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野一雄簡介:1905-1976,日本著名漢方醫家、醫史學者,主要著作有《傷寒論金匮要略解說》《漢方入門講座》《漢方處方集》《新撰類聚方》《日本醫學史》《漢方醫學大系》等。
補題記:多處疫情似乎又有反複迹象,重發該譯文系列,希望對同道們臨證思考與舉措有所幫助。
2021,1,5 于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題記: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譯出漢方醫家龍野一雄先生《漢方醫學大系3 治療篇》中的7篇外感醫案醫話,約2萬2千字,在“王甯元漢方與腹診譯介”公衆号分10次發出,希望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外感病臨床辨治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其後再補譯《漢方醫學大系3 治療篇》《漢方入門講座》中呼吸系疾病的經方證治論著及醫案醫話,前後共約9萬字,基本上總括了龍野一雄先生對呼吸系疾病的思考、認識與經驗。今将全部内容作為“王甯元漢方與腹診譯介”文彙(第二輯)而展示出來。
從中醫臨床診治來看,包括疫病在内的感染性疾病的發生階段多具有外感病特點,經方醫學的脈證并治對此類病證的辨識及治療積累了豐富而實用的經驗。龍野一雄先生對感冒及流感證治具有經方證治特點,如辨證簡明抓主證而兼顧系統性、注意證候随氣候改變及時調整方證辨識而因時制宜、要求迅速取效的快捷作風、以現場體質證候為準不拘一格選方範圍廣泛如将重劑四逆湯用于外感等。
在對感冒之外的如急性支氣管炎、急性肺炎甚至哮喘、肺結核、胸膜炎等疾病的證治,龍野一雄先生也是在遵循經方方證的結構框架上,使每一具體方證的單元内涵仍嚴格保持條文的原初意義,并不去随意增删,但面對具體疾病,則對經典的證治加以提煉、類分,使之更加符合臨床現場手把手教學與迅速取效的需要。在四診素材上,可能與此類疾病的外感性質有關,與其說脈診與腹診并重,但實際上更傾向于脈診,如對脈管緊張力度和“腫脹”狀态的體會,不失為一種有益提示而指下可明。在病機方面強調“寒熱虛實”的貫穿性存在,但對病機的闡釋則是以證候的先兆啟發性與最後決定性作用為基礎,而非多環節憑虛漫推。在體質方面強調體質在經方方證中的首要性和必要性,提示無論急性發病或慢性遷延,體質因素在“寒熱虛實”大類分甚至某一方證方向的特異性展開均有必然的作用且有軌迹可尋,尤其在某些方證辨識之始,第一步驟便是去看體質,提示體質在經方方證階段的首發意義,令讀者感到耳目過從新,開卷多受益。
龍野一雄先生著述甚豐,此次譯出的僅為涉及呼吸系統疾病内容,但也顯示出先生作為漢方古方派的一些學術特點,如緊扣條文,謹守方證,将一個方證建立起來的内涵進行單元性地完整地理解與應用,橫亘數千年歲月,運用到現代疾病上,仍可一服知一劑愈,以這種方式再現仲景經方方證認知方式的實證性、可重複性、可效仿性,同時也以這種方式呈現自己學術能量的出口與痕迹。
“我在想,《傷寒論》、《金匮要略》不應該止于權威主義、教養論等,傷寒金匮應該是最接近臨床的、或者說它就是臨床本身。遑論蘊育生成第二個傷寒金匮,即使僅僅活用第一個傷寒金匮,已感到己力之不逮。到了我這樣的高年,相對于雄心勃勃勁頭十足,變成為謙虛心境一方。”(見第十四篇“對一例哮喘醫案的考察與所感”)龍野一雄先生作為醫史學者和臨床家,具有豐厚的學養和能力嚴謹地确定《傷寒論》、《金匮要略》的位置和高度,或者叫做坐标和矢量,文中多次講到,在臨床上遇到難題,一定要去讀傷寒金匮,一定會找到線索和啟示。對仲景的敬仰也是發自内心的,感心式的,一種曾經無比努力并無限接近過經典後的滿足與謙虛的澄明心境。
翻譯出自愛好,許多做翻譯的人表達過類似看法,學術翻譯更是如此。中國的遠古時代,擔當不同方言部落之間語言交通的人被稱做“象”。附二首小詩,印照這一段自己喜愛的“象”生活即景。
雨窗
雨驟一注落,
雷緩四合起,
暮綠千樹暗,
聲撒萬粟急。
外一首
繼日譯龍野,
體質接話題,
虛性方證鑒,
結核篇蘊奇。
王甯元2020年仲夏
于海澱小清河未及古人齋樹綠之窗際
第一篇感冒與治療詳解(1)
在漢方治療,最簡單、也是最難的,就是感冒的治法。因為感冒中有即使不吃藥睡一天覺亦可自然治愈者。既然如此,因為服藥後而愈,是否是藥物的療效,便無法判斷。有時服用漢方藥後一下子就好了,但也會覺得與自然治愈有關系。
在感冒治療實際操作中的确有很為難的時候,有時不能判斷到底用哪個處方合适,有時确信就是這個處方了,但投藥後還是無效,很棘手。
在肺結核的突然複發(突然出現新病竈,引起病變)、腸傷寒、腦膜炎等發病初期有以感冒表現為假象者,相反也有感冒二次三次反複後發現合并這些疾病者。開始僅僅考慮為感冒,随後意識到其他疾病而引起慌張,這些情況也不少見。
感冒到底是什麼,實際上重新考慮确實是個難題,一二句話也回答不了,但是臨床上好像可以分為以全身發熱症狀為主者、以上呼吸道炎症(鼻卡他性症狀、咽喉卡他性症狀、扁桃體炎等)為主者、以關節、肌肉和神經痛為主者,等各種類型。
即使說全身發熱症狀,也是以發熱、惡寒、皮膚感覺過敏、頭痛、汗出等為主,在漢方醫學看來,這些均屬位于表(參照表證論述)的症狀,即表證。關節痛、肌肉痛、神經痛等同樣也歸為表證。所以感冒治療以對在表而帶有熱之證(漢方醫學賦予其太陽病的病型名稱)治療為主。
表熱進一步分為虛、實,即表實熱與表虛熱。表實熱之證意味着是表的部位實而有熱,故頭部、頸部、四肢出現發熱症狀,因屬實證則無自然汗出。其脈象,因病在表則脈浮、屬實則脈緊、有熱則脈數,所以脈象為浮緊數。因病僅在表,腹部無變化,故腹診難以見到明顯異常。除此之外,舌象無變化、小便色也如常。患表實熱證時,應當使用含有桂枝麻黃的所謂桂麻劑發汗,根據證候從桂麻劑中選擇适合的方劑即可。這一點後面還将述及。
表虛熱之證是指在表的部位有發熱症狀,但由于處于虛的狀态則有自然汗出,因虛而脈弱,故脈象呈浮弱數,同前所述,表以外的部位沒有變化,患表虛熱的場合,應當使用隻含桂枝、不含麻黃的桂枝劑發汗。
以上的熱證主要以發熱和自我感覺發熱為主,有時伴有惡寒或皮膚感覺過敏,但在實際接觸病人中,可見如下類型者,如,即使發熱病人也幾乎沒有自覺熱感,也有雖然體溫計顯示38.0℃以上,病人卻一直不覺得熱,表現出相對平靜的樣子。還有些病人完全不發熱而感到冷,或隻有惡寒的感覺。在漢方中将這種類型叫做寒證,總的來說寒冷性體質的人多出現此種類型的感冒。在症狀上,發熱、頭痛、關節肌肉神經疼痛等和于前所述熱證無差異,但沒有自然汗出,感覺頭部、手足發冷,總體上表現出貧血性的證候,與前述熱證不同。在脈象上呈現出與熱證相矛盾的脈狀。前述的表熱證脈浮數,但在寒證則出現或脈沉數或脈遲。根據脈象表現出的矛盾之處,可以判斷發熱不是熱證而是寒證。漢方醫學将這種表寒狀态稱為少陰病。
如同表熱證有虛實之分,表寒證也應該分虛實。但表寒證虛實之分雖然不能說沒有,但實際上很少見,日常多遇見的僅僅是表虛寒證。尤其是,其中既有寒比較明顯的場合,也有虛寒比較明顯的場合,其判斷鑒别屬于專家研究的事情,至于普通臨床上可以不那麼嚴格區分。
寒則溫之,溫之則有溫熱藥劑,溫熱藥劑有附子幹姜之類。配伍附子的方劑有麻黃細辛附子湯、四逆湯、真武湯等。惡寒發冷是症狀,寒是狀态,溫熱是治療方法,溫熱劑是根據藥物效能的分類,附子是藥物。
以上規定了兩大類型,是因為學習與臨床需要首先理解與區分寒熱類别,但現實中會出現更複雜的樣态(後述)。在實際臨床上為了手把手教會、快速處理這些問題,也可以考慮感冒有熱性感冒和寒性感冒。熱性感冒是充血性的,患者面色多呈紅赤,形成顔面紅赤的感冒,而寒性感冒是貧血性的,患者面色多呈蒼白,形成顔面蒼白的感冒。熟記熱性感冒、寒性感冒以及面色紅赤感冒、面色蒼白感冒等,當與患者面對面時,可以簡明地區分出來。
以上内容總結為下表:
以上内容總結為下表:
按上述順序将桂枝劑、附子劑加以區分,然後需要決定具體處方。
(待續)
(譯自《漢方入門講座感冒》,收載入《龍野一雄論經方證治(呼吸系疾病篇)》)
附:“王甯元漢方與腹診譯介”文彙系列
(購書請加微信:漢方資料。微信号13810979351)
書1,《傷寒派腹診論著選譯(一)》,6萬字,現代漢方大家對傷寒派腹診最具權威性論述。
書2,《龍野一雄論經方證治(呼吸系疾病篇)》,9萬字,龍野一雄先生經方治療呼吸系疾病的論著與醫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