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培傑
第23篇:囟門所會之穴
安徽九華山,有東南第一山之美稱。
崇山峻嶺。人們光來朝山,就得花個一天時間。可路遠,一點都阻擋不了衆人朝聖的決心。
地藏殿的講經堂,有位講經法師,常年頭暈目脹。
在一次講經的講台上,站立不穩,居然栽倒下來。
風伯健步上前,一摸,囟會處灼熱燙手,說:“此腦充血也。”
在法師的頭上囟會處,拍打點按,隐隐有出血點。
片刻,法師清醒過來,頭暈目脹感就消失了。
風伯說:“此乃思慮之人多得疾患,人思維時,注意力就上注囟會。久得不到釋放,便會頭暈目脹。而拍打點按囟會,便能疏洩思維彙聚之壓力火氣,能夠減輕頭腦充血之弊端。此穴乃為用心動腦者,緩解思維壓力之妙穴也!”
《點穴神書》講:人在思慮時,神識上注囟門,故名囟會。凡心思腦記,導緻頭暈目脹者,手若摸到囟會發熱,一刺血,血出必愈。若摸到不發熱,此乃虛症,用補法按摩,便得治愈。
古代唐高宗皇帝,日理萬機,頭暈目脹,太醫都不敢在帝王頭上刺血,死守“至尊頭上莫刺”的陳規戒條,久治不愈。
唯獨秦鳴鶴醫生,在皇上囟會穴放一次血,頭暈消失,目脹不見。從此一戰成名,人稱神醫!
穴道小貼士
顖會:上星後一寸陷中。
《銅人》:灸二七壯,至七七壯。初灸不痛,病去即痛,痛止灸。若是鼻塞,灸至四日漸退,七日頓愈。針二分,留三呼,得氣即瀉。八歲以下不可針,緣囟門未合,刺之恐傷其骨,令人夭。《素注》:針四分。
主腦虛冷,或飲酒過多,腦疼如破,衄血,面赤暴腫,頭皮腫。生白屑風,頭眩,顔青目眩,鼻塞不聞香臭,驚悸目戴上不識人。
第24篇:破迷啟明之穴
嵩山少林寺,号稱天下第一名刹。這裡的僧人,大多能習武強身,體格彪悍。
有一位武僧,趕路回寺廟。天一黑,他就停下來,準備露宿荒野。
風伯說:“何不乘夜趕回?不過兩時辰就可以到山上了。”
武僧憂慮地說:“自小,我便得了夜盲症,一旦夜幕降臨,雙眼就看不清,如灰霧迷蒙,似雞禽暮夜眼難睜。如果勉強再走,恐怕會跌落山崖,粉身碎骨。”
風伯聽完後,伸出回春指,幫武僧頭頂的上星穴來回搓按。指力透達腦髓。
武僧平時也練過功夫,居然痛得咬牙切齒,涕塞直流。
盞茶功夫,武僧驚呼:“遠處松葉我都看得見,眼睛一下亮了!”
于是興高采烈,誠邀風伯暮夜趕路,回到嵩山少林寺。
武僧高興地說:“暗夜中能視物明了,幾十年未有之事也。”
風伯說:“此穴名上星,帶有暗夜之中頭常帶星光環繞也。專治療近視眼、老花眼、飛蚊眼、夜盲眼,總之一切視力問題,上星可啟明之。”
《點穴神書》上記到:人在思慮時,眼目會往上視,就叫閉目凝神,大腦就在搜索,則往事如新,曆曆在目。好像暗夜中得到電筒的光照,明明了了。
此穴猶如暗夜中星光,故一切迷霧籠罩,陰霾遮腦,頭目不清,轉頭即忘,記憶模糊,視力減退之症,皆可取上星之穴,回光返照,自然破迷開悟,清楚明了。
穴道小貼士
上星(一名神堂):神庭後,入發際一寸陷中,容豆。
《素注》:針三分,留六呼,灸五壯。《銅人》:灸七壯。以細三棱針,宣洩諸陽熱氣,無令上沖頭目。
主面赤腫,頭風,頭皮腫,面虛,鼻中息肉,鼻塞頭痛,痎瘧振寒,熱病汗不出。目眩,目睛痛,不能遠視。口鼻出血不止。不宜多灸。恐拔氣上,令人目不明。
聲明:本公衆号所有調病方法、方子和觀點僅供有緣者參考,如果調治過程中出現偏差,本公衆号概不負責。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