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一張方,恢複四肢陽氣!陽氣一通,關節不痛,寒濕皆消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金匮要略》、《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給你說說,桂枝芍藥知母湯吧。

桂枝芍藥知母湯,它出自《金匮要略》,基本組成是桂枝12克,芍藥9克,甘草6克,麻黃6克,生姜15克,白術15克,知母12克,防風12克,炮附子6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其中的炮附子,得先煎。

為啥說這個方子呢?它到底能幹啥呢?

因為天氣漸漸涼了。文老師就是想給那些,天一冷,關節就不舒服的人,提點建議。這類暖身、通痹的方子,應該給大家說一說。

在我的手頭,有這麼一張,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病的典型案例。我給你說說。

話說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有一個女子,當時是37歲。

最近這半年來,她總感覺自己右腿疼。尤其是右側膝蓋,疼得厲害,而且有些腫。同時,她怕冷怕涼。涼着一點,膝蓋疼就明顯。

怎麼會這樣呢?她尋思着,可能是自己的家,有些潮濕、寒冷。

怎麼辦好呢?在經過針灸治療和西藥治療無效之後,她決定喝中醫湯藥試試。

找的是誰呢?是王占玺。王師是嶽美中的學生,北京地區的中醫老前輩,在業内是有名望的。你要是感興趣,就查閱一下他老人家的學術生平。

刻診,見患者舌苔薄白,脈沉弱。雖然右側膝關節腫痛,但是不發熱。

在了解到病情以後,王師給開了一張方子。你看一下——

桂枝10克,白芍18克,知母18克,防風6克,麻黃6克,白術9克,甘草9克,生姜9克,炮附子6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如何?到了五劑藥都喝完的時候,患者關節幾乎不疼了。

這個時候,原方不變,隔日一劑。結果,八劑藥喝完,患者右側關節除了稍有不适之外,其他症狀全部消失。

最後,王師囑咐,上方做成蜜丸,每重10克,早晚各服用1丸即可,用于善後。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它最初就刊載于王師的《臨床集驗》裡,上世紀八十年代刊發以來,在業界不知道幫助了多少人。

其實,這個患者的問題,顯然就屬于寒濕痹痛。

你看,她居住的地方,比較潮濕。這個,就得考慮濕邪。其次,她的膝蓋,遇冷疼痛加劇,遇熱則痛減,這個就得考慮寒邪。

寒邪和濕邪,阻滞經脈,閉阻氣血,于是患者就會出現頑固疼痛。

同時,寒邪和濕邪,都屬陰啊,不是陽邪。故而,患者右側膝蓋,雖然腫痛,但是皮色不變,皮溫不高。

另外,就舌脈來看,患者舌苔薄白,脈沉弱,這可以說,是素體陽虛、氣血不足的表現。

總之,這個患者的問題,就在寒濕之邪閉阻經脈。患者的肢體關節,缺少了陽氣的溫煦。所以,要想治療,就得散寒除濕,溫通經脈,讓四肢的陽氣,得以恢複。

來看看醫案裡,王師當時用的配伍——

桂枝10克,白芍18克,知母18克,防風6克,麻黃6克,白術9克,甘草9克,生姜9克,炮附子6克。

你仔細看,這其實就是桂枝芍藥知母湯的原方應用。

桂枝芍藥知母湯,是怎麼散寒除濕、溫通肢體關節陽氣的呢?

你看,這裡有桂枝和麻黃,它們倆,解表散寒,驅逐經脈寒氣。同時,還有一個附子。炮附子,大補陽氣,溫經散寒,和桂枝麻黃搭配起來,可以讓陽熱之氣通行周身,發散到關節肌表經脈各處。

另外,這裡還有白術、防風和生姜。防風,祛風除濕,驅散外邪。生姜,同樣善于散寒發表化濕。白術,健脾燥濕,除了能化濕邪,還能憑辛散之性而祛風散寒。

此外,還有芍藥。芍藥配甘草,可以緩急止痛。知母,則滋陰清熱,主要目的是防止大隊辛溫之品太燥了,傷還陰津。

你看,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給人的感覺,它就是一張峻猛剛烈的方子,用上各種重武器,把盤踞在關節筋脈的寒濕之邪,一掃而光。

于是患者四肢陽氣通了,關節就不痛了。

其實,這方子,到今天為止,也一張為中醫臨床工作者喜愛。它針對的病機,就是風寒濕邪長期傷害患者筋骨,導緻正氣受損、寒邪凝滞。一般來說,患者都是身體偏于纖弱,肢體腫痛明顯。現代臨床,常用它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肩周炎、坐骨神經痛等等。總之,都是風寒濕痹阻、正氣不足。上文醫案裡這個患者,可以說非常典型地體現了上述要點。您可以慢慢體會。

不過,這個桂枝芍藥知母湯,裡頭含有附子。附子,必須先煎45分鐘以上。非專業讀者,不宜貿然嘗試,而是要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文老師說的這些,隻能是參考。

總之,你記住,面對多年的寒濕痹痛,關節不利,我們大中醫是有辦法的。關鍵在于,你得知道這些手段,知道這些病痛的來曆。在疾病面前,要想變被動為主動,就得多了解一些知識,對不對?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