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圖文:腦鳴的中醫辨證治療

*
*腦鳴--中醫辨證治療收奇效

腦鳴系中醫學病名,是指患者自覺頭腦中有鳴響,或如蟬鳴、鳥叫,或如潮聲、雷轟,多為持續性,影響思維,注意力不能集中。常伴有眩暈、耳鳴、失眠、健忘等症狀。西醫尚無有效方法,中醫藥治療本病凸顯出一定的優勢。

中醫學認為,腦鳴的發生多因腎虛、心脾兩虛緻腦髓失養,或因火郁、痰蒙、氣滞、瘀阻緻清竅被擾所緻,其中腎虛腦髓空虛為主因。腎藏精,主骨生髓。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腦為髓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說明腦鳴與腎虛密切相關。頭為諸陽之首,位高氣清。腦之清竅易為病邪所蒙。人有七情六欲、憂思煩惱、精神緊張等,均可傷及氣血,緻氣血運行不暢,氣滞血瘀,或氣虛血瘀,腦髓失養則腦鳴。

對腦鳴,臨床上多按照病因病機而采用相應的分型施治。具體如下:

1、肝腎陰虛:症見腦鳴,面色潮紅,腰膝酸軟,頭昏眼花,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或數。治當大滋腎陰,填補精髓。

2、腎陽虛衰:症見劇時腦中如擊雷,輕時鳴音不絕,腰膝酸軟,四肢欠溫,下半身冷感,小便清長,少腹冷痛,舌淡體胖,苔薄白,脈無力。治當溫陽補腎養腦。

3、心脾氣虛:症見腦鳴頻作,納少便溏,四肢困倦,少氣懶言,舌淡虛胖邊有齒印,苔薄白或白膩,脈細緩。治當益氣健脾升清。

4、脾虛濕阻:症見腦鳴,頭昏沉悶隐痛,胸悶脘滿,咳吐黏痰,舌淡苔厚膩,舌下絡脈瘀紫,脈滑。治當健脾燥,活血化瘀。

5、肝郁火擾:症見腦鳴煩躁,心煩易怒,口幹苦膩,溲赤便燥難解,失眠多夢,舌紅苔少或黃膩。治當清瀉肝火。

6、氣滞血瘀:症見腦中作聲,失眠煩躁,消瘦乏力,舌質紅邊紫暗,苔少黃,脈細或澀。宜補氣活血、通經化瘀、滋陰養血補肝腎。

北京東城中醫醫院耳科(程華主任)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