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乾·象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在養生領域中,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積極的人生态度,首先體現在中國道教養生思想中。談到此又不得不提到道家創始人——老子。老人家在他的《西升經.下卷. 我命章第二十六》中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屬天地”這一震驚寰宇的口号!晉代葛洪《抱樸子内篇·黃白》中則把這句口号精煉為“我命在我不在天”!道家這種積極的生命觀一反儒家“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消極宿命思想,樹起了“法天道,以養根本”的養生大旗。前輩先賢的養生實踐還告訴我們,這不僅是一種精神和觀念,還是我們養生最有效的行為方法。
“養根本”、“自強不息”、“我命在我不在天”、“長生久視”是道家養生家們追求的目的,何嘗又不是我們每一個愛惜生命的人所追求的目的呢?而“法天道”就是達到此目的的唯一途徑和方法。舍此方法,養生即為空談!
“法天道”如此重要,這天道為何物?怎麼“法”呢?答案就在《易經》裡!
《周易·系辭》雲“乾坤成立,而易行于其中矣”。乾者,天也。坤者,地也。易者,陰陽也!經語之意即:有了天地之後,便分出了陰陽兩儀,“兩儀生四象”即四正,四正及中宮為五行,四正加四隅則為八方,應八卦。十二辰、二十八宿環于四周,其運度為三百六十。陰陽兩儀在氣候為寒熱,四正在方位為東、南、西、北。在時令為春、夏、秋、冬。在氣候為:溫、熱、涼、寒。五行在方位為東、南、西、北、中。其性為木、火、金、水、土。八卦從方位講,為四正加四隅(即正東,東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正北,東北),時令為“四立、二分、二至”即:立春、舂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節。
四象八卦為空間,四時八節為時間,而乾坤立上下,以應南北兩極。寓于四時八節中的十二辰,大應一年之十二月,小應一日之十二時。陽升陰降,剛柔相濟,時空交錯,寒暑合節,循環往複,周而複始,明生歲成,萬物生長,生生不息,一運久遠。這就是《易經》之宇宙結構生化論。也即《易經》之“天道”。
人類為天道所生,為天道所養。人的生命過程無不與天道息息相關,天道運行之軌迹是人類生命活動必須遵循的法則。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就是《易經》的“天人合一”思想。故養生必須要“法天道”。
這“法天道”有兩層意思。
其一:“順應自然”。就是說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定要适應自然規律,順天道而行之。受《易經》思想影響的《黃帝内經*上古天真論》中,黃帝曾問大醫學家、養生家岐伯:“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在這裡,岐伯為我們舉出了兩種人:一種是能順應自然規律而為的“知道者”(懂得天道的人)。另一種是逆“天道”而為的“失道者”。這兩種人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導緻了兩種不同的生命結果。岐伯的話非常明白,不用再做任何诠釋。我們真要珍惜生命,養護生命,就要象前者那樣“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使我們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絕不能象後者那樣,違背自然規律,違背養生之道,自取其咎。陶弘景《養性延命錄》中曾說:“夫形生愚智,天也:強弱壽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後世養生家們稱岐伯這“法于陰陽,和于術數”為《内經》的“八字養生總則”,蓋因其是對“法天道”的最集中概括。
“法于陰陽”,是“法天道”的第一要旨!比如,天道陰陽的消長而生四時春夏秋冬。其氣候為“溫熱涼寒”,其生命之機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萬物皆循此律,人豈能例外?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使志生”,這才适應陽氣初發,生機萌動,萬物始榮的春時之機。這時,人類精神活動要愉快無殺罰奪之意,即為“養‘生’之道”。“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于日”,以适應夏季陽氣的隆盛、萬物蕃秀之特點,精神煥發,熱情洋溢,亦謂“養‘長’之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萬物收成,天氣勁急,地氣清肅,陽氣收斂。則應早卧早起,意志安甯,精神收斂于内,以避秋日肅殺之氣傷人正氣,此即“養‘收’之道”。“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陽氣閉藏,必得太陽升起方可起床,以避免陰寒之氣的侵襲,故曰:“去寒就溫”,即“養‘藏’之道”。這裡僅舉人在四時中起居及情志應順乎陰陽消長的規律,生活的其餘方面望讀者能舉一反三,恕不贅述。
“和于術數”,這是《内經》八字養生總則中的後四字。對前四字“法于陰陽”較易理解,因在近年的養生熱潮中,有不少專家和學者都在不同的場合講到《内經》這八字養生總則。所觀諸論對“法于陰陽”的诠釋大都未出“易”之大格。但這後四字“和于術數”有很多人的解釋,就令人不知是該笑還是該怒了!有的人解釋此句避實就虛,隻講“和”字,不解“術數”,把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佛家的“和諧”,俗家的“和睦相處”“家和萬事興”等等亂扯些來說,隻差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扯來了!還有一種就是亂解“術數”,如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張國喜先生在他的《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鑒古知今)》一文中便這樣說:“所謂‘和于術數’,就是根據正确的養生保健方法進行調養鍛煉,如心理平衡、生活規律、合理飲食、适量運動、戒煙限酒、不過度勞累等”。這不就是把岐伯“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後面的“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再加岐伯批評的那種“今時之人”“以酒為漿”的陋習揉合一下,再強調一下“适量運動”,這就是“和于術數”麼?如果這就是“和于術數”,那岐伯前面已經講了“法于陰陽,和于術數”何必後面還在那唠叨“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呢?話到這裡,請恕我不客氣地指出,此先生這段話不是原創,而是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養生“‘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量運動、戒煙限酒”!這“四大基石”是現代西方人提出來的東西,怎麼能說成“就是”中國遠古時代岐伯所言的“和于術數”呢?這不是指驢為馬嗎?誠然,世界衛生組織這“四大基石”,是一般的養生做法,但絕非“就是”岐伯的“和于術數”。此先生純粹莫名其妙、東拉西扯。還在那裡下斷言“所謂‘和于術數’,就是”什麼什麼,這不僅可笑,而且可惡!因為其詞歪曲經典,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欺世誤人!這篇文章《健康時報》發了,《人民網》也登了,連《百度百科》也把這樣的解釋作為了“和于術數”的詞條概述。所以人們常說“越權威的人瞎說危害越大”!
要解釋“和于術數”,就必須首先弄清楚“術數”為何物!如果避開“術數”隻講“和”或按自己的臆想在那裡瞎解“術數”都是扯蛋!
那麼“術數”究竟是什麼呢?
“術數”是我國傳統文化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國先民們認識和把握宇宙自然規律,并用以規範自身行為使之符合自然規律的方法。它始生于上古先民為了解和測定天道運行規律而發明的“圭表測日”。智慧的先民在地上插一八尺杆子,中午時觀察其杆子在日光下的投影,這投影叫作“晷影”,因其為黑色,也叫作“玄”。漢字是象形文字,看這八卦的“卦”字吧,左邊的“圭”是先民用來測量影子的“圭尺”僅五寸長。右邊的“蔔”字那一豎(“1”),就是那立着的八尺杆子,“蔔”字那一點(“、”),就是日照下杆子的影子,即“晷影”和“玄”。人伏在地上測量影子就叫“蔔”,用以記錄測量結果的符号就是“卦”。這就是“蔔卦”的來曆。 “玄”長了,天氣就變冷;“玄”短了,天氣就逐漸轉熱,春夏秋冬就是由相應的“玄”之長度來确定的。而這“玄”之方位也随長短的變化而移動,因而有了東南西北“四正”的方位測定。先民看不到天道星體的運行,但就憑這“玄”影的長短變化和方位移動,就可以知道星體運行軌迹,知道時空陰陽的消長變化。這種原始的“蔔卦”和漢字一樣,産生于先民樸素的形象思維,能說這是封建迷信麼?随着曆史的演進,“河圖”、“洛書”、《連山》、《歸藏》、《周易》,以及道家思想及論著的出現,極大的豐富和發展了這一古老的“術數”,最後形成百九十家,成書二千九百八十二卷。共分為:天文、曆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地理)六種。其核心内容就是五行、八卦和幹支。先民就是用其來推衍宇宙陰陽時空,及其間的萬物之生長與變化規律的。它在曆史上曾被運用到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及人們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面,為我中華民族的繁衍和華夏文明的興隆曾起到過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可以說,沒有它就沒有我們引為驕傲的“四大發明”,就沒有為華夏民族療疾養命幾千年的中醫!
術數發端于物象,“物有其象,象有其數”就是這個意思。而古時“數”通“術”。術數與陰陽的關系是:陰陽為體,術數為用。岐伯說“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是說懂得天道的人,會順應自然規律,運用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的方法,規範自己的情志和行為,使之符合天道(即自然規律)。岐伯此言可謂養生之真蒂也!
舉個例子,冬至後第一個甲子日,正常氣溫應為溫和,如果沒見這個甲子日氣溫已經溫和,或見了這個甲子日氣溫還寒冷,或見這個甲子日時氣溫已大熱,即有過和不及都會出現不同的流行病(《難經》中對此有詳盡論述)。象這種情況,“知道者”用幹支記日法掐指一算就已心中有數,便會提前做好應對和防範的準備。所以中國曆史上才有“上醫治未病”一說!又如,國曆(陰曆或叫農曆)的十一月,每年冬季的“仲月”,幹支記法叫“子月”,這是略具國曆知識的人都知道的。但有多少人又注意過,為“丙子”月的冬季比“壬子”月的冬季要暖和得多呢?所以,養生家們稱“法于陰陽,和于術數”為養生總則是有道理的!養生先輩中的“知道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否則,盲目瞎過,遭病了就去醫院,這不僅是亡羊補牢,而且人也吃虧,錢也吃虧!更主要是,我們對自己不可複制的寶貴生命要負責任!
其二,“我命在我”。如果說以上“其一”講的養生要“順應自然”,即尊重客觀規律性,那麼,這其二“我命在我”就是講養生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天道大宇宙,人道小宇宙,小宇宙寓于大宇宙中。在順應大宇宙軌迹的前提下,小宇宙必須要自我能動才會生機盎然。老子的“我命在我,不屬天地”,就是強調了這種人的主觀能動性。有人質疑這是否違背了“順應自然”。非也!就如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不能沒有自己的自轉一樣。如果地球隻有公轉而沒有自轉,那地球就會一半永遠是白晝,一半永遠是黑夜,陰陽失去消長,四時随之泯滅,萬物生機也必盡失也!所以,我以為老子的“我命在我,不屬天地”是更高層次的“順應自然”。
那麼人在順應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怎麼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呢?這話題就回到本文上篇結束時講的那段話:“主動令我們體内的‘陰陽合和’,促進‘人生三寶’的生發,以保我們生命之樹長青”。人生三寶是什麼?人生三寶者,精氣神也!道家的“我身自有藥,何處求仙丹”的“藥”就是指的“人生三寶”。《心印妙經》第一句就指出:“上藥三品,神與氣精”。 “精氣神”是人生命之根本!人體之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肌肉皮毛以及活動着的思維,無不依賴精、氣、神來履行各自的職能,以達到新陳代謝,排除外邪(一切病毒、細菌等外源性緻病因素)而養護生命。有學者總結為“生命物質起源于精,生命能量有賴于氣,生命活力表現為神”是很有道理的。
精氣神三者,精為基礎物質,氣是由精升華而成,神又是由氣升華乃至。故柳華陽祖師說:“精為炁之母,神為炁之子”(“炁”通氣,“炁”是指人真氣)。精滿則氣足,氣足則神旺,無數先輩養生家們的修為體證經驗證明,人能精滿、氣足、神旺則自然“形與神俱”,身形矯健,精神抖擻,病魔遠避,而得長生久視,盡終其天年!
人生三寶有兩個來源,一是始源于先天父母的恩賜!二是後天自身的生發。父母的恩賜是有限的,而且随着後天的發展在不斷的耗散。這就要靠後天的生發來補充,道家的“築基補漏”就這個意思。而這後天的生發就是靠我們自己體内的“陰陽和合”來完成的。
道家養生前輩們的經驗認為,人的先天“元神”(古人認為人分先天“元神”和後天“識神”,這類似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和“顯意識”)為真陽,住在“泥丸宮”,即眉間向内深入三寸,内丹家稱之為“上丹田”)。人的先天“元精”為真陰,住在臍下三寸的關元穴向内三寸,丹家稱之為“下丹田”,為腎所主。伯陽祖師在《周易參同契》中用八卦的“離卦”火比作“元神”,“坎卦”水比作“元精”。“體内的‘陰陽和合’”指的就是這“元神”和“元精”的交彙。人生三寶精氣神就是由此而生發的。伯陽祖師還講了使這“離坎交合”的“媒人”是“意”,“意”是脾藏之神五行為“土”,脾土為後天之本,這裡的“意”當指後天“識神”。其意思是用後天之“意”引“元神”入“元精”之竅(意守“下丹田”)。這裡要注意的是“意到即止”,就如“媒人”把二者引到一起了就應退開,不然防礙人家“親熱”。因修為時要排除一切雜念,“緻虛極,守靜笃”。“萬簌此皆寂,萬象此皆寂,萬念此皆寂”,才能使後天“識神”退位,“元神”和“元精”才能不受幹擾地實現“交合”以生發出“人生三寶”。(這裡不是談功法,隻是講修為大旨,請勿當功法練習,要修丹道功者可認真研讀伯陽祖師的《周易參同契》,那是正統的丹道修為方法)。
當年先師金靈子道長傳功時,曾親書一聯“離坎交彙光照乾坤,性命雙修道法自然”。此聯集中概括了道家丹道修煉。丹道修煉分“精、氣、神、虛、道”,即“煉津生精,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五步。而下手是從“離坎交彙”開始的,最後達到“合道”,即合于“乾坤”(天地之道)。有意思的是,我們若将離卦和坎卦中間一爻進行交換(“取坎填離”“取離還坎”),“離坎”二卦立馬變成了“乾坤”二卦。這裡可以看出“離坎交彙光照乾坤”,是直解了内丹修為之隐密。
“性命雙修”是沿于道家“貴人重生”思想,這裡的“性”是指“心性”、“心神”等,屬精神範疇。這裡的“命”是指人之“形”,即身體,屬物質範疇。“命”的修煉主要是通過“動功”,如太極拳、六字訣、五禽戲、八段錦等導引、吐納之術。以平秘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健體魄。
道家認為“神為形之主,形為神之宅”,二者不能須臾分離。隻有“形與神俱”,才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所以道家是不贊成隻修性不修命的。有些隻顧追求出“功能”而隻“修性”不修命的作法,絕非道家正統修為方法。呂祖洞賓曾尖銳指出“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性”為陽,“命”為陰,隻有“性命雙修”才合“一陰一陽之謂道”。所以有下聯“性命雙修道法自然”!
作為一般養生祛病,益壽延年,大可不必“精、氣、神、虛、道”五步全修,就以動功外修“命”,靜功内修“精、氣、神”足矣!
最後,借一道友書贈的幾句順口溜作為結束語,以謝朋友們賞光!
三者似鼎足,缺一勢必倒。精采一旦盡,生命随之了。
趁有一息存,修持貴在早。會得煉精法,保君推遲老。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