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時事 > 正文

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已減少到23.13萬平方公裡,區域主色調由“黃”轉“綠”

1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負責人關錫璠在會上表示,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已由監測以來最嚴重的45萬平方公裡減少到23.13萬平方公裡,同時黃河輸沙量大幅減少,區域已經曆史性實現了主色調由“黃”轉“綠”。

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已減少到23.13萬平方公裡,區域主色調由“黃”轉“綠”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負責人關錫璠

關錫璠表示,黃河流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全面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對區域生态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防治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貧瘠、河道淤積、生态環境惡化等問題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以來,已經對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累計投入了40億元,經過多年治理,這個區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81萬平方公裡,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已由監測以來最嚴重的45萬平方公裡減少到23.13萬平方公裡,同時黃河輸沙量大幅減少,區域已經曆史性實現了主色調由“黃”轉“綠”。

“大家都知道,黃河目前還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做好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僅關系到這個區域的生态保護大局,也關系到黃河水沙協調和長治久安。”關錫璠說道。

關錫璠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會同水利部等有關部門,在政策規劃資金等方面都有相應的安排,繼續将黃河流域尤其是黃土高原地區作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點,并從三個方面加力推進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

一是加強預防保護。預防一直是水土保持的首要舉措,做好預防,效率高、效果好。要科學做好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重要支流源頭區的水土保持規劃,像砒砂岩區、多沙粗沙區、水蝕風蝕交錯區,這些區域生态環境非常脆弱,要加強保護,持續提升流域生态質量。以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項目為重點,完善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措施,有效控制生産建設的擾動和影響。

二是推進系統治理。以黃河流域上中遊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為重點,大力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統籌提升水土保持和糧食生産能力。突出抓好黃河多沙粗沙區,特别是粗泥沙集中來源區綜合治理。這裡面有幾個流域是比較重要的,像皇甫川、清水川、窟野河、秃尾河等主要支流,大力開展高标準淤地壩建設,進一步減少入河入庫的泥沙。

三是強化監測評價。監測是做好預防治理的基礎和前提,下一步要考慮優化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站點布局,推進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工程水土保持專項監測,構建以監測站點為基礎、常态化動态監測為主、定期調查為補充的水土保持監測體系,深化監測評價和預報預警,支撐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科學精準防治。

紅星新聞記者 王辰元 吳陽 北京報道

責編 官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