灼津液而成陰虛喉痹。此時僅用養陰清熱難奏良效,必須引浮動之虛火歸入腎原,方屬治本之法。
[經驗方藥]粉(另吞)3g 大生地12g 20g 北沙參15g 金石斛9g 龜闆12g 磁石或30g 炒12g
[病例]辛×× 男 59歲
患慢性咽喉炎已三年,經中西醫治療無效,中醫曾用大劑壯水制火法亦無良效。改用引火歸原法,治療二周餘,咽喉幹痛消失而愈。
朱丹溪創大補陰丸以“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尤在泾立七味丸治陰虛陽浮、下寒上熱之證;魏玉璜制一貫煎,宗“乙癸同源”以治肝腎陰虛、木不條達諸病。家傳此方乃參合各方之意,在養陰清熱基礎上加以同性之熱藥引火歸原,更佐以重鎮收斂之磁石、,使歸原之火不緻重行上浮,故其效更佳。
(四)滋陰清透法治額窦炎額窦炎欲名“腦漏”,屬中醫鼻淵中的一種疾病。其證:鼻流穢膿濁涕,色黃腥臭,頭額隐痛,眩暈健忘。其病因,多認為系風熱襲肺、膽熱移于腦所緻。《》論其病源屬“腎陰虛而不能納氣歸原,故火無所畏,上逼肺金,由是津液之氣不得降下,并于空竅,轉為濁涕,津液為之逆流矣。”家傳治此病,集諸家之說,制訂滋陰清透法,以滋腎陰為主,清透風熱為佐。一般治療1~2月,多數病例濁涕轉清,腥臭可除,頭清鼻适。
[經驗方藥]大生地12g 潼、白各9g 甘枸杞子12g 北沙參15g 金石斛9g 炒12g辛荑花9g 冬桑葉9g 桑白皮20g 金銀花12g 粉丹皮9g
[病例]施×× 男 40歲
鼻孔時流濁涕,呈黃綠色,有臭味,眉心部脹痛頭暈,記憶力減退,脈弦細,舌苔薄黃膩。其病因肺熱及膽火上攻于腦所緻。治宜養肺清膽。用上方治療二個月左右,症狀消失而愈。
本方以生地、潼為君,甘枸杞子、、沙參、石斛為臣,乃參六味合一貫煎之意,滋腎陰兼以柔肝濡肺。桑葉、桑白皮、銀花、丹皮瀉肺涼肝清金制木以治膽熱為佐,辛荑辛透肺腦之風熱,通透鼻竅為使。
(五)釜底抽薪治療陽明實證外科臨床上治療實火之法,可分為二種:一種清火法,即揚湯止沸法;一種是瀉火法,即釜底抽薪法。如熱在陽明經,則用清火法,熱在陽明府,則用瀉火法。在外科中屬于陽明有關之病,釜底抽薪是常用法。如面部丹毒,咽喉部的喉風,以及乳房的乳癰等,上述諸證多屬陽明,用揚湯止沸每多無效,而用釜底抽薪,其效顯着。同時熱在大腸之腸癰,膽道病府氣梗阻不通,非用清瀉陽明不可,使上部及腸道之火随大便分洩。
[經驗方藥一]生(另浸沖)12g 12g 6g 大力子12g 僵蛹10g 銀花12g 丹皮12g 6g
[病例1]朱×× 男性 32歲
面部起發丹毒,紅腫熱痛,身熱脈數,用祛風清熱法,症情未減,相反延蔓,大便不暢,加用釜底抽薪法,用上方(大承氣湯)攻下,腑通則紅腫消退。連服4帖,症消病愈。
[經驗方藥二]羊蹄根30g 老蘇梗12g 忍冬花、忍冬藤各15g 、各12g 蒲公英30g 生(另浸沖)15g (另沖)12g 留行子15g 路路通12g 制12g
[病例2]李×× 女性 26歲
左乳房結腫疼痛,皮色不變,形寒身熱,經用清熱行瘀,和營通絡之法,一塊未退,又起一塊,形成傳囊乳癰之勢,身熱漸高,大便不暢,用釜底抽薪治之,服上方後大便通暢,身熱得減,結塊逐見消失,腫痛即減,經7帖治療後,塊消腫散,症獲痊愈。
[經驗方藥三]6g 馬勃3g 西藏果5g 挂金燈5g 9g 大力子12g 銀花12g 丹皮10g 生(另浸沖)15g
[病例3]馬×× 男性 35歲
風束太陽,身熱脈數,火升陽明,咽喉紅腫,風火相搏,咽紅且痛,壯熱不已,治拟釜底抽薪,以上方攻下治之,病得痊愈。
[按]咽喉腫痛一般以清火法治之,本例原先應用清火法,用之無效,改用瀉火法,服三帖,藥到病除,收效顯著。
(六)壯骨托毒法治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中醫稱“附骨疽”。其證:局部漫腫堅硬,皮色不變,痛在深部。初起可有身熱脈數,若治療及時,可使邪去病除,如治之不當或拖延時日,則由急性轉化慢性,進而骨髓損傷,骨質破壞,形成死骨,影響病部功能,治愈困難。《内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骨屬腎,腎陰不足則骨弱,而寒濕之邪易于侵襲,稍久則蘊蒸化熱緻成本病。其治療宜用滋腎壯骨、益氣和營之藥以扶正補托,佐以清熱涼血之品拔毒生肌,可獲一定療效。
[經驗方藥]大生地12g 補骨脂15g 骨碎補12g 川續斷12g 生12g 全12g 大12g 象牙屑12g 金銀花12g 丹皮9g
[病例]張×× 女 28歲
左小腿胫骨患骨髓炎已近年,初起局部酸痛,伴發高熱,經用抗生素治療後,身熱退,但左胫骨部存留腫塊未能消除,行動不利,久立或行動則疼痛增劇,經X攝片證實為骨質損壞。經上方治療二月,酸痛顯減,X片複查骨質損壞區縮小,續以原法治療近半年,腫痛消失,又經X攝片,證實骨質骨膜已向好的方向轉變。
“附骨疽”乃難治之外科疾患之一。處方中生地甘寒滋腎,合以補骨脂、川續斷、骨碎補益腎強骨之品,共成補腎壯骨之功;生益氣補托,歸、芍養血和營,丹皮、銀花涼血清熱,合奏托毒清熱之效 ;象牙屑甘寒清熱,《開寶本草》謂:“諸鐵及雜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其為拔毒生肌之要藥。多年來用此法治慢性骨髓炎,使症狀常有改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