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星座運勢 > 正文

說好的工作落實,為何遲遲難以開始?你需在工作中設置“觸發器”

一、今天想要完成的工作又流産了

這一天上午,職員小高剛走進辦公室,便接到部門通知,要在下班前,将昨天參加的公司集中教育大課,寫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體會。

“行,沒有問題。”剛聽到這一消息,小高顯得自信滿滿,不就是一篇工作體會嗎,對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答應完過後,小高便又開始忙别的了。一會兒找領導簽閱批件,一會兒對接客戶,有時還要起草幾份通知等等,眼瞅着一天的工作時間,馬上就要過去了。

忽然間,小高才想起了,那篇教育體會還沒有開始寫,但此時,小高卻再也沒有心情想把這項工作完成。

取而代之的,小高先是問一下其他同事,有沒有寫完的,準備“借鑒”一下,當得到否定的回複時,便隻好随便到網上“蕩”一篇,準備應付一下得了。然而,眼瞅着馬上下班了,思來想去,幹脆明天再說吧。

就這樣,小高原本想認真完成的一項工作,就這樣流産了。

現實當中,我們是否也會經常遭遇這樣較為尴尬的工作場景?自己明明雄心勃勃所立的flag,諸如,今天要寫完1500字的工作彙報,今天要對接10個客戶,今天要完成某項活動的實施方案初稿等等。

但沒過多長時間,甚至是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很容易被自己所立的falg打敗了。而且這種情況若是在沒有人督促的情況下,又變得更加容易。

二、想開始,為何遲遲沒有行動起來

想起那句話,萬事開頭難。當我們想真正進行某工作時,但卻最終沒有進行下去,問題往往都是出現開了開始這一環節。

舉個例子,想要寫成一篇文章,當你将文章的标題與框架,想好并付諸紙面時,寫完這篇文章就會顯得輕松多了。

再比如,想跟某人建立工作上面對面的聯系與溝通,當對方喝下你遞過來一口水,吸上你送出的一支煙,那麼,接下來的溝通,便會變得順暢起來。

而能發揮這一作用的便是文章的标題與框架,還有遞過去的一杯水及一支煙。如果,将這些東西或者舉動賦予一個名稱的話,可以稱為“觸發器”。

而所謂的觸發器,通俗點兒說,就是能讓某件事情開始進行,進入狀态的“引子”。當我們缺少這種“引子”的時候,我們便會感到很突兀與唐突。

再舉一個例子,現在突然通知你,馬上組織一次某項活動,你會覺得很難,甚至會覺得無從下手,但若提前兩三天通知,你在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再組織某項活動,便不會感覺很為難了。

因而,每當我們開始想進行某項工作,完成某一目标時,阻礙我們的往往就是缺少這樣一個所謂的“觸發器”。


三、請找到适合熱啟個人工作的觸發器

知名作家 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中提到這樣一個關于在工作生活中設置類似“觸發器”的觀點,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設計的慣例和固定程序,使得進入并保持高度專注狀态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由此看來,想進入深度工作狀态,也并不是想随時進入深度工作狀态,就随時可以進入那麼簡單,而是需要有意志力儲備做為基本前提的,一旦你的意志力被消耗殆盡,那麼進行深度工作就會變得非常困難,甚至是無法實現的。

盡量讓你的工作,從熱啟動開始,即要有工作啟動的觸發器,說得文雅一些,就是工作開始前要建立一種儀式感。類似于,正式開始跑步前,要完成一系列的熱身運動一樣。而這樣的“觸發器”可以呈現出這些樣子:

1.固定的一段時間。心理學上有“5分鐘定律”這一說法。就是在不想開始這件事情之前,先做5分鐘與這件事情相關的工作與活動。

比如,想改一篇材料,一般情況下,很多人剛開始都有些撓頭,不過,你隻要試着讀5分鐘,哪怕是強制性地進行,或許不到5分鐘,你就慢慢地進入狀态。

2.簡單的一個舉動。旨在形成一種聯動效應,即,将不想進行的動作鍊接在熟悉的動作之後,使之保持前後連貫。

像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每天早上起床,先沖一杯熱咖啡,然後吃些甜點,當這些動作進行完畢之後,便馬上進入寫作狀态。如此這般,一直堅持了将近幾十年,可謂是高産作家。

3.勵志的一句話語。将能讓自己産生“回血”效應的一句話,寫在明顯的地方,每次讀幾遍,當自己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立即轉入工作狀态。

比如,“何以解憂,唯有暴富”,“現在不吃苦,将來就吃土”等等,能夠拔動心弦即可。


寫在最後

行動起來,才是擺脫焦慮與迷茫的最優解。而行動與未行動之間,或許隻差了一個“觸發器”的距離,願你能找到适合自己開啟一項工作,完成一項任務的方式,不斷接近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職路施語,20年職場人,20年真心話,為你解析職場真相。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

END


作者:愛尚君,80後職場人士,坐标大連。一個緻力于将内心想法訴諸筆端的文科男,理性,善思考,喜讀書,愛運動,總認為寫有價值的文章,如同烹制一份精神美食,唯願你能親自品嘗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