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瘡王王品三瘡瘍證治經驗

王品三(1880-1971年),又名希貴。王氏5代業醫,尤以善治瘡瘍而盛名于醫林,早年師承伯父王作霖。1914年于蓋縣東鹿街自設延青堂,開始行醫,因其療效顯著,名傳千裡,被譽為“瘡王”。1956年調至遼甯省中醫院工作,由他創制的油調膏、水調膏、九一膏、一效膏,号稱瘡瘍“四大膏”。現将其治瘡瘍經驗介紹如下:

黃柏

1.辨證分型問題

對于瘡瘍的辨證治用,一般按着初起期、成膿期及收口期進行辨證治療,王老在此分期基礎上,按着瘡瘍初期的局部形狀特點,分為膿頭型、水泡型、漫腫型、硬核型四種類型。

①.膿頭型

多因七情内傷,氣郁化火,火毒或濕熱内盛,壅閉膝理,複感六淫,或皮膚損傷等,緻使營衛不和,邪熱壅閉,氣血凝結,經絡受阻而發。臨床表現:初起皮膚表面呈現一個或數個膿頭,周圍赤腫鍁硬,疼痛,逐漸擴大形成瘡瘍。如疖、面疔、有頭疽及發際瘡等。

②.水泡型

多由外來損傷,如木刺、魚刺及昆蟲咬傷等,局部感染毒氣,阻于皮膚之間,緻使氣血瘀滞,經絡阻塞而發;也有髒腑内蘊濕熱之毒,發于肌表而成者。臨床表現:初起皮表呈現單純水泡,或大或小,以後逐漸向深部擴大,潰爛成瘡。如四肢疔,腳氣感染等。

砂仁

③.漫腫型

多因内郁濕熱火毒,或感受邪毒,或因跌打損傷,或區毒氣走散等,注入經絡,引起邪毒生聚,緻使營衛不和,逆于腠理而發。臨床表現:初起局部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以後逐漸紅腫高大,色或赤或白。如癰、發頤、癢腮等。

④.硬核型

多因氣郁痰結,阻滞經絡所緻。臨床表現:初起形如硬核,大小不等,皮色不變,微痛或不痛,推之移動。如瘰疬,乳房結核等。

龍膽草

2.治療問題

對瘡瘍疾病的治療,重視辨證求因,審因論治,認為瘡瘍不論初發,或潰或未潰,或不收口,皆因毒邪在裡,若毒邪得解,瘡瘍自然而愈。治療指導思想主張“引毒歸原,祛邪外出,提閘放水,開門放賊”,治療原則“整體與局部并重”,“内治與外治兼施”,但主要強調外治法。因病在皮、肌、筋較淺部位,使藥從外入裡,直達病所,達到消腫散瘀,或提膿外洩的作用,佐以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藥。具體如下:

防風

①.外治法

對于初發的瘡瘍,應結合局部形狀進行辨證治療。即膿頭型外敷油調膏;水泡型外敷一效膏;漫腫型外敷水調散等等。此外王老也常用九一膏治療凍傷及輕度燙傷,白砒條治療皮膚癌等。凡敷上藥後,局部無特殊反應者,自始至終,勿須改換其他外敷藥,直達全愈為止。

若瘡瘍趨向化膿,周圍焮硬,全身症狀不嚴重者,不宜過早切開排膿,外敷藥能使腫塊消散,減少化膿,或大部份消散隻有少許釀膿,這樣便于自潰或切開排膿,損傷較小,縮短治愈時間。若膿已成,不論陰症、陽症,均宜早期切開排膿,使毒外洩。切口大小,以排膿通暢為度,對于深部膿瘍切開後,可置引流,表而仍用外敷藥,用藥種類同切開前一樣,一般不易形成瘘道;對已形成瘘道者,可用黑藥條,插入瘘道深處,外敷藥不變。

對于不易收口的瘡面,應查其原因,對症治療。瘡而可用生肌散或提毒散,外敷一效膏,一般均能收到良好效果。也有個别患者按上述分型用藥不适的,如水泡型外敷一效膏,反覺局部有熱痛感,改用水調散舒适。一般敷藥後,局部發涼,疼痛減輕是正常現象。反之應更換别的藥膏。

黃連

②.内治法

對可初起的瘡瘍,應先着重消散之法,宜用清熱解毒之品。如清熱解毒湯、雄黃解毒丸、牛黃解毒散、消炎丹等。兼有表症者,疏風解表;兼有裡實熱症者,清其裡熱。認為表症不解,易引毒邪内陷走黃,發生危笃症狀。如發生此症者,宜用護心解毒之法,如躊香解毒丸等;若因跌打損傷發生腫脹者,宜用活血散瘀之法,如七厘散、跌打丸之類。

治療瘡瘍,忌川大熱及大寒藥物。如誤用熱藥,能增火毒之勢,易緻毒散走黃;誤用苦寒藥物,易損傷胃氣;誤用下劑,易緻毒邪流串髒腑;如誤用發汗藥,易緻津枯液竭。臨床王老主張用清涼藥物,使毒邪自内托出而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