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每天學習一條傷寒論 (第123條)

從頭學中

讓更多人了解中醫

每天學習一條傷寒論

(第123條)

講者:孫潔 編輯:東旭


123.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 ,郁郁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調胃承氣湯。

太陽病過經不解十餘日,已非太陽病,而是太陽病壞病。刻下症見“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郁郁微煩”,很象是少陽柴胡證。但少陽證沒有“腹微滿”和“便溏”的症狀。進一步詢問病史,得知病人“先此時自極吐下”,也就是說在看病之前用大吐下的病史。“極吐下”必傷胃氣,胃中津傷化燥,而成胃腸燥熱之證,故而“腹微滿,郁郁微煩”。胃腸燥熱者,大便當硬,今則不硬,故曰“大便反溏”。大便溏和“心下溫溫欲吐”是前所用“極吐下”之藥力未盡的緣故。吐之太過,胃氣逆而不下,故見“胸中痛”。

既然是陽明津傷之胃腸燥熱,不宜大下,隻宜調胃承氣湯洩熱潤腸和胃。為了說明“溫溫欲吐”和“大便反溏”與“極吐下”的關系,條文後面自已給了解釋:“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同時,還特别指出,“若不爾者,不可與”,意即若非“極吐下”引起者,則未必是胃腸燥熱,那就不可以用調胃承氣湯了。如果是病情自身發展,而見諸症,則腹滿、便溏者,多半是脾胃陽氣已傷,宜理中輩。溫溫欲吐,郁郁微煩,可能是太陽之邪傳入少陽,如146條所雲:“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點擊下方鍊接複習近三條傷寒條文:

每天學習一條傷寒論 (第120條)

每天學習一條傷寒論 (第121條)

每天學習一條傷寒論 (第122條)

字帖獲取請點擊:

傷寒論字帖 現已更新至112條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