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功為一套完整的動功外導内行秘傳功法,是道家全真華山派曆代掌門800餘年來秘練單傳的回春養生長壽術。由華山派第19代掌門邊治中大師口傳身授給第20代掌門邊乾晉大師,由邊乾晉大師親自整理編寫成稿、配以圖解,王定國老前輩(103歲老紅軍)親筆題詞,正式命名為“邊氏太極回春功”。
這套功法共22勢,除囊括了35年前曾公布的站功正12勢(回春功、上元功、八卦形功、鵬翔功、龜縮功、龍遊功、蟾遊功、天環功、地環功、人環功、八仙慶壽功、鳳凰展翅功)的全部内容以外,另有回春功負勢、鵬翔功負勢、八仙慶壽功負勢、太極大回環功、虎撲功、太極平環功、龍伸展功、四龍交彙功、天女散花功、一統八卦功、三關通竅功、雲中似水功等功法系首次向世人披露。後10勢雖然以前在邊治中大師練功、談功時,身邊有心之人可能得聞其名或窺其鱗爪,但除邊乾晉大師外無一人得邊治中大師傳授其中任何一勢。此次邊乾晉大師将全部站功功法整理公布,不僅體現了其和邊治中大師一脈相承的“願天下人健康長壽”的崇高境界,實為回春功愛好者之福、全天下追求健康者之福。
修煉此套功法可有效刺激全身穴位,暢通全身經絡,利通各部關節,調整五髒六腑,使練習者在身體變得柔軟的同時内分泌系統特别是性腺的狀态也得到極大改善,使人體通過自身鍛煉達到回春、養生、防病、抗衰之目的。
練習本功隻需約2平方米場地,10分鐘時間便可做完全套功法,故本功實為一項無需服藥、不用器械、形簡效宏的健身良法!
第一勢
回春導引:回春功一勢(服氣養腎悠功)
此功有回春之力,故曰“回春功”。又功在服氣養腎,所以又稱“服氣養腎悠功”。男稱“悠腎囊功”,女稱“順陰功”。
預備勢
全身直立,雙腳并攏,雙臂前伸呈直角從體側上引,手心向上,吸氣,提踵。雙臂至頭頂部合掌向下,當大拇指下行至天突穴時,稍停片刻(2次呼吸),繼續下行,經過腹部分至體側,雙腿分開。兩腳距離與肩同寬,兩臂置于體側,雙手自然下垂,全身肌肉放松,目光平視,排除雜念,思想入靜(圖一~圖三)。
起勢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采用腹式呼吸法,先吸氣,後呼氣。吸氣時,腳跟提起,肩、胯、膝、踝向上,向後轉圈,小腹鼓起,胸部展開,盡量多吸新鮮空氣。呼氣時,肩向下,向前轉圈,小腹微收,兩膝順勢屈曲,腳跟落地,使肺胃濁氣從嘴排出。如此向後轉2圈。接着反方向轉2圈。初學者用鼻吸氣,習慣後,可口鼻同時吸(圖四~圖六);第二圈肩轉向上時,接太極大回環功。
注:作為單獨功法,修煉時需先做起勢。第一節:向後轉肩8次,深呼吸2次。第二節:由慢至快身體上下抖動1分鐘,由快至慢停止。第三節:左右肩交替轉動8次。
做功要領
肩、胯、膝、踝,向上、向後、向下、向前各轉功2圈;反方向再向前、向下、向後同樣轉動2圈。回春功第一節采用腹式深呼吸,鍛煉增強橫膈肌。回春功在做深呼吸時,全身放松,引體向上,屈身向下,作橢圓形的運轉,這可使大腦皮層處于保護性的抑制狀态,中樞神經得到調整和平衡,有節制地開放全身平時閉鎖的毛細血管,大大有利于體内細胞交換氣體,最大限度地排除體内濁氣,吸入新鮮空氣。由于身體吸入的新鮮空氣增多,滞留濁氣減少,細胞便會趨向活躍,迅速修複受損的細胞,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況便會得到改善,一般人做此深呼吸動作之後,會頓時覺得精神暢快。心髒病人練此功,心絞痛期前收縮的症狀會漸漸減退,臉色也會變得紅潤而有光澤。
作用
1.吐故納新,通調肺氣。回春功服氣,這種以腹式順呼吸,并配合俯仰和轉肩特定的
吐納形式,全身放松,引體向上(成向後的半個橢圓形),屈體向下(成向前的半個橢圓形),肋間外肌和橫膈肌大幅度地運動,使胸廓的前後左右直徑和橫膈膜的上下幅度都為之增大,不僅能較充分地吸取新鮮空氣(道家稱之為“活氣”),還能充分地排出二氧化碳(道家稱之為“死氣”),并且如果經常堅持這樣鍛煉,肺活量就會明顯增大。據測量,橫膈肌的活動範圍每增加1厘米,肺活量可擴大250立方毫米~300立方毫米。一個平時缺少鍛煉的人,堅持回春功鍛煉半年至一年後,隔膜的活動幅度往往可增加3厘米~4厘米。由于吸入新鮮空氣增多,肌體供氧充足,體内濁氣滞留減少,各部分組織的細胞趨向活躍,新陳代謝旺盛,促使人體整個健康狀況得到改善。
2.怡性養神,醒腦明目。回春功在服氣後和抖動之前,有一段虛靜的修煉,這不單是為抖動做好準備,而且這種“虛靜”本身就是練氣功的一種基本功,道家稱之為“築基功”。它使人能全身内外放松,意境清靜,使大腦進入“氣功态”(特殊的功能狀态)。這種虛靜的修煉(也就是現代語所稱的“松靜功”或“放松功”),是同《老子》論述“緻虛極,守靜笃”的要求相吻合的,它有益于整個身心健康。此外,通過回春功幾個層次的系列活動,尚能起到道家所說的“還精補腦”的作用,改善對腦血液的供應,較好地調節大腦功能,增強記憶,活躍思維,改善睡眠,并提高視力。它是腦力勞動者的一種非常有效的保健操。一些練功者體會:做4分鐘~5分鐘的回春功,頓覺渾身舒暢,精神煥發,眼目清亮,明顯地增進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3.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回春功對此做了四個層次的設計:第一層次用服氣導引的形式,以“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的方法進行;第二層次用虛靜形式,以“放松入靜,清寂無為”的方法進行;第三層次用抖動形式,以激發氣海(下丹田)鼓蕩,元氣貫注全身;第四層次再用肢體導引,以使手足三陰經、三陽經和任督二脈得到進一步疏通。通過這樣多層次的鍛煉,就能逐漸地達到經絡暢通、培補元氣、活血化瘀、扶正祛邪、增強體質的效果。
4.舒筋活絡,利通關節。在彈性抖動時,上肢柔和地松動了肩、肘、腕、掌、指和指關節,下肢輕柔而彈性地活動了腕、膝、踝、跗跖、跖趾和趾關節,整個脊柱的椎間關節、韌帶也都獲得彈性松動,這樣的系列活動,極有利于增強全身關節和韌帶的功能,也有利于防治關節炎和椎體骨質增生、勞損等症。
5.協調髒腑,健脾和胃。回春功先用體軀的俯仰、伸屈做内髒運動;再用全身抖動,促進腸胃的蠕動;最後用肩膀和軀幹弧旋形地牽引。通過這樣三種不同的方法對髒腑器官進行自我調節,增強髒腑組織的功能,對改善消化和新陳代謝功能有較好效果。
6.腎氣和盛,延緩衰老。這是回春功的主要作用。功法中提肛縮腎、全身彈性抖動以及左右轉肩、軀體牽引内分泌腺有關部位等活動是十分重要的。一些中老年者“腎氣衰,發堕齒槁”,“腎氣衰,形體皆極”,但通過上述功法鍛煉,可促使腎氣和盛,腎精充沛,就能達到延緩衰老的作用。有實驗證明,某醫院病理科對10例生前辨證為腎陽虛與7例沒有此症的死者的内分泌腺體作了病理觀察,發現腎陽虛患者的腎上腺、甲狀腺、睾丸或卵巢都有功能低下的形态學改變,而7例無腎陽虛者的内分泌腺則無此種變化(1981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姜春華主編的《腎的研究》一書中對此有所記載)。所以從現代醫學觀點上
看,這種功法對男女由于内分泌失調的一些疾病,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回春導引
第三勢
鵬翔回轉功(鵬翔功、平環功)
此勢動作如大鵬展翅翺翔長空,故曰“鵬翔功”。又因此功兩手在體前轉動劃圓,其軌迹形似連環∞,所以又曰“平環功”。
起勢
緊接上式,左手手心向下,右手手心向上,相距3拳(約30厘米)(圖一),軀幹向左轉,先左提肩,轉脊,壓腳底湧泉穴為着力點,肩向上、向前、向下、向後左右各2次。轉換肩向上、向後、向下、向前呈橫8字向右方運行,軀幹向右轉,運至胸前時,雙手抱球翻掌,改為右提肩轉脊,壓腳底湧泉穴為着力點(圖二~圖四),肩向上、向後、向下、向前呈橫
∞字向左方運行(圖五)。左、右、左、右劃兩個∞字
。當抱球雙手到膻中穴時,接“龜縮功”。
做功要領
雙手劃圓時,手指應微屈,上行時,手臂要盡力前伸,後腿相應挺直。精力集中,随手轉動;轉體時,主動收縮小腹,動作協調、柔順。
作用
上體部位伸屈轉動做功,牽動手掌的商陽、少澤、合谷穴位和肩部的肩髃及鳳池穴位,可防治因肥胖導緻的腦溢血、腦動脈硬化、中風、神經性頭痛及心血管疾病;由于功力集中于腹部的氣海穴和髋胯兩側,可減少皮下脂肪厚度,消耗脂肪沉積,對男子、女子瘦身,尤其是女子産後保持形體美,獨具效力;又因身體左右旋轉做環形動作,則會從兩側較強刺激腰骨處的腎俞穴和命門穴位,可防治腎虛、腰椎骨和坐骨神經痛。
注:作為單獨功法修煉時需加起勢,左右各做4次,加收勢。
鵬翔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