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這位傳奇人物,曾在杭州這裡度過了一生最為輝煌的日子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别夢寒。”

李叔同舊居(虎跑禅房)

以一曲哀婉的《送别》而廣為人知的李叔同,年輕時最為輝煌的一段時間,就是在杭州度過的,他又是在西湖出家歸隐的,虎跑有他的紀念塔和墓塔。鑒于此,今在虎跑李叔同紀念館的左側,恢複構築了李叔同故居。

李叔同故居為一坐北朝南長方形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白牆黑瓦綠樹環抱,紅柱青地溪水鳴琴。樓下三間分别為大師卧室、書房及誦經室,樓上作為李叔同研究會辦公室之用。大師故居與大師紀念館聯成一體,互為輝映。

李叔同(中)與豐子恺(右一)及弟子劉質平(左一)的合影

李叔同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一位頗具特色的傳奇人物,後人對李叔同有“三一”之稱,即第一個介紹夕陽戲劇至中國,第一個介紹西洋油畫至中國,第一個介紹西洋鋼琴音樂至中國。在他多姿多彩的一生中,跟杭州緊密相關的大事件有兩樁:一是他在1912年應著名教育家經亨頤之聘執教于當時的浙江兩級師範學校(1913年改名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二是他不顧衆人反對于1918年在杭州虎跑慨然出家。

在“一師”的六個年頭裡,李叔同憑借自己的才華和熱情,接連開創了好幾項中國藝術史的第一:通過發行《白陽》雜志首先向國内廣泛介紹西洋藝術;率先創作并提倡現代木刻,并自畫自刻自印出版《木相畫集》;第一次在課堂上采用人體寫生,為西洋畫在中國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在教育風格上,李叔同更是嚴以律己,一絲不苟,推誠置心,體審入微。他總是一身整潔合體的粗布衣服,每次上課總提前端坐于講台之上,學生落座後就起身深鞠躬,溫和而又嚴厲的模樣,令學生自生敬畏。李叔同的國文水平比國文老師要高,英文水平又勝過英文教員,曆史知識則比曆史教員要豐富,他是拿許多别的學問做背景來教圖畫音樂的。此等境界,真算是不辱沒“師道尊嚴”這四個字了。因此劉質平,豐子恺、吳夢非、曹聚仁、潘天壽等後來的“大師”均出自他的門下,也就順理成章了。

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為僧(老照片)

相對于大師先前的藝術生涯而言,後來出家的日子無疑要顯得黯淡一些。1916年,李叔同在夏丏(音miǎn)尊介紹的《斷食的修養方法》一文的影響下,入杭州南郊的虎跑寺試驗斷食,前後20天,并作有《斷食日志》。這是他的佛緣初起。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出家後,他經曆了由世俗向宗教的轉化,又憑借自己的古文功底和一腔真誠,精研南山律宗,被尊為重興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宗師。

此後,弘一法師就較少駐足杭州了。他攜一瓣馨香,常年雲遊四方,弘揚律法,當年的風流俊逸,竟不複尋得。1942年,大師圓寂于泉州,其骸骨一部分移葬于他最初出家的虎跑,并建塔以為紀念。

虎跑李叔同故居與李叔同紀念館、弘一大師舍利塔一起成為李叔同傳奇人生的曆史見證,營造出一個高山流水有知音的極具文化品位的旅遊景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