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長一段時間來,看了許多漢唐後的方書,覺得很多方子還是很好的,它們都有經方的風範,隻不過是當時的作者沒有用六經去駕馭它們罷了,我想如果用六經的思路去駕馭後世一些方子,是不是處理一些病人更加得心應手,臨證愈久,我現在越來越覺得傷寒隻是給了你一個全是空槽的裝備,隻是給你定了大法,你還需要去把空槽填上,我見到過許多醫家、老師、前輩,他們有時候總是說,自己搞經方的,但是我跟他們交流的時候,總是覺得他們不夠單純,他們學習後世的理論,總是沒法用六經去駕馭,内化到六經,在臨床上甚至對一個病人的治療冒出來兩種沖突的思路,我目前覺得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目前自己在學習後世的理論的時候,嘗試将它們并到六經的體系中,目前來看,并不是一件難事。
1.上熱下寒
此症上焦火盛,吐痰如湧泉,面赤喉痛,上身不欲蓋衣,而下身冰冷,此上假熱而下真寒也。方用:
附子(一個) 熟地(半斛) 山萸(四兩) 麥冬(一兩) 茯苓(三兩) 五味子(一兩) 丹皮(三兩) 澤瀉(三兩) 肉桂(一兩)
水十碗,煎三碗,探冷與服。二渣再用水三碗,煎一碗,一氣服之,立刻安靜。此上病下治之法也。
這個方子跟金匮腎氣丸很像,山茱萸附子肉桂丹皮澤瀉茯苓熟地,隻不過把桂枝換成了肉桂,去掉了薯蓣加入了生脈飲的方幹,桂枝和薯蓣(主治頭面遊風)都可以解表,那麼這個方子就失去了解表的功效,加入生脈飲的方幹就可以看做在金匮腎氣丸的基礎上,表證消失,出現了虛熱的轉歸
2.痿症
不能起床,已成廢人者,此乃火盛内熾,腎水熬幹。治法宜降胃火而補腎水。
方用降補湯:
熟地 元參 麥冬(各一兩) 甘菊花 生地 沙參 地骨皮(各五錢) 車前子(二錢) 人參(三錢)
水煎服。
痿症
人有兩足無力,不能起立,而口又健飯,少饑則頭面皆熱,咳嗽不已,此亦痿症。方用起痿至神湯:
熟地 元參 山藥 菊花(各一兩) 當歸 白芍 人參(各五錢) 神曲(二錢) 白芥子(三錢)
水煎服。三十劑而愈。
這兩個方子是差不多的,傅青主理解的治痿獨取陽明,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總體就是清熱補津液補虛,隻不過這兩個方子在六經下偏陽明,地黃是一個一定要用的藥,補虛清熱生津液無可替代,類似的在千金方裡衍生出很多陽明合并三陰的轉歸,比如
千金幹地黃散
腎氣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緩弱,言音混濁,陽氣頓絕
生幹地黃五斤 苁蓉八兩 巴戟天八兩 麥門冬八兩 五味子八兩 幹姜五兩 茯苓八兩 白術八兩 甘草八兩 牛膝八兩 杜仲八兩 車前子五兩
上藥治下篩,每服方寸匕。
陽明和三陰的合病
3.陰虛下陷
凡人陰虛脾洩,歲久不止,或食而不化,或化而溏洩。方用:
熟地(一兩) 山藥 山萸 白術(各五錢) 茯苓(三錢) 升麻(三分) 肉桂 五味子 車前子(各一錢)
水煎晚服。
此方純是補陰之藥,且有升麻以提陰中之氣,又有溫濕之品,以暖命門而健脾土,何至溏洩哉?
可以理解為陽明太陰合病,山藥白術茯苓熟地肉桂,主要是參考這樣的配伍去對治一些疾病,虛熱的基礎上起來水飲和虛寒,虛熱是首位,明顯有餘的水飲,胃系疾病比較多,陰虛夾濕熱,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4.陰寒無火
方用:
肉桂 柴胡(各一錢) 熟地(一兩) 附子 白術 人參(各三錢)
水煎服。
二方治陰之中,即有以治陽;治陽之中,即藏于補陰。
這個方子是很有意思的,抛開柴胡不看,全是治三陰的藥,加上一個柴胡,就和少陽聯系起來了,在跟謝師哥交流後,我在臨證中不斷體會少陽和厥陰這倆東西,發現有的病人,明明全是三陰的症候群,用藥卻怎麼也不管用,一加進去四逆散,立馬見效,他們并不是有所謂的口苦咽幹目眩等柴胡證,往往是性格,生活習慣,家庭背景生活環境讓他們的體質逐漸牽扯到少陽,他們或脾氣急躁,或過于内向封閉自己,或過食肥甘油膩,或生活壓力過大等等,可以參考黃煌老師的體質學說,這裡簡單提一下,以後有機會再說
5.精滑夢遺
此症人以為腎虛也,不獨腎病也,心病也。宜心腎兼治。方用:
熟地(半斛) 山藥 肉桂 鹿茸 炒棗仁 遠志 杜仲 柏子仁 破故紙 五味子(各一兩) 山萸 白術(各四兩) 人參 茯苓 麥冬 白芍 巴戟 肉苁蓉(各三兩) 紫河車(一副) 砂仁(五錢) 附子(一錢)
蜜丸,早晚白水送下五錢。
此方用熟地、山藥、山萸之類,補腎也;巴戟、肉苁蓉、附子、鹿茸,補腎中之火也,可以已矣。而又必加人參、茯苓、柏子仁、麥冬、遠志、棗仁者,何也?蓋腎火虛,由于心火虛也,使補腎火不補心火,則反增上焦枯渴,故欲補腎火,必須補心火,則水火相濟也。
補精溫陽,算是個厥陰方吧,适合于陰陽兩虛的病人,這樣的病人,舌苔一伸出來,舌是偏紅無苔的,但是表面又水滑,單純偏紅無苔陰虛(陽明灼傷津液),一水滑就牽扯到陽虛了(三陰)
6.老痰
凡痰在胸膈不化者,謂之老痰。方用:
柴胡 茯苓 甘草 陳皮 丹皮 花粉(各一錢) 白芍 薏仁(各三錢) 白芥子(五錢)
水煎服。
此方妙在,白芥子為君,薏仁、白芍為臣,柴胡、花粉為佐使,老痰無處可藏,十劑而老痰可化矣。
這個很有意思,因為柴胡的存在,這個痰就牽扯到了三焦焦膜,讀者可自行意會,可看一些姚梅齡老師對三焦焦膜病的論述,自有鑒别點。
7.水泛為痰
腎中之水,有火則安,無火則泛。倘人過于入房,則水去而火亦去,久之則水虛而火亦虛,水無可藏之地,必泛上為痰矣。治之法,欲抑水之下降,必先使火之下溫,當于補腎之中,加大熱之藥,使水足以制火,火足以暖水,則水火有既濟之道,自不上泛為痰矣。方用:
熟地(一兩) 山萸(五錢) 肉桂(二錢) 牛膝(三錢) 五味子(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痰下行矣,二劑而痰自消矣。
這個方子傅青主的意思就是下焦真陽不足,真陰上泛為痰,我倒覺得不必這麼麻煩,按照傅青主的思路,完全可以肉桂熟地,筆者也曾治一病人,痰怎麼咳也咳不淨,感覺從嗓子裡一直往上泛,讓他嚼了幾天肉桂就好了,歸到六經就是少陰裡病,傷寒方的功底
8.中氣又中痰
中氣中痰,雖若中之異,而實中于氣之虛也。氣虛自然多痰,痰多必然耗氣,雖分而實合也。方用:
人參 甘草(各一兩) 半夏 南星 茯苓(各三錢) 附子(一錢)
水煎服。
人參原是氣分之神劑,而亦消痰之妙藥;半夏、南星,雖逐痰之神品,而亦扶氣之正藥;附子、甘草,一仁一勇,相濟而成。
一個理解思路就是人參體質的基礎上起來了痰飲,這樣的病人極度消瘦、食欲不振,多表現為消瘦或枯瘦,肌肉萎縮,而且膚色幹枯缺乏彈性,沒有健康人應有的紅光,有皺紋;語聲低微。腹部扁平而硬,又兼心下部不适,食欲不振,口幹、舌面幹,舌質必嫩紅而不堅老,舌色不绛,脈象多見沉、伏、微、弱。小腿較細而腓腸肌不夠發達或萎縮,并用肌肉較為松軟;容易出現頭昏眼花、氣短或疲乏無力。這類患者大多患有重大疾病,如腫瘤、貧血等,或者重要髒器有損害,或手術、過勞後,大量出汗,反複嘔吐、腹瀉導緻營養不良以及饑餓等誘因。
9.寒邪犯腎大吐
寒入腎宮,将脾胃之水挾之盡出,手足厥逆,小腹痛不可忍,以熱物熨之,少快,否則寒冷難支,人多以為胃病,其實腎病也。方用:
附子(一個) 白術(四兩) 肉桂(一錢) 幹姜(三錢) 人參(三兩)
水煎服。
此藥下喉,便覺吐定,煎渣再服,安然如故。
太陰少陰合病,我覺得理中湯合四逆湯更好,按照藥證吳茱萸
10.寒吐
此症若降寒,則又引入腎而流于膀胱,必變為遺尿之症。法宜散寒止吐。方用:
白術(二兩) 人參(五錢) 附子 幹姜(各一錢) 丁香(五分)
更上一個方子差不多,藥證吳茱萸
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用補脾之品,則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勢不能不從臍出也。
11.胃吐
此症由于脾虛,脾氣不得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補脾則胃安。方用:
人參 茯苓(各三錢) 白術(五錢) 甘草 肉桂 神曲 半夏(各一錢) 砂仁(三粒)
水煎服。
此方治胃病,以補脾者何也?蓋胃為脾之關,關門之沸騰,由于關中之潰亂,欲使關外之安靜,必先使關中之安甯。況方中砂仁、半夏、神曲等味,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者乎?此脾胃兩補之法也。
神曲砂仁白術是可以祛濕的,中焦有濕阻,單純利水溫陽效果不好,這樣的病人就是常年的三陰體質,但是呢,又喜歡吃一些不容易消化的東西,是這麼一種情況,舌苔是偏白膩的,三陰夾濕,昨天剛剛見到一個這樣舌苔的師妹,覺得這個方子加減挺适合她
關于神曲可以參考這個論述
《嘉祐本草輯複本·米部卷第十九》:“曲、味甘,大暖。髒腑中風氣,調中下氣,開胃消宿食,主霍亂心膈氣痰逆,除煩破癥結及補虛去冷氣,除腸胃中塞不下食,令人有顔色。”
12.反胃
人有食入而即出者,乃腎水虛不能潤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
熟地(二兩) 山萸 茯苓 麥冬(各五錢) 山藥(一兩) 澤瀉 丹皮(各三錢) 五味子(二錢)
水煎服。
此症又有食久而反出者,乃腎火虛不能溫脾,故脾寒而反出也。方用:
熟地(二兩) 山萸(一兩) 山藥(六錢) 澤瀉(二錢) 茯苓 丹皮 附子 肉桂(各三錢)
水煎服。
13.腎寒吐瀉,心寒胃弱
此症由于心寒胃弱,嘔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痢不止,五更時痛瀉三五次者是也。人以為脾胃之寒,服脾胃之藥而不效者何也?蓋胃為腎之關,而脾為腎之海,胃氣弱,不補命門之火,則心包寒甚,何以生胃土而消谷食?脾氣弱,不補命門之火,則下焦虛冷,何以化飲食而生精華?故補脾胃莫急于補腎也。 方用:
熟地 茯苓 人參(各三兩) 山萸(二兩) 山藥(四兩) 附子 肉桂 五味子(各一兩) 吳萸(五錢)
蜜丸,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錢。
12、13可以連起來說,方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核心思想,就是治脾胃要溫腎,就是治太陰要溫少陰,太陰歸到消化系統,少陰歸到内分泌系統,激素與消化系統之間存在着複雜的關系,皮質激素可以促進消化,性激素也可以促進消化。小劑量質激素是能開胃的,而大劑量皮質激素敗胃。性激素與消化的關系,雄激素與孕激素有促進消化液合成的功能,比如雄激素多的男性一頓吃五碗,女性一頓吃一碗,因為原則上男性總是比女性要強壯一點,吃的多一點,長的壯一點,男性的雄性激素高,雄激素能促進消化。孕激素能夠改善食欲,所以女性懷孕時特别能吃,孕婦一人吃飯養兩個,她肚子裡面還有一個,所以孕激素能改善食欲。西醫治療食欲不振就用甲地孕酮或者甲羟孕酮,如果食欲不好的患者,用白術等健脾藥不見效時,說明這個人有腎虛,可在白術的基礎上加小劑量附子促進雄激素分泌,再加小劑量的甘草,補充皮質激素。類似的方子在《金匮要略》裡是近效術附湯
《近效方》術附子湯 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暖肌補中,益精氣。
參看原文,自能體會
14.血臌
此症或因跌閃而瘀血不散,或憂郁而結血不行,或風邪而蓄血不散,留在腹中,緻成血臌,飲食入胃,不變精血,反去助邪,久則脹,脹成臌矣。倘以治水法逐之,而症非水,徒傷元氣;以治氣法治之,而又非氣,徒增飽滿。方用逐瘀湯:
水蛭(此物最難死,火燒經年,入水猶生,必須炒黃為末,方妥) 雷丸 紅花 枳殼 白芍 牛膝(各三錢) 當歸(二兩) 桃仁(四十粒)
水煎服。
一劑血盡而愈,切勿與二劑,當改四物湯調理,于補血内加白術、茯苓、人參,補元氣而利水,自然痊愈,否則恐成幹枯之症。辨血臌惟腹賬如臌,而四肢手足並無臌意也。
瘀血的治法,傷寒已經給出了思路,水血同病的治法
15.中風不語
人有跌倒昏迷,或自卧而跌下床者,此皆氣虛而痰邪犯之也。方用三生引:
人參(一兩) 半夏(生) 南星(生,各三錢) 附子(生,一個)
水煎灌之。
可以同“中氣又中痰”一個理解思路,三生飲古今醫家論述衆多,筆者提供一種思路而已
16.胸背、手足、頸項、腰膝痛
筋骨牽引,坐卧不得,時時走易不定,此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或令人頭痛,夜間喉中如鋸聲,口流涎唾,手足重,腿冷。治法用控涎丹,不足十劑,其病如失矣。
痰飲水濕的治法,控涎丹治的水濕是無法被諸如茯苓白術半夏調動的,隻能去攻逐,類似于水池裡的廢水再也無法被淨化,隻能強行扔掉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古代劑量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上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曬幹。食後臨卧淡姜湯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疾猛氣實,加丸數不妨,其效如神。
凡人忽患胸背、手腳、頸項、腰胯隐痛不可忍,連筋骨牽引釣痛,坐卧不甯,時時走易不定。俗醫不曉,謂之走注,便用風藥及針灸,皆無益;又疑是風毒結聚,欲為癰疽,亂以藥貼,亦非也。此乃是痰涎伏在心鬲上下,變為此疾,或令人頭痛不可舉,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飲食無味,痰唾稠粘,夜間喉中如鋸聲,多流睡涎,手腳重,腿冷痹,氣脈不通,誤認為癱瘓,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是藥,不過數服,其疾如失。
17.瘡毒
方用如神湯:
銀花 當歸 蒲公英(各一兩) 荊芥 連翹(各一錢) 甘草(三錢)
水煎服。
頭面上瘡
方用:
銀花(二兩) 當歸(一兩) 川芎 甘草(各五錢) 桔梗 蒲公英(各三錢) 黃芩(一錢)
水煎服。 二劑痊消。
頭瘡不可用升提之藥,最宜用降火之品,切記之!
身上手足之瘡疽
方用:
銀花 甘草 蒲公英(各三錢) 當歸(一兩) 牛蒡子(二錢) 花粉(五錢) 芙蓉葉(七片,無葉用根)
水煎服。
統治諸瘡
方用:
花粉 甘草 銀花 蒲公英
水煎服。
二劑痊愈。 此方消毒,大有其功,諸癰諸疽,不論部位,皆治之。
這涉及到瘡瘍的治法,這個很有意思,可以提一下
《青囊秘訣》
陽症之形,必高突而腫起;陰症之形,必低平而陷下。陽症之色必純紅,陰症之色必帶黑。陽症之初起必痛,陰症之初起必癢。陽症之潰爛必多膿,陰症之潰爛必多血陽症之收口,身必輕爽;陰症之收口,身必沉重
《青囊秘訣》對外科瘡瘍的陰陽形候,總結的是最好的。凡是瘡瘍,高突腫起的厲害,紅腫熱痛,潰爛而膿液黃稠,愈合收口也很順利,身體随着收口愈合,逐漸恢複清爽。這個情況,表現的陽證,一般是三陽病多見。而三陰病,表現的正相反,瘡瘍表現的是不高起而低平塌陷,漫腫而邊界不清,瘡面慘白或灰黑,一般無局部發熱膿水清稀臭敗,或多流敗血,局部麻癢。不願意愈合,久不收口,身體感覺沉重不清爽。因為他本身體弱,氣血不足,要收口長肉的時候,是要消耗氣血的。
《青囊秘訣》
至于變陰變陽,亦以此消息之,斷斷不差矣。倘見紅腫而高突者,乃陽症之癰也,乘其内毒初起,毒尤未化,急以敗毒之藥治之,可随手而解也。發背而至于橫決者,皆因循失治,以至于破敗而不可救,陽變陰者多矣。救癰如救火,宜一時撲滅,否則延燒屋廬,不盡不止,切勿見為陽症無妨,而輕緩治之也。
陽證容易治愈,尤其是初起的時候,或者用升散的敗毒藥,或者用攻下的排膿藥,可以立竿見影,應手而愈。如果治療不及時,耗上了氣血,會入裡而轉陰,就不好辦了。還有一種,就是三陰瘡瘍,經過治療而轉為陽性的,這是好現象,說明脫離了危險,會馬上痊愈。
《青囊秘訣》
參芪等補衛氣;歸膠益營血;金銀花等清;荊、防等散:硝、黃等攻
這條很好,指出了用藥法要,完全與經方六經吻合
傅青主給出的都是陽性瘡瘍,在這我再次補充《青囊秘訣》的原文,供讀者參考,讀者可自行揣摩傅青主的治法
發于陽而作痛,内外俱用瀉味,自易成功。
發于陰而作癢,此純病于陰也,内外俱補。
初腫之時,腫而高突,赤作痛,是陽邪毒盛,病在表實。主散臣補。
如腫而堅硬深痛,亦陽邪毒盛,病在裡實。主攻臣補。
表實可散,裡實可攻,攻散之中,略兼用補,則在表者不至入裡,而在裡者必易發表。
倘腫不甚高突,雖掀赤作痛而少衰,此陽邪毒衰,病在表虛。主補臣散。
如腫雖堅硬,痛不甚深,此陽邪毒衰,病在裡虛、主補臣攻。
表虛不可純散,裡虛不可純攻,攻散之中,重于用補,則表虛者力能托外,裡虛者力能出内。
若已潰之後,猶然腫硬焮痛,發熱煩躁,大便秘結,瘡口堅實,此陽毒未化,乃邪實,尚宜補而兼散。
倘膿大出而反痛,瘡口久而不斂,發熱口幹,膿水清稀,腫下軟漫,此陽毒已盡,乃正虛,切戒散而必補。
陰症之瘡瘍,毋論未潰之前與已潰之後,皆宜用補。豈特必宜用補,尤宜大補為急,而不可用些小之補藥。
不知道讀者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了沒,《青囊秘訣》給出的治法,全都是純陰純陽的治法,沒有三陽和三陰合病的治法,這個其實是有的,而且一些症狀很有意思,發于三陽而癢的,這是說明在陽性瘡瘍的基礎上出現了三陰虛寒證;發于三陰而作痛的,說明三陰證中牽扯到了三陽,對于後者,可以參考這個方子
《青囊秘訣》
人有背心發瘰癢甚,已而背腫如山者,隐隐發紅暈如盤之大者,此陰癰初起守六經之形象也,最為可畏,非前症陽癰可比。蓋陽症有可救之術,而陰豈無可生之理,亦在救之得法否耳。蓋陰痛之症,必正氣大虛,邪得而入之也。設正氣不虛,邪将安入?聘故救陰癰之症,必須大用補氣補血之藥,而佐之散郁散毒之品,則正旺而邪自散矣。
變陽湯
人參(二兩)黃芪(二兩)附子(一錢)黑荊芥(三錢)金銀花(八兩)天花粉(五錢)甘草(五錢)白芍(一兩)柴胡(二錢)當歸(二兩)——筆者補充
水十碗,煎汁二碗,先服一碗後,少緩,再服一碗,服後陰必變陽而作痛;再一劑而痛亦消,再服一劑而痊愈,竟消滅于無形也。
至于前者,讀者可根據原文自行參悟,治法頗多
18.吐
此症雖胃氣之弱,亦脾氣之虛。小兒恣意飽食,不能消化,久之上沖于胃口而吐也。方用止吐速效湯:
人參 白術(各一錢) 砂仁(一粒) 茯苓(二錢) 陳皮(二分) 麥芽(五分) 半夏 幹姜(各一分) 山楂(三個)
水煎服
講到這,我想你大概已經明白我的思路了,這個方子就留給讀者思考吧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