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4号文】
人類驅使地球逃離太陽系,制訂了前所未有的恢弘計劃,逃亡至4.2光年外的新家園,計劃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人類傾盡所有,建造一萬座驅使地球前進的行星發動機和一萬座庇護人類生息的地下城。
第二階段:圍繞赤道一周的轉向發動機相繼開啟,驅使地球停止自轉。地球停轉,導緻滔天海嘯席卷全球,全球人口銳減近一半。
第三階段:地球将利用太陽和木星,完成最後的加速沖刺,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第四階段:地球脫離太陽系後,行星發動機全功率開啟,用500年時間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并滑行1300年,随後調轉發動機的方向,再用700年進行減速。
第五階段:地球泊入目标恒星系抵達新家園,成為目标恒星系的新行星。
本計劃将持續“一百代人”,盡管我們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陽會帶來什麼樣的家園,但從今天開始,人類的勇氣與堅毅将永刻于星空之下。
這一絕望與希望并存,持續2500年的漫長宇宙之旅,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這是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具體計劃,與劉慈欣原著小說中的“流浪地球”計劃,基本一緻。隻不過小說中給這五個階段命名了五個名稱:
地球停轉,叫刹車時代;逃出太陽系,叫逃逸時代;加速前進,叫流浪時代1(加速);減速前進,叫流浪時代2(減速);進入目标恒星系,叫新太陽時代。
整個移民過程,也是延續2500年,一百代人。
說實話,電影與小說其實隻有兩絲聯系,一絲是名字一樣,另一絲是上述背景設定一樣,其他毫無瓜葛。
這部科幻電影因為限于時長,很多背景問題、科學問題沒有說明白,比如要逃去哪裡?為什麼非要帶上地球一起跑?不少觀衆看後摸不着頭腦。但小說中都有合理的解釋。
一個一個來看:
第一個問題:太陽為什麼會吞沒地球?
小說中說,三個多世紀前,天體物理學家們發現太陽内部氫轉化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于是發射了上萬個探測器穿過太陽,建立了這顆恒星完整精确的數學模型。
巨型計算機對這個模型計算的結果表明,太陽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變将在很短的時間内傳遍整個太陽内部,由此産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
之後,太陽将變為一顆巨大但暗淡的紅巨星。這就是太陽的死亡過程。而在此前的“氦閃”爆發中,地球将被瞬間汽化。太陽死亡将在四百年内發生。
太陽死亡将炸毀和吞沒太陽系所有适合居住的類地行星,并使所有類木行星完全改變形态和軌道。換句話說,人類在以後的太陽系中無法生存,惟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恒星際移民。
第二個問題:移民到哪裡去呢?
電影中隻說是移民到目标恒星系,其他什麼都沒講,但小說中給出了精确的地點。
小說中說,照人類目前的技術力量,全人類移民惟一可行的目标是——半人馬座比鄰星,這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有4.3光年的路程(所以要走2500年,這還是快的)。
第三個問題:移民到外太空,為什麼非得帶上地球一起跑?人類難道不能坐宇宙飛船走嗎?
書中列出了兩個理由:
(1)最近的半人馬座沒有行星。也就是說,如果不把地球帶過去,就算人類花2500年抵達了那裡,有了新太陽,但卻沒有居住的星球。
那不選半人馬座呢,換個地方行不行?很遺憾,距離地球最近的有行星的恒星在八百五十光年以外,人類最快的飛船也隻能達到光速的千分之五,這樣就需十七萬年時間才能到那兒。17萬年,開什麼玩笑!
(2)人類繁衍下去,要靠複雜的生态系統。人類的技術最多能把宇宙飛船造得像上海或紐約那麼大,但同地球相比,飛船上的生态系統還是太小了。
人類如果全部生活在飛船上,一萬年都撐不到就得滅亡,更别說17萬年了。
所以,隻有像地球這樣大規模的生态系統,這樣氣勢磅礴的生态循環,才能使生命萬代不息!人類在宇宙間離開了地球,就像嬰兒在沙漠裡離開了母親一樣!
因此,必須帶上地球一起跑。
第四個問題:月亮怎麼辦?她可是地球45億年的好鄰居啊。
地球都自顧不暇了,哪還顧得上月球。人類帶不走月球,就在月球上也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把它推離地球軌道,以免在地球加速時相撞。
等待月球的命運是——被太陽吞噬殆盡。
第五個問題:人類住在哪?
地球停止自轉後,地表的氣候将不再适合人類居住。人類搬到了500米以下的地下城!這是人類抵達新家園之前,唯一的庇護所。
但人太多了,地下城容納不了。電影中是通過抽簽的方式決定誰有資格移居地下城。小說中沒有這一說法,但小說中也有一個關于生命的殘忍設定——每三對新婚配偶中隻有一對有生育權,抽簽決定。
我是看了電影之後,去讀原著小說的,讀完發現電影情節與小說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隻有讀過小說,才能體會到那種彌漫着無邊黑暗的絕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