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教材例題的變式
所謂“變式”,就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命題進行合理的轉化。數學教學不應局限于一個狹窄的課本知識領域裡,應該是讓學生對知識和技能初步理解與掌握後,進一步的深化和熟練,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運用課本的知識舉一反三,應用數學“變式教學”的方法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三角形”一章中存在一些“基本圖形”,應用廣泛,形式多變,教材例題中也有所呈現,但常常“點到為止”,留白于學生。在教學中,如果以此為契機,總結規律,運用變式,可引發學生深度思考,成為很好的學習素材。
案例(1)
滬教版 九年級(上) 第25頁
01
基礎圖形分析
産生了兩組“會依會存”的相似三角形:
圖中的等角關系如下:
02
問題變式探究
(1)延長BA、CD交于點E(如下圖),此時圖中有幾組相似三角形?
(2)*四邊形ABCD是什麼特殊四邊形?
答:四邊形ABCD是圓内接四邊形,又稱“點A、B、C、D四點共圓”,如果繼續運用圓中的角與圓幂定理等知識,相關問題會更清晰.(注:*表示有超出教材的知識)
案例(2)
滬教版 九年級(上) 第25頁
滬教版 九年級(上) 第31頁
01
基礎圖形分析
共邊共角型
02
問題變式探究
∠A的平分線,交邊PC、BC于點F、點E
(1)圖中是否産生新的相似三角形?
答:産生兩組新的相似三角形:
△ABF∽△ACE、△APE∽△ACF
關鍵:圖中三組相似等相似比!
(2)圖中是否産生新的特殊三角形?
答:産生等腰△CEF
案例(3)
滬教版 九年級(上) 第38頁
滬教版 九年級(上) 第39頁(第2題)
01
基礎圖形分析
上述兩題的背景均是等腰三角形,都有一個角等于該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同的是這個“等角”所處的位置
注意到“練習24.5(4)”的第1題,其背景是直角三角形配斜邊上的高,也可以視為兩組“共邊共角型”嵌套,補充一道類似問題供參考.
02
問題變式探究
如果與底角相等的角在等腰三角形形内…
已知,如圖,AB=AC,∠AEF=∠C,
請問圖中有幾組相似三角形?
共有四組相似三角形
如果與底角相等的角在等腰三角形形外?
已知,如圖,AB=AC,∠AEF=∠C,
請問圖中有幾組相似三角形?
(此問留給讀者自己思考、摸索)
案例(4)
滬教版 九年級(上) 第32頁
01
基礎圖形分析
如圖所示:
△ABC經過了放縮、旋轉運動形成了△ADE
△ABC∽△ADE→∠BAC=∠DAE
→∠DAB=∠EAC(AD:AB=AE:AC)
→△ABD∽△ACE
02
問題變式探究
當D、E、C三點共線或點E在BC上時,存在圓内接四邊形,由此又會産生幾組相似三角形(參考案例一),附一道經典試題,源于本題變式
案例(5)
滬教版 九年級(上) 第38-39頁
01
基礎圖形分析
本例中的“議一議”意在引發學生思考“内接矩形”問題,的關鍵是:
(1)外圍三角形的底和高;
(2)内接矩形的鄰邊比.
(具體解題過程,請參考書本例題解析)
02
問題變式探究
在原題條件下:
△ABC中,BC=60,BC上高AH=80
問題① 如果四邊形DEFG是矩形,其鄰邊比為2:3,求DG的長
解:設矩形兩鄰邊為2k、3k
若DG=2k,則2k:60=(80-3k):80
若DG=3k,則3k:60=(80-2k):80
(解方程即可)
問題② 在邊BC上找點Q,使△DG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DG的長
△DGQ是内接等腰直角三角形
→内接鄰邊比為1:1或2:1的矩形
解:若DG是△DGQ的直角邊(如左圖)
設DG=k,則k:60=(80-k):80
若DG是△DGQ的斜邊 (如右圖)
設DG=2k,則2k:60=(80-k):80
(解方程即可)
問題③ 在邊BC上找點Q,使△DGQ是等邊三角形,求DG的長
△DGQ是内接等邊三角形
→内接鄰邊比為2:√3的矩形
解:設DG=2k,則△DGQ的高為√3k
則2k:60=(80-√3k):80(如下圖)
(解方程即可)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