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
《傷寒論》
[組成] 1、甘草炙 2、枳實破,水漬,炙幹 3、4、柴胡 芍藥各十分(各6g)
[用法] 上四味,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陽郁厥逆證。手足不溫,或腹痛,或洩利下重,脈弦。
2.肝脾氣郁證。脅肋脹悶,脘腹疼痛,脈弦。
[方解]四逆者,乃手足不溫也。其證緣于外邪傳經入裡,氣機為之郁遏,不得疏洩導緻陽氣内郁,不能達于四末,而見手足不溫。此種“四逆”與陽衰陰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質區别。正如李中梓雲:“此證雖雲四逆,必不甚冷,或指頭微溫,或脈不沉微,乃陰中涵陽之證,惟氣不宣通,是為逆冷。”故治宜透邪解郁,調暢氣機為法。
君藥柴胡入肝膽經升發陽氣,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臣藥白芍斂陰養血柔肝,與柴胡合用,以補養肝血,條達肝氣,可使柴胡升散而無耗傷陰血之弊。
佐藥枳實理氣解郁,洩熱破結,與柴胡為伍,一升一降,加強舒暢氣機之功,并奏升清降濁之效;與白芍相配,又能理氣和血,使氣血調和。
使藥甘草,調和諸藥,益脾和中。
綜合四藥,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氣血調暢,清陽得伸,四逆自愈。原方用白飲(米湯)和服,亦取中氣和則陰陽之氣自相順接之意。由于本方有疏肝理脾之效,所以後世常以本方加減治療肝脾氣郁所緻脅肋脘腹疼痛諸症。
四逆散與小柴胡湯同為和解劑,同用柴胡、甘草。小柴胡湯用柴胡配黃芩,解表清熱作用較強;四逆散柴胡配枳實,升清降濁,疏肝理脾作用較著。故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的代表方,四逆散則為調和肝脾的基礎方。
[運用]
1.辨證要點 四逆散原治陽郁厥逆證,後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手足不溫,或脅肋、脘腹疼痛,脈弦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咳嗽,加五味子、幹姜以溫肺散寒止咳;
悸者,加桂枝以溫心陽;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
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裡寒;
洩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陽散結;
氣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氣解郁;
有熱者,加栀子以清内熱。
3.現代運用 四逆散常用于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症、膽道蛔蟲症、肋間神經痛、胃潰瘍、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附件炎、輸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屑肝膽氣郁,肝脾(或膽胃)不和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