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麥趣爾牛奶味道最香,原來是違規添加了香精,娃一天喝了好幾盒。
現在感覺任何牛奶都不敢買了,任何品牌都不信任了。
牛奶焦慮中(俺也一樣……)
對麥趣爾添加丙二醇這件事心存芥蒂,主要是因為食品安全無小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們不得不多想。
小時候很愛喝三鹿牛奶,結果它是三聚氰胺事件的罪魁禍首,倒閉了;
這次嘗試了很多新疆牛奶,卻因為麥趣爾添加丙二醇擔心其他小衆牛奶的食品安全。
有人會說,“花園”和“麥趣爾”有啥關系,添加丙二醇的又不是花園牛奶。
當初的三聚氰胺事件,伊利蒙牛有問題的産品批次比三鹿少很多,但是消費者對全行業都喪失了信心,國産奶粉受到的打擊更大,奶粉代購業務特别火。“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一個企業沒底線,通常都是全行業買單。
下圖是“同花順iFinD”中關于我國“液體乳及乳制品企業數量”的數據,從中可以看出近年來乳制品企業的數據是在減少的,但是2020年仍有572家。
根據申萬行業分類,目前乳品行業的上市企業共有18家,大約100家乳企中隻有3家能上市,麥趣爾就是其中之一。可是即便是上市企業,那麼多眼睛盯着它,這丙二醇它終究還是添加了。
那麼,剩下的500多家非上市企業受到的約束更小蒙牛純牛奶能喝嗎,它們又會怎樣做?麥趣爾存在的問題,其他的小衆乳企是否也存在,隻是沒有被爆出來而已?
今天在思考一個問題——
牛奶企業競争到最後,其結局會是什麼樣?
地方性乳企會不會退出曆史舞台?
第一種可能:
小衆牛奶退出曆史舞台蒙牛純牛奶能喝嗎,市場份額集中到頭部企業;
第二種可能:
小衆牛奶依然活躍在市場,市場還是今天這樣的競争格局。
也就是“全國性乳企+區域性乳企+地方性乳企”這樣的競争格局繼續保持下去,市場份額小、影響力有限的小型地方性乳企規模不大但是小日子還能維持下去,小富即安。
那麼,影響到地方性乳企是否會退出曆史舞台的因素,會是什麼呢?
地方性乳企退出曆史舞台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是,某一天我們不再喝當地小品牌的牛奶了,我們喝的牛奶是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品牌。
兩個因素可能會推動這件事情的發生:一是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二是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
我喝新疆牛奶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的口感好,味道香、牛奶很稠;伊利蒙牛的很多牛奶喝起來都很稀。但是在“口感”和“安全”兩者之間做選擇的時候,我隻能選擇“安全”。
那麼,什麼代表着“食品安全”呢?很可能就是品牌。比如說當地人對“光明牛奶”的信任。信任也不是一天兩天積累起來的,好的名聲的建立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可是要想毀掉好名聲,隻要zuosi一次就夠了。
對我這種把牛奶當飯吃當水喝的人來說,目前的應對策略是:
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為主,地方乳企為輔;
大型乳企的牛奶是作為日常口糧喝的,小衆牛奶是喝了嘗鮮的;
大型乳企的牛奶會按斤喝,小衆牛奶隻喝一包,全當是體驗。
今天早上喝了這包“我從伊犁來”的牛奶。
伊犁,來自新疆,奶源好;
國營天然牧場,國營牧場,應該管理更嚴格一點吧,畢竟出事後的代價比較高。
結果這牛奶味道一般,以後再也不會喝了。
那麼問題來了:
大家平時是怎樣選牛奶的?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