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叔本華曾說過:“人們給同類施加痛苦并無其他原因,僅僅是出于惡意。在所有的動物中,唯有人這麼做。”
在叔本華看來,動物之間雖然會“弱肉強食”,可這終究是天性。而人類,不僅會做“弱肉強食”的事兒,還會故意作惡,把痛苦施加在别人身上。
很多人都會疑惑,人類本該是高智慧的生物,為何人類會做出這種比低等動物還要惡劣的行為呢?
因為欲望和貪念,主宰了人類的内心。也就是說,人類骨子裡面,存在着“見不得人好”的天性。
何為“見不得人好”呢?那就是你過得好,他就會嫉妒你,甚至陷害你,讓你愈發過得不好。如此,他的内心也就平衡了。
用民間的俗話來說,就是“恨人有,笑人無”。你越是有錢有勢,他越是心有不甘。而你越是倒黴落魄,他就越是笑得開心。
我們不妨想想這樣的嘴臉,隻會出現這樣的感覺,那就是“人心可憎”。
不管從什麼方面來說,見不得人好的行為,都是人性當中最為“優越”的品質。
02
善良被人所抛棄,“見不得人好”成為了現實。
孟子曾坦言,人性本善。唯有善良,才是人類一生所要追求的價值。缺少了善良,那人性就會被扭曲。
在以往,我們談到善良的時候,都會稱贊“善良之人”好人有好報。可是,在今時今日,當我們談到善良時,我們又能想到什麼呢?
第一時間想到的,并非是“稱贊”,而是一種“蔑視”。大多人都蔑視善良,把善良當成了“軟弱可欺”。
這種變化的背後,到底說明了什麼呢?就說明人類的競争在加劇,人心逐漸變得冷漠,人之觀念也逐漸變得扭曲。
有一位當領導的朋友說過,年少之時自己也特别崇尚善良。可當你進入到單位之後,你将會發現,越是善良的人,越是混得不長久。
也許,人心和世道,都在發生着一定的改變。在現實,取代善良的,也許就是“見不得人好”的品質。
他賺錢比較多,那我們就見不得他好,希望他早點垮台,或者早點患病。這樣的心理,不就是“病态”的心理嗎?
03
見不得人好,竟然成了“優越”的品質。這就是世道的悲哀。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當昏暗成為了常态,那光明就成為了罪過。
在一堆烏鴉當中,你卻是唯一一隻白天鵝,那烏鴉會怎麼對付你呢?那你這隻白天鵝又該怎麼辦呢?
在烏鴉眼中,他們最不喜歡有白天鵝的存在。于是乎,這群烏鴉就會排擠你,打壓你,甚至針對你。
而你也慢慢地覺得,還是融入到“烏鴉”的群體中比較好。後來,白天鵝成為了烏鴉中的一員,自降了身份。
同樣的道理,在職場中,你對别人的态度特别好,甚至幫助别人,是實實在在的好人。可是,别人就是喜歡“針對”好人。
在這些人看來,所謂的好人,不過是任人欺負的“糊塗蟲”而已。因此,他們就會一味去欺負你,把你磨練為“壞人”。
你見不得他好,他也見不得她好。慢慢地,整個“見不得人好”的鍊條就形成了。當中的人們,終究會從“善良”變得“陰暗”,從“真誠”變得“詭計多端”。
所以說,《白夜行》中的那句話說得真好,這世上隻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樣是太陽,一樣是人心。
04
見不得人好的心态,終究“有根有緣”。
我們不妨思考這麼一個問題,為何“見不得人好”的心态會頻繁出現呢?
在如今這個社會,人們都追求“名利錢财”,每日都為了“工作”而打拼。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愈發活得不滿,愈發産生“怨氣”。
既然産生了怨氣,就肯定要找人來發洩。到底找誰發洩呢?就是找較為有本事的人發洩。
比如你近年來做生意賺了不少錢,但你的某些親戚卻針對你,甚至到處說你的壞話。為什麼呢?
因為你的親戚沒你賺得多,所以他們就會對你産生“羨慕嫉妒恨”的心理。就是這種“羨慕嫉妒恨”的心理,扭曲了他們的想法,從而讓他們仇視你。
你的親戚會想,為何你會賺那麼多錢呢?為何不是我賺那麼多錢呢?
這樣的想法,終究會讓他産生“見不得人好”的心态,逐漸改變了原本善良的本性,也改變了以往的情誼,雙方隻剩下敵對。
很遺憾地說,社會發展越快,這種“見不得人好”的心态就會多發。尤其在今天,牆倒衆人推,樹倒猢狲散的情況多不勝數。
人類,總是喜歡落井下石,總是喜歡見不得人好,總是喜歡忌恨比自己強的人。用叔本華的話來說,隻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惡的。
這,就是埋藏在人性當中的“優越”品質,實屬諷刺。
文/舒山有鹿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