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夏少農 > 證治經驗三、皮膚病的經驗治法

三、皮膚病的經驗治法 (一)重鎮法治療皮膚病癢痛及疣

重鎮法具有鎮驚安神、降逆止嘔及平肝熄風作用。北宋徐之才歸納為“重可鎮怯”。一般在外科中并不常用。多年臨床中,運用鎮逆平肝清化軟堅的重鎮藥物,結合辨證治療皮膚癢痛的疾病,如帶狀疱疹、皮膚瘙癢症,辄能取得意外療效。

1.疣

又名瘊子,好發于青少年的面部,疣面作癢,色呈紫紅,有些病人常因精神緊張而發作增劇。 疣生于足底,因着地疼痛而妨礙行動和工作。臨床上針對病因加入重鎮藥物,可獲較好療效。

[經驗方藥]定名“四重湯”:靈磁石30g 代赭石30g 紫貝齒30g 左30g

2.帶狀疱疹 屬心脾毒火,當以清火解毒佐以重鎮。

[經驗方藥]5g 銀花12g 丹皮9g 蒲公英20g 綠豆衣9g 川9g 加四重湯

[病例]呂×× 女 41歲

三天前腰胯部皮肉自覺刺痛,旋即出現成簇小水泡,漸向胸肋部蔓延,形如蛇纏,皮膚紅、微癢、刺痛,服上方後,癢痛即減,皮損終止蔓延并漸痊愈。

3.帶狀疱疹後遺疼痛 屬餘熱未清、營血不和,治予清熱和營佐以重鎮。

[經驗方藥]忍冬藤12g 忍冬花12g 12g 12g 丹皮12g 丹參12g 12g 加四重湯。

[病例]陳×× 女 60歲

四年前腰肋部曾患帶狀疱疹,消退後皮肉刺痛持續,痛極難忍,曾服中西藥物無效,夜寐不安,精神不安。投以上方,三周後疼痛消失。

4.老年瘙癢症

是一種發于老年人,以皮膚瘙癢較劇,發作時無明顯皮損的疾病。症屬血虛風燥,皮膚失濡,宜養血活血佐以重鎮。

[經驗方藥]12g 丹參12g 12g 生地12g 熟地12g 首烏12g 加四重湯。

[病例]朱×× 女 50歲

患瘙癢證三年,天冷更劇,皮膚幹燥脫屑。先用養血活血法治療經久無效,後加重鎮法,服藥二周,瘙癢全除。

5.扁平疣 屬血熱火升之證,宜清火涼血佐以重鎮。

[經驗方藥]紫草15g 12g 桑葉6g 9g 川9g 加四重湯。

治扁平疣63例,治愈率52.4%,有效率80.9%,1963年第10期中醫雜志。

6.zhe疣 屬血熱瘀滞之證,宜涼血活血佐以重鎮。

[經驗方藥]地骨皮30g 9g 3g 9g 山慈菇9g 加四重湯。

[病例] ××× 女 22歲

左zhe疣二周,增長迅速,疼痛妨礙行走,疣形綠豆大計12顆,微高出皮膚,色黃,表面發亮,有成群傾向,壓痛明顯,屬多數性zhe疣。用上方二劑後,zhe疣轉軟;六劑後表面硬皮剝落,行走不痛。檢查疣已全平,質軟無壓痛,再予原方六劑,随訪一年,未見複發。1964年曾與上海華山醫院皮膚科協作,加用重鎮法,共同治療14例zhe疣,獲較好療效。此方治尋常疣也有一定療效。

靈磁石辛寒能鎮驚甯神;代赭石苦寒,鹹寒可平肝鎮逆;貝齒鹹平鎮肝熄風,與又能清化痰熱;共成鎮驚平肝清化軟堅之功。西醫認為痛癢屬神經興奮範疇,中醫屬風屬火,故用寒性重鎮藥物有效,對帶狀疱疹尚有控制初發疱疹蔓延、縮短病程及避免後遺疼痛之功。疣屬血熱瘀滞,用涼血化瘀佐以鎮靜軟堅,療效更佳。

(二)溫中疏氣法治荨麻疹

荨麻疹民間稱“風疹塊”,是一常見的變态反應性疾病。《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說:“少陰有餘,病皮痹隐轸”,故有的中醫據此稱此病為“瘾疹”,後世中醫著作多稱之為“pei瘰”。《外科金鑒》描述其證:“初起皮膚作癢,次發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甚合臨床見症。較重者除皮疹外,尚可見脘腹脹痛,嗳氣,嘔惡諸證。本病時發時退,一日間可反複發作,數月或數年不能痊愈除根,故有人說:“風疹不時舉發,緻成終身之累”。究其原因,《活人錄》認為由風邪外中、濕熱并發于表所緻。故後世多以皮疹多變而癢盛屬風,斑紅屬血熱,疹狀突起作癢屬濕,而用疏風理濕、涼血清熱之劑治療。而對腸胃諸證多不加細究,故對一些反複發作腸胃症狀明顯之荨麻疹常出現有時效,有時無效。本人在多年臨床中,對皮疹外有脘腹脹痛者,歸為腸胃型荨麻疹,細加辨證,認為其寒濕氣滞互阻中州,乃其病之本,遇風引發逆于肌表乃病之标,故用溫中疏氣,調理中焦之法給予治療,對久治不愈者也辄能奏效。在臨證中,按其不同表現,又分為三型:

1.胃寒型

除皮疹外,以胃脘疼痛,得暖則減,泛吐清水,苔白膩 ,脈弦緩為主證,病屬寒濕中阻,治用溫中化濕之法。

[經驗方藥]粉3g(另吞) 12g 砂殼6g 吳茱萸3g 6g 6g

[病例]周×× 女 25歲

風疹時發時退已經一月,兼見胃寒諸症,用疏風清利之法療效不顯。服上方十帖,脘痛消失,風疹漸減而愈。

2.氣郁型

除皮疹外,以腹脹腹痛連及兩脅,嗳氣頻頻,情志抑郁,苔薄脈弦為主證,治用疏肝理氣之法。

[經驗方藥]制12g 廣郁金9g 12g 炒6g 蔻仁3g

[病例]胡×× 女 71歲

風疹四月不愈,每發于傍晚,兼見肝氣郁結諸證。服上方一周,症狀消失。

3.混合型 為兼見寒濕及氣郁症狀者,治用溫中疏氣法。

[經驗方藥]吳茱萸5g 粉3g(另吞) 姜半夏9g 砂殼6g 制12g

[病例]施×× 女 21歲

風疹屢發,已曆十餘年,曾經中西多種藥物治療未效。後由急診轉入皮膚科病房,辨證為混合型,用溫中疏氣法六劑,風疹停發。出院後經門診随訪三月,未見發作,一日服冷飲後,風疹又起,仍用上方加川厚樸9g,服藥三劑,又獲消退。

風疹雖系小恙,但有時不易速愈,一般在辨證時多重皮疹而認為風濕熱之為患,而忽腸胃之寒濕氣滞。本人認為在腹脹腹痛等症明顯時,應以此為主要辨證依據,不應拘泥于皮膚之紅癢,不僅不用疏風理濕涼血清熱之品,反用溫中疏氣之法常辄奏效。各方選藥雖極平淡無奇,但都屬“治病必求其本”之法,故其療效顯著。

(三)從陰引陽法治銀屑病

銀屑病系一頑痼難愈之皮膚病,中醫屬“白qi”、 “松皮癬”範疇,其形态或呈點狀,或如錢币,或成紅片狀,上有鱗屑極易脫落。雖四季可發但以冬季較劇,至夏多能緩解和瘾退。其病因,屬陰血不足,血不養膚,而病頑難治則為毒。治療以養陰補血攻毒為法,但有時有效有時無效。細究其冬劇夏減之由,可知冬寒時腠理緻密,膚燥無汗,陰血難于外行而潤肌膚,故而易發,夏令則反之。故本人在前法之基礎上試加辛溫發散之品,用治14例兒童銀屑病,均獲較好療效,後用于成人也可取效。

[經驗方藥]生麻黃15g 15g 12g 12g 大生地12g 北沙參12g

此方以養血之四物去川芎加沙參而成,以養陰補血之劑為基礎加入辛溫發散之品。

麻、桂相伍乃仲景辛溫發汗之重劑,不但辛溫宣肺,而且能溫通血脈,《内經》謂肺主皮毛而司開阖,故能帶原養血滋陰諸藥,從陰引陽,開腠理,透毛孔、潤肌膚而得效。治銀屑病時麻桂劑量較大,成人每味為15g,兒童每味為9g并未見大汗出,但腠理必開,銀屑皮損常能很快消減,而麻桂用治外感風寒,用量過重确有汗多損傷陰陽之弊,曾作自身試驗不假也。

(四)益腎法治利氏黑皮病

利氏黑皮病,屬于中醫“黧黑斑”範疇。好發于面部,《外科金鑒》描述該病初起如塵垢,日久黑如煤形,枯暗不澤。其黑斑之形态有大、小、長、圓等不同,但與皮膚相平,與利氏黑皮病的記載頗相類似。玄屬腎之本色,且患此病者多有腎虛之見證,故當用益腎法治之,按其證候之不同,可分為三型。

1.

[經驗方藥]仙靈脾12g 巴戟肉12g 12g 大熟地12g 淮12g 15g 12g 補骨脂15g

2.皮膚黑斑伴有灼熱感微癢,面有升火或五心煩熱。

[經驗方藥]大生地12g 首烏12g 12g 北沙參12g 夏枯草20g 川芎6g 銀花12g 丹皮9g 9g

3.腎虛型 除皮膚黑斑外,可無全身陰虛或陽虛見證。

[經驗方藥]生地15g 熟地15g 12g 菟絲子12g 15g 12g 夏枯草20g 桑葉9g 補骨脂9g

對利氏黑皮病之治,要在抓住腎色上泛之法,用益腎之品每可取效,但病屬纏綿,療程較長,在益腎之同時并宜重視養血和營為要。

(五)清利化瘀法治結節紅斑

結節紅斑好發于小腿,家傳稱為“赤壘”。西醫根據病理變化不同,一般分為脂膜炎及動脈周圍炎兩大類型。因其病損處皮色鮮紅故屬熱,凝聚成節故為瘀,位在下肢故挾濕,所以多用清熱利濕、涼血化瘀之法治之。曾與市華山醫院皮膚科協作治“赤壘”數百例,深感治此病必須加重行瘀活血之品,同時當與辨病相結合。治動脈周圍炎當以涼血清熱為主,治脂膜炎當以清氣分之熱為主,則療效較高,反之,則療效較差。

1.脂膜炎結節紅斑

[經驗方藥]川12g 川萆?Z12g 9g 生米仁30g 9g 忍冬藤忍冬花各12g 丹皮9g 9g 蒲公英30g

[病例]黃×× 女 31歲

兩小腿結節紅斑?{紅疼痛,痛劇時行動欠利,身熱脈數,西醫診斷為“脂膜炎”。病經六年,曾用中西藥治療無效。用上法三月餘,結節紅斑逐漸瘾退。

2.動脈周圍炎結節紅斑

[經驗方藥]鮮生地30g 水牛角30g 蒲公英30g 丹皮12g 9g 9g 留行子15g 12g 12g 赤小豆30g

[病例]阮×× 女 30歲

兩小腿結節紅斑,此起彼落,無身熱,脈弦數,舌尖紅,苔黃膩,西醫診斷為“動脈周圍炎”,病曆五載。經上法治療不久,結節全部消退,随訪至今,未曾發作。

脂膜炎之結節紅斑起發時多有全身發熱,而動脈周圍炎之結節紅斑則常無發熱。治療上同是涼血清利,但實踐發現前者當以重在清利氣分,故選川、萆?Z、米仁、為主,四者相配伍對下焦濕熱諸證常有較好療效;而後者重在涼血,故以犀角湯為主。而蒲公英既可清氣涼血,又能消腫散結,為外科要藥,故均用以重劑。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