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對于這樣一個問題相信很多剛學中醫的人就會有,隻不過老是這麼問太沒意思,因為也不見得哪位大師能好好解釋一下。當然,有肯定有,但不一定在題目中的方子中去講。
所以很多時候往往一直帶着這個問題在學習,又百思不得其解,到底各個藥方中的量是如何定下來的呢?它們之間又是什麼關系?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今天就以葛根黃芩黃連湯為例,再一次讨論一下“中醫的不傳之秘在于量”的問題
其實,關于組方的劑量問題,是一個十分講究又十分精妙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有趣而簡單的問題。如果我們把醫生與藥方看成是一個部隊的戰鬥班,那麼這個量的問題就好理解很多了。
醫生是班長,藥方就是他的戰鬥班,班長負責指揮和管理這個班,管理這個藥方,而藥方的藥就是這個班的士兵,由班長組建并給進行分組分工,進行戰鬥。敵人就是疾病。
班長要知道敵人是什麼人,多少人,有什麼裝備,有什麼規律,在哪裡,然後才能知道組建一個班需要什麼士兵,需要多少士兵,需要什麼裝備,如何分工,各組多少人,分别攻打什麼方向。
同樣,醫生要知道這是什麼病,病到什麼程度,有什麼症狀,病位在哪裡,然後才能知道組合一個藥方需要什麼藥,需要多少藥,它們如何分工,如何确保它們攻打正确的方向。就好像上面這個的葛根黃芩黃連湯,用這種思路一套,那麼就好理解它裡面的劑量問題了。
把這些問題簡單列舉出來:這是什麼病:得了桂枝湯證這種小感冒的人被醫生用攻下的方法誤治造成的病。
病到什麼程度:表證還未解,但傷到陽明(腸胃)裡去了。
有什麼症狀:利遂不止(拉個不停),脈促,喘而出汗
病位在哪裡:表(太陽)為主,裡(陽明)也有。
需要用什麼藥:能解陽明與太陽問題的藥,又與表為主的,當然是葛根了。機槍手就是它,主力就是它了。這貨既然把陽明和太陽的敵人攻出去,又能順帶把下利造成的津液流失補充一下,主力非它莫屬。另外能解決因為攻下造成下利的當然是黃芩黃連這兩個戰士了,這兩貨清熱解毒,止瀉消炎。
用什麼保證它們分工明确各不幹涉,但又互相協調:當然是甘草了,甘草就是個“和事佬”。
如何分配他們的火力(藥量):主力當然要配多點,另一個攻打方向的當然要配少點,甘草這個和事佬最好比他們少,省得甘草彈藥多了亂作為,給它配少點讓它老老實實的當和事佬。
于是就出現了一劑的量:葛根42克(約45克) 黃芩15克 黃連15克 甘草10克
那麼這個藥方的戰鬥力比例就出來了,大約是這麼分配的比例:3:1:1:0.6,這個就是戰鬥的彈藥基數了。從這個比例看出,解表為主,止瀉其次,和藥為輔。這麼說來,與那個所謂的君臣佐使似乎沒有毛點關系了。沒辦法,古代是個封建社會,抓個藥方也不忘記用君臣等級來打比方,看來君臣佐使不是仲景所拟,是後人杜撰,套上去而已。
最後,還有個問題,就是這個葛根42克的量是怎麼定下來的呢,這個下回分解。
關注中醫研習館,将繼續進入神奇的中醫藥世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