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一張治“脂肪瘤”的方子,化解疙瘩不硬不痛,不紅不腫

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個脂肪瘤的方子。

方子不是萬能的。适合什麼樣的人,文章裡會跟大家講清楚。

是從洪作範老師處學來的。他是我國遼甯鐵嶺開原一帶的中醫前輩。洪老師是全國首批500名老中醫之一,在中醫界是很有名望的前輩。

有一次洪老接診一個尼姑。

兩側上肢有很多黃豆大小的結節。不紅不腫、不痛不癢,也不發硬。小疙瘩的數量在不斷增多,體積也似乎變大。

洪師仔細觀察,發現舌質胖淡,舌苔薄黃而膩,脈象沉弦而滑。表現十分疲倦,說話悄聲悄語,沒有力氣。

患者因為家庭感情等原因,一直抑郁寡歡,後來出家為尼,想找到心靈的歸宿。也容易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感懷往昔、莫名苦悶。性格似乎從小就孤僻,喜靜寡言。

雙臂發病以後,患者感覺兩條胳膊酸沉乏力,四肢倦怠,胸脘郁悶。

洪師就給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柴胡,陳皮,青皮各20克,半夏,栀子,白芥子,橘絡各15克,茯苓2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患者用藥第六劑時,左側上肢的疙瘩開始減小。特别是體積不大的疙瘩,已經消失。到第十劑,右側上肢的疙瘩也開始減小、柔軟。等用到十六劑時,雙臂的疙瘩已經完全消失了。而且患者的心境大為改善。

這個醫案,記載在《北方醫話》的第316頁上。《北方醫話》是中國五部醫話當中的一部,有很多中醫前輩的經驗之談。

患者長時間情緒抑郁寡歡、莫名愁苦。導緻出現肝郁的問題。肝主情志。情志不遂,會引起肝氣郁滞。

肝郁,就會氣滞不行。氣不行,就會津液不化。津液不化,就會聚生痰濁。同時,肝郁克脾土,讓脾運化不及。運化失常,也會讓津液聚而成痰。所以患者舌質淡胖,苔膩脈滑,都是痰濕内積之象。

胸脘郁悶,是因為氣滞不暢。上臂酸沉四肢乏力,是因為中焦不運,氣血匮乏,不能濡養四肢。

患者的問題,在于肝郁脾虛,痰濕蘊積。

痰濁可以發作在全身各處。這個患者是聚于雙臂皮下,形成了“痰核”。痰核,就是所謂的脂肪瘤。

中醫提到痰核,提到脂肪瘤,第一個想到的是痰濁流聚而成。因為這種疙瘩的本質,是痰,所以不紅不腫、不痛不硬。

這個時候要想辦法化痰,還要疏解患者的肝氣,讓氣機調暢起來。

這個配伍,其實是古方二陳湯的化裁。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是二陳湯。是中醫祛濕化痰、理氣和中的方劑。半夏可以燥濕化痰,陳皮可以行氣除濕,茯苓可以健脾利濕,甘草可以和中而調和諸藥。

這個配伍是化痰的底子。再加上柴胡、青皮進一步疏理肝氣,栀子可以清熱,以防肝郁痰阻而化熱(患者苔黃膩,可見已有熱象)。白芥子、橘絡可以豁痰散結。全方可謂标本兼治。

所以說,這是當代老一輩中醫臨床家,用二陳湯加減來治療痰核、脂肪瘤的方子。

生活中,有很多人身上出現過脂肪瘤。有些很苦惱,有些覺得無所謂。容易有這個病,是性格較為沉郁安靜内向之人,或是是素來體胖之人。前者容易肝郁氣滞而生痰。後者多為脾虛運化失常而生痰。從側面證明了,肝郁、脾虛、痰濕内積,作為痰核一病基本病因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辨證要點,就是脈象沉弦而滑,舌苔黃而膩,舌體較為胖大,痰核不紅不腫、不硬不疼也不癢,平素情緒抑郁寡歡、食欲不振、偶爾自覺胸悶不暢,四肢倦怠乏力。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病因病機學》文章僅供參考、學習,不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點開關注 !共同推廣中醫學 漢方醫學 漢方醫學,為你講述中醫人智慧! 178篇原創内容 公衆号 點個贊,一起為中醫加油!

戳原文,免費領名師課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