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傑先生珍貴文獻——《武當柔化内功》(一)
此套功法乃道教武當山道觀中所傳,為武當玄門丹派弟子内部修煉攝生長壽防病功法,是一套功術完整有系統性的自我修煉方術,采用自上而下柔化全身骨骼關節,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通過松柔、化解的鍛煉,運用意氣導引的配台,能起到采天陽地陰之正氣,調節體内之精氣,以加強髒腑功能調治疾病,起防疾健身的作用。更由于柔化關節,活動筋骨,通經順絡,可使内勁增長,強壯體魄,延緩衰老,以達返老還童之實效。同時,此套功法也是武當玄門丹派武術内功築基的基本功。 人身整體的活動關節,主要是頸,肩,腰,胯,膝,踝,趾。如某一部位發生疼痛,就是以該部位軟組織疼痛和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疼痛病變軟組織往往有攣縮,僵硬,粘連,呈無菌性炎症病理改變,現代醫學對此種病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武當柔化内功》功法是根據各部位局部解剖的生理特點,從整體功能調節出發,從局部病變着眼病變基礎上,達到恢複全身功能活動,增強體質.同時,從内功的理論講必須要以“得氣”為要。中醫氣血學說“氣是生命之本”,人體四肢,百骸,五髒六腑依賴經脈運行之氣血充養,方能維持正常生命活動,而“氣行則血行,氣滞則血瘀”。各關節部位病變也常因感受風、寒、濕或勞損、外傷引起,但其共同病理機制主要為“氣滞血瘀”所緻,故造成肌肉、筋膜、肌鍵等軟組織發生痙攣、粘連、攣縮等病理現象。
通過《武當柔化内功》的鍛煉,強調“内勁”的運用,要求“以意領氣,以氣生勁,以勁達四肢”,發揮人體内在的真氣運行功能,以推動病變部位“氣行則血行”,改變已行成的“氣滞血瘀”病理狀态.這種“得氣”表現在煉功中的酸、脹、重、熱、麻的自我感覺,這也是“内勁”作用的标志。中醫講“氣至效至”即是此理,才會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是醫療疾病,“扶正祛邪”的重要法則。 全套功法共九式,對人身體分為上,中,下三部的柔化鍛煉:上部為頸與肩,中部為腰與胯;下部為膝與足。而每一式中又包括不同的分節,并且還都内涵形、意、氣的鍛煉和功理的闡述,病理的分析及醫療的作用。其功式譜列下: 一、鶴首伸引氣通關 二、陰陽開肩胸背寬 三、環動真氣丹田聚 四、神龍絞柱通周天 五、理氣調恩督脈通 六、混元環膝固下盤 七、彎弓伸腿抻筋骨 八、坐胯開裆松肌腱 九、旋踝舒趾氣沖天 予備式:在予備式中耍掌握”調身”、”調息”、”調心”三調的要領。 調身:指軀體姿勢動作的鍛煉.在煉功中首先要調整煉功軀體姿勢和動作的正确它不同于一般的體操運動,要求動作和意念,呼吸的密切配台.正确的姿勢是順利進行呼吸和誘導精神松靜的前提,所謂”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守,意不守則氣散亂”。
在動作中形正則生勢,靜則有頂天立地,包容宇宙之氣概;動則敏捷迅速,有排山倒海之勢。其特點是體松耍緊中求松,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剛柔相濟,動靜兼顧,配台意念,呼吸以适應氣血流通和經紹系統的形态變化,糾正生理機能的紊亂。同時,也可以促進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使之影響到壘身各個系統。從現代科學實驗證實,外界姿勢的确能對經絡、氣血的運行産生顯著的影響,當身體局部組織受到壓迫時,會引起神經,血管,淋巴組織與經脈循行有關筋膜發生形态及張力的變化。 調息:功法上為吐納,也稱煉氣、調氣.醫學上稱為呼吸.呼吸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主動随意的調節呼吸,就是人們按主觀的意志作各種呼吸,另一種足自動不随意的呼吸,就是人們在入睡和忘掉呼吸的時候,呼吸仍然維持,并有它自身的節律。 煉功的調息是指在煉功中用主觀意念去控制誘發和引導自動呼吸,按照各種煉功方法的要求進行調整呼吸的強度,頻率和間歇時間達到深、長、柔、緩的鍛煉以影響人體内氣的交換和運行.這種複雜呼吸的作用,一方面能達到大腦入靜心平氣和過程,同時也增強肺泡的氧交換的作用,防止組織缺氧和二氧化碳堆積,影響新陳代謝進行。另一方面能使體内真氣積聚和運行,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激發心血管和全身各個系統的功能,改善内髒血液循環,促進氣血的運行。
中醫學的”氣行血則行””氣滞血則瘀”便是氣與血的密切關系.通過調息不僅說明呼吸機能與血液循環系統有密切關系,并有起到按摩内髒,積蓄能量的作用,從而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調心:是在調身,調息基礎上,将意念歸一,排除雜念,使大腦逐漸進入一種特殊的”入靜”狀态.這種入靜不是一般的安靜狀态,也不是簡單地消極地抑制大腦皮層的抑鍘過程,而是調整大腦細胞處于一種有序化的同步積極休整的活動,使各種神經機能的紊亂得到調整,修複,提高肌體抗病能力.除自我感受到心情無比愉快外,還能提高智力。 予備式動作一身體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左腳向左橫開一步,腳間距略寬于肩,腳尖微向外撤,沉肩墜肘,拇指不可上翹,否則氣會上行。頭正身直,腰胯放松,兩膝微屈,雙目平視,面帶微笑,調神安心,使頭腦忪靜,心髒平穩,氣息平和.身無僵硬之處,接采虛空真氣以充養自身。此時心靜如鏡以心靈觀照自己,不要為市塵的嚣聲所幹擾,求得心靈的安甯,大腦各系統功能才能得到平衡自行調整,起積極的放松作用,此為非強制性的抑制狀态。然後,舌抵上腭,用鼻吸一口大氣,再輕慢的将舌尖下落呼出,意貫從腳下排出,達到自身的虛無狀态,萬賴皆空,全身輕靈,此為調神安心。(圖一)
預備式動作二:接上動作墜肘垂腕氣貫手指,有發熱、發脹、沉重之感。兩掌伸開,手心相對向下丹田處如握球合氣(圖二)。然後再開掌手心向上順腹上托,不可擡肩,否則宗氣不能運行。兩手内轉上托,手心向上以引地生水土之氣,輕輕運行上胸,随掌行向上挺身,以意導氣上升,意守沖脈貫通三焦,氣随意行到華蓋。同時在雙掌托到下丹田時,舌抵上腭鼻吸使小腹丹田之氣随之上升(圖三)。
預備式動作三:接上動作雙掌托至頭顱兩側,轉手護頭如抱球狀,意走兩掌,頭頂合陰陽。然後,翻轉掌心向下,十指相對,頭頂開竅,将宇宙之靈氣循人身下降,按足少陽膽經下落以勾通天地之靈氣。同時,含胸松腰雙掌于胸前兩側下按,以意導氣下降,随掌下按時兩膝随氣降輕輕放松微屈貫氣下行至足趾。同時,舌尖下落輕輕呼氣,使氣降至腳下(圖四)。 預備式動作四:接上動作雙掌手心向下按到丹田處,五指向外劃園攪氣,意貫雙掌指端使手掌沉脹以采虛空真氣。小腹微突,後腰椎向上拔氣,豎脊做到小腹空虛,兩膝仍然微屈,使自身真氣從下向上提,意守陰陽經脈,打通足下陰跷,陽跷,陰維,陽維,豎脊拔氣貫至頭上。同時,舌抵上腭閉口吸氣,将氣從腳下向上提至“華蓋穴”。然後雙掌手指向内轉兩手虎口交叉合成“太極合手印”訣,兩手合握,大指“少商穴”貼住另手“勞宮穴”使心肺經脈相交以保“宗氣”(男以右手握左手,女以左手握右手),手心向裡撫按丹田處.同時,舌尖下落鼻口輕呼,将氣下降貫于丹田,小腹實突,腰脊放松,雙肩下沉.意守丹田,立意于“氣海”,頭腦清晰,頭面放松,心平氣和,全身放松無僵硬之處(圖五)。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