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是中醫、中西醫執醫考試中比較容易把握的一個科目,複習好《中醫基礎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我們能否順利通過考試。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讨一下關于中醫基礎理論的複習思路和方法。
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重在理解,死記硬背是不可取的。中醫學的兩大理論體系: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都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根本發展的。
首先,要掌握中醫基礎理論的整體框架。中基主要包含了16個單元,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藏象學說、五髒、六腑、奇恒之腑、精氣血津液、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防治原則、養生和夭折。
這些單元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哲學部分、生理部分、病理部分。哲學部分主要是中醫的指導思想,包括精氣、陰陽、五行學說;生理部分是中醫對于正常人體各項功能的認識,包括藏象學說、五髒、六腑、奇恒之腑、精氣血津液、經絡、體質;病理部分包括病因、發病、病機、防治原則、養生和壽夭。
其次,正确把握側重點。中醫基礎理論主要是要掌握《内經》對陰陽、五行、藏象的論述。因中醫、中西醫醫師考試容易逆向考考生們對《内經》原文的理解,大家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去掌握這一點。如“陰中求陽,陽中求陰”說明陰陽的什麼關系,“脾氣散精,上歸于肺”是指脾的什麼功能。
藏象的生理功能,髒與髒的關系、髒與腑的關系是高頻的考點。比如肝與腎的關系,又稱肝腎同源、乙癸同源、精血同源。精氣血津液考點需要掌握氣的分類及來源、作用。如元氣為腎精所化生、分布于三焦,主要作用是推動生長發育和生殖,溫煦組織髒腑、激發髒腑活動。正确理解氣血之間的關系,如補氣法治療出血的理論依據氣能攝血,補氣使氣足,氣足攝血以止血。
經絡在中基中考的都是概念性的知識,經脈的走向交接規律。如經絡分布為:内側前中後,太陰厥少陰;外側前中後,陽明少太陽。經絡的走向為:手之三陰從髒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體質在考試中占比極小。
病因、病機、防治是占比較重的部分,複習難度相對也是比較大的,如邪正、陰陽、氣血的失調;“内生五邪”的理解;防治的原則等。舉例:用活血化瘀藥治療崩漏屬于通因通用,“通因通用”是指用通利的藥物來治療具有通洩症狀的實證,首先必須是實證,其次用通利藥物,最後具備通洩症狀,三者缺一不可。
最後,反複理解重難點。中醫基礎理論的難點在陰陽學說、五行學說、髒髒關系和治則中,大家在學習這四個知識點的時候要多花些精力。如陰陽的絕對性為陰陽無限可分、相互轉化、比較存在。再如五行相克中的相乘、相侮,相乘是指過克,木克土,木太旺盛,克的太過則為木乘土;相侮則是指反克,木克土,但是木不及土,土反過來侮木,則為土侮木。希望大家在複習時候結合題目來複習,邊做題邊看書,這樣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