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南方,恐怕沒有哪一座城市比安慶更落寞。
這裡曾是安省省城,自1659年安徽江蘇分家以來,二百多年裡一直是安徽的政治中心。
這裡曾經群星璀璨,古有桐城派掀起文壇革新,近有陳獨秀點燃共産主義之星火。
這裡曾為經濟重鎮,開近代工商之新風,與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并稱長江五虎。
然而,所有的這裡,今天都變成了過去式。2020年全國GDP統計,安慶隻有2467.7億,位列全國113位,是合肥的四分之一,上海的十二分之一。
百年彈指一揮間,過去的安慶為何盛極一時?今天的安慶又為何由盛轉衰?
01早在2018年,因為工作原因,我和一個大學時代的朋友聊天,他是安慶本地人,聊到安慶城市發展時,有兩個話題一直繞不過去。
一個是安慶如果沒有被拿掉省會,是否會發展得更好;另一個是七十年代中科大與石化廠的二選一。
為防止部分觀衆老爺不了解曆史,帥真這裡先交代下背景。
今天合肥的省會地位,是戰争時期确立的;
抗戰爆發後,舊省會安慶受日軍破壞較大,合肥相對完好,而解放戰争時期合肥相對安慶更早解放,所以于1952年,中央正式将安徽省會定在了安慶。
至于中科大與石化廠之争,一直以來隻是坊間的一個傳言;
說當時中央給了安徽兩項資源,一個是中石化的廠子,一個是中科大的學校,讓安慶先挑,結果安慶選了中石化;最終導緻了今天安慶人才流失,而合肥卻能坐享高科技企業。
在這裡,帥真無意引起地域争端,但從朋友的字裡行間,卻有了新的思考:
如果省會代表過去,中科大代表未來;假使安慶全部占有,那麼安慶的發展上限是否能超越今天的合肥?
而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則必須弄明白為什麼過去的安慶非常富有。
02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研究一個地方的經濟,風土人情是重要的抓手。
安慶什麼最出名?自然是桐城派與黃梅戲。桐城派誕生于康熙末年,黃梅戲發家于乾隆末年。在短短半個多世紀的跨度裡,一個城市有兩大文化走向全國,其必然有獨特的因素。
在農業時代,水運是最廉價的貨物運輸方式,而過去的安慶,擁有全國獨一無二的水路優勢。
各位請看地圖,帥真這裡找到了一張全國内核高等級航道和主要港口分布圖,你能清晰地看到長江流域有兩大水路網:
分布于浙江江蘇山東皖北一帶,南北走向的京杭大運河水路網;以及分布于長江中上遊,以湘江贛江漢江為核心的東西向水路網。
那麼安慶在哪裡?恰恰是兩大水路網的交界地帶。
換句話說,安慶是溝通兩大水路網最重要的樞紐,這裡是農業時代的武漢,是真正“九省通衢”之地,來自徽州府的徽商,也正是靠着它發了大财。
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安慶哪裡有貧窮的道理?
03時光來到近代,1861年在安慶曆史上是一個值得被銘記的年份,那一年是安慶盛極而衰的開始,與此同時也成就了安慶最後一縷絕唱。
1861年9月5日,被清軍圍困一年之久的安慶陷落,殺紅了眼的清軍如野獸般沖入城内。
此時的安慶早已廢墟遍地,房屋十不存一,時值曾國藩下令“兵丁大索三日”,安慶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
戰後,曾國藩在這裡創建了中國近代第一家軍工企業:安慶内軍械所,迫不及待地引入近代資本。
在安慶,也誕生了安徽省第一座發電站,第一家圖書館,第一所電報局,甚至第一座自來水廠。
但是,就像一個人一樣,被打斷了脊梁骨,如果沒有海量的幫扶資源,它還能站得起來嗎?
04工業時代,貨物的運輸主要運輸方式從水路變成了鐵路,在1949年之前的中國,鐵路網是這樣的。
兩縱三橫,縱向是京九線和京滬線,其中京滬線我們可以視為京杭大運河的替代品;
橫向分别為替代黃河的京包線,替代淮黃的隴海蘭新線,以及連接長江和珠江流域的滬昆線。老問題,安慶在哪兒?
你找不到,或者說,整個長江流域的大動脈你都找不到。
為什麼你找不到?因為安慶的地形是這樣的。
安慶的西邊,是茫茫大别山,這裡走得了長江,卻走不了鐵路。
不僅在那個年代走不了,一直到今天都走不了!
如果你從安慶到武漢,正常思路應該沿江而下,300公裡的路程坐高鐵至多兩小時,但今天你去安慶,需要向北借道合肥轉車,高鐵時長近四個小時;相當于從南京到北京的時長。
就這樣的運輸效率,你該如何發展經濟?腹地基本為零,唯一的出路是向東,也的确修了個甯安城際高鐵,但東邊一個南京一個上海,安慶根本沒有能力和這倆龐然大物扳手腕。
相反,我們看合肥,合肥四周都是平原,雖然湖泊衆多,但修鐵路的難度和安慶完全不是一個級别。下圖是好幾年前的合肥鐵路幹線,由此可見一二。
沒人給安慶傾注資源,因為資本絕對理性,同樣是投資十塊錢,合肥回報兩塊,安慶回報五毛,換你你投資誰?
05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曆史上安慶的富裕,靠的是九省通衢的水陸交通,今天安慶的衰落,是鐵路導緻的必然。
很多人認為因為失去了省會地位,所以安慶被合肥超越。其實錯了,原因和結論搞反了。
是因為安慶的地理位置不符合工業時代經濟中心的需求,所以安慶衰敗了,這與産業無關,這與行政地位更無關;
不要反駁說北京,中國隻有一個北京。
哪怕退一萬步說,即使省會依舊是安慶,但由于單位經濟投資效益過低,資本依舊會往收益高的皖中甚至江蘇跑;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合肥攔住了部分安徽人才的外溢。
畢竟,沒有了合肥,難道安慶就阻止得了南京吸血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