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星座運勢 > 正文

尹鋒:中醫學的理論基礎——陰陽五行學說(五)

中醫學的理論基礎——陰陽五行學說

(五)

尹鋒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中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産實踐中認識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質,并由此引申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生成的,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着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的關系,在不斷的相生相克運動中維持着動态的平衡,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五行起源于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在古代,由于科學條件的限制,用肉眼隻能觀測到其中的五大行星,既辰星(水星)、太白星(金星)、熒惑星(火星)、歲星(木星)、和鎮星(土星),古人認為,此五大行星為宇宙精氣所化生,它們在宇宙中有一定的運行規律,且與四時氣候變化密切相關,故稱之為五行。據《史記·曆書》記載:“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漢書·天文志》亦言:“五星不失行,則年谷豐昌。”《尚書·周書·洪範》雲:“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滋生,是為人用。”此五種基本物質又稱“五材”,如古籍《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中言:“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古人認為,五行是構成世界萬物的基本元素,如《國語·鄭語》中說:“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古代先哲進一步認識到,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由這五種基本物質的運動變化而生成。《黃帝内經》也記載了前人對五種物質之間制約關系的認識,認為“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先哲将世間的萬事萬物類比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形态,這種歸類是仰觀俯察的結果。就我們身邊萬事萬物的變化及其發展規律,不難發現,先哲對此五行的确立,以及在其建立的易學模型中,充分運用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關系,模拟世界萬物的發展變化規律,是十分辯證而又十分科學地來看待和認識這個世界的。

由于五行與時序方位及氣候變化相表裡,與萬物的生長及成熟息息相關,因此,五行成為表達氣候及物候變化的抽象概念。《尚書·周書·洪範》雲:“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穑。”水具有寒冷、向下之屬性;火具有炎熱、向上之特性;木具有生發、發達之屬性;金具有清淨、收殺之屬性;土具有長養、任化育之功能。五行之間具有相生相克的之規律,相生有相互滋生、促進、助長之功能,相克有相互制約、克制、抑制之功能。古人認為,水能滋養樹木,木則能生火,木焚後變成灰土,土裡面能産生金屬礦物,金屬加熱到一定溫度可可變成液體——水,這樣一來,世界萬物,便形成了一個促進性的循環鍊條。在五行生克中,其規律為“順次相生,隔一相克。”古稱“比相生,間相勝。”順時針為順生、順克;逆時針為逆生,逆克。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周而複始。為何稱為“隔一相克”呢?如水生木,木生火,若無木,則水克其火。古人認為,水能克火,火能熔金,金能伐木,木能穿土,土能制水,這樣又形成了相互制約的循環鍊。由此可見,世界萬物的發展變化規律,無一不在其中。

五行與四時五方密切相關。四時,即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春季屬木,夏季屬火,秋季屬金,冬季屬水;五方,即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央屬土。

五行之旺、相、休、囚、死與四季的關系。旺是旺盛之意;相為次旺,為受生之象;休為休息、停止之意;囚是衰落、抑制之意;死是受制無生之意。一般而言,當令者旺,我生者相,生我者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由此可見,一年四季,每一季節都有五行中的某種五行會處于“旺”或“相”、“休”、“囚”、“死”的狀态。如:春季萬物複蘇,木當令而“旺”,所屬幹支為甲、乙、寅、卯、辰等,木生之火為“相”,生木之水為“休”,克木之金為“囚”,木克之土為“死”。夏季為火旺之時,以火為“旺”,所屬幹支為丙、丁、巳、午、未等,火生之土為“相”,生火之木為“休”,克火之水為“囚”,火克之金為“死”。秋季金旺之時,以金為“旺”,所屬幹支為庚、辛、申、酉、戌等,金生之水為“相”,生金之土為“休”,克金之火為“囚”,金克之木為“死”。冬季寒冷時節,以水為“旺”,所屬幹支壬、癸、亥、子、醜等,水生之木為“相”,生水之金為“休”,克水之土為“囚”,水克之火為“死”。因此,五行旺衰與四時之關系,客觀而形象的反應了宇宙萬物生旺墓養、循環往複、永無休止以至窮的自然狀态與規律,體現了古代先哲的樸素唯物觀與某些合理的科學與哲學思想。

五行與方位之關系為:木喜溫暖,向陽,東方為太陽升起之地,所以木主東方。火性炎熱,太陽在正南方時,輻射熱量最大,所以南方屬火。金性凄涼、蕭殺,顯日落西方之時的景象,所以西方屬金。水主寒涼,與北方之寒冷相合,故水主北方。土性渾厚适中,利養萬物,惠及四方,所以土主中央。五行方位對風水學的應用非常重要,通過五行方位觀察周圍環境,運用五行生克之理,尋求陰陽平衡,判斷吉兇禍福。

用我們現如今較為通俗易懂的語言來理解,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表述五行間的關系即:做為一個本體或稱之為是世間萬物的任何一個事物,我們權且稱其為“自我”,而“自我”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肯定不是孤立和與世隔絕地存在的,因此,凡有助于該“自我”存在發展的因素,我們就可統稱其為“生我”,而阻礙該“自我”發展的各類因素,我們又可統稱其為“克我”。同時,該“自我”的存在,本身又會對其周圍衆多的其它事物的存在和發展,産生或多或少的有利影響即“我生”,或不利影響即“我克”等作用。

因此,事物本身“自我”的存在及其與該事物相關的“生我”、“克我”、“我生”、“我克”等四種狀态,便出現了“自我”、“生我”、“克我”、“我生”、“我克”等五種生克關系,這也就是宇宙萬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用極其簡單的“生”與“克”表述了天地萬物在五形相生與五行相克的作用下,對人類産生的各種影響。那麼,何為“金、木、水、火、土”呢?世間的衆多物象、時空又為何“金”或“木”,而非“水”或“火”呢?其實這一切屬性的确立或稱之為是定位,也非來自于古人的臆斷或憑空創造,如:從“四季”看“五行”,我們就可以發現,我們的祖先正是嚴格而又細緻地在對大自然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做了長時間、大量分析地總結後,方才有其對世界獨特而又客觀認識世界的世界觀的。如:“春 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這一觀點,大家都很清楚,春天正是萬木春發的時節,可以說是沒有任何事态可以阻止植物、種子鑽出泥土發芽吐綠的腳步的,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詞,正是表征了在這一特定的時間段裡,該一物性所特有的勢不可擋的強勁态勢;同理,入夏時節的炎炎酷熱,形同烈火,也是該一時間段内,此一物性的“火”熱性,表現的最為強勁。所以說,五行的來源、陰陽的确立、八卦的生成,正是基于我們的祖先,對客觀世界長時間的觀察、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的高度濃縮與概括,是有着其嚴謹的科學性的。對此,五行理論中還不僅隻做了定性的分析,而且結合五行在不同時空場中所處的“旺、相、休、囚、死”,以及五行間的“生我、克我、我生、我克及自我”等五種關系做出了定量分析。由此,使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對事态的發展,所做的各種分析和判斷,不僅變得有章可循、有規可矩。并且變得更加科學化和規範化。然而,現實之中,由于我們對該理論體系的認識、掌握和應用程度高低有所不同,從而影響到我們對衆多事态發展趨勢的錯誤分析和判斷。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在認識和應用時,必須全面而又準确地把握和運用好“五行”這一最基本的概念。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着生、克、乘、侮的關系。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可以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則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平衡被打破後的相互影響。古人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取象比類,區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屬性,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和變化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之間的相互對立、依存和轉化形成了宇宙萬物的生成規律,這個觀念是樸素而又唯物的,與近代科學“元素周期表”和“物質不滅定律”極其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研究相關資料。

五行相生關系:金→水→木→火→土→金

五行相克關系:金→木→土→水→火→金

五行相悔關系:金本克木,木旺金悔;木本克土,土旺木悔;土本克水,水旺土悔;水本克火,火旺水悔;火本克金,金旺火悔。

五行學說以五行的特性對事物進行歸類,将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的性質及作用與五行的特性相類比後,将其分别歸屬于五行之中。“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金曰從革”,凡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則歸屬于金;“水曰潤下”,凡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動的事物則歸屬于水。

五行屬性:

金—表示具有清靜、肅殺、從革屬性功能的事物和現象

木—表示具有生發、條達、曲直屬性功能的事物和現象

水—表示具有潤下、寒冷屬性功能的事物和現象

火—表示具有炎熱、向上屬性功能的事物和現象

土—表示具有長養、化育屬性功能的事物和現象

五行相生相克,體現出自然界的各種事物之間,在其互相制約中發生周期性的變化。現代科學發現的元素周期規律證實了中國古代五行周期變化的合理性。同時,五行之間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宋末徐大升對這種辨證關系有精避的論述,現摘錄于下: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赤;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熱;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見銷熔;火弱逢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衰遇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為砍斫。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強水得木,方洩其勢;強木得火,方化其頑;強火得土,方止其焰;強土得金,方止其害。

易和書齋主人

尹鋒,1964年生,祖籍甘肅山丹,傳統文化的修習者與實踐者,師承國學大家費秉勳教授、俞長江教授。現為:伏羲故裡國學院院長歐洲中國傳統文化科學院院士,,陝西青年電影制片廠文化顧問,陝西省老子書道研究會副會長。曾先後為海航集團、法國JZ藥業、天宇毛紡、辰龍集團、華中集團、澳洋地産、亞美地産、辰紀地産、國力地産、騰達地産等企業進行策劃指導。出版《掌上奇門》《掌上乾坤一一解析奇門遁甲》《鬥轉星移一一解開奇門遁甲之迷》《解析風水一一傳統堪輿文化的理論與實踐》(上、中、下)等,著述二百餘萬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