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 > 正文

為了度過冬天,魚類都做了哪些努力?有一種魚變成“溫血動物”

對于大部分動物而言,冬天都是一個艱難的季節!

為了應對寒冷,許多冷血的爬行動物學會了冬眠,許多溫血的鳥類懂得了遷徙,而大部分哺乳動物則是囤積脂肪,然後換一身更加暖和毛發來過冬。

所以,如果你在冬天變胖了,那是很正常的事,因為這是我們作為哺乳動物的天性。

然而,幸運的是我們有空調和暖氣,好吧,這個是開玩笑的!

最幸運的是我們生活在陸地上!

雖然水在0攝氏度以下就會結冰,而空氣溫度一不小心就到達0攝氏度以下。

但是,相對于生活在水下,我們這些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度過冬天還是有一個相對的“物理優勢”,那就是熱量在水中的傳遞速度比在空氣中快得多,這意味着我們這些陸地動物更不容易失去溫度。

那麼這就有了一個有趣的話題,那些一生都生活在水下的魚是如何度過冬天的呢?為什麼即便河面都結冰了,也基本沒有看到魚被凍死的呢?

如果你在冬天不小心被雨淋過,那你肯定能簡單地感受到,冬天生活在水中得有多冷,魚類究竟要如何應對這樣的極端環境呢?

首先,魚會感覺到冷嗎?

大部分魚類都是冷血動物,所以我們可能最先想到的是,魚類會感覺到冷嗎?

可以肯定的是,魚類可以感受到寒冷,而且十分敏感,因為即使是幾度的水溫差别,有時也能殺死它們!

所有魚類都有一個最佳的水溫範圍,這取決于它們适應了什麼樣的環境。

比如,熱帶獅子魚在24攝氏度左右的時候可能會“瑟瑟發抖”,而生活在北極的冷水魚在這個溫度下會“中暑”。

當冬天來臨的時候,水溫的變化其實不能超過它們的适應範圍,不然它們也會被凍死或熱死,我們很少看到魚類被凍死,那是因為大自然十分高效,在魚類變遲緩的時候,它就已經被捕食者吃掉了,那些被凍死的魚也是早早就被吃掉了。

作為冷血動物,大部分魚類沒法讓自己暖和起來,所以為了應對冬天,它們也需要一些自己的方式。

圖注:為了産卵遷徙的鲑魚

魚類會遷徙

很明顯,鳥類遷徙來過冬的方法是簡單有效的方式,所以魚類也會這一招,那些有足夠體力,以及生活在足夠寬闊水域中的魚類都喜歡用這一招。

因此,生活在海洋裡的鹹水魚經常會選擇遷徙,它們的遷徙裡程比鳥類更加驚人,有的算得上是環遊世界。

不過并不是所有魚類遷徙都是為了躲避寒冷,更多的遷徙是跟随食物,以及前往産卵地,不過即便目的是這兩個,但水溫也是它們遷徙的導向性因素。

圖注:熊也不是真正的冬眠,它會在“冬眠”中生寶

魚類會冬眠嗎?

冬眠是冷血動物的慣用伎倆,但是魚類不會冬眠,至少它們的這個模式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冬眠。

對于那些隻能“留守”的魚類而言,它們中大部分都會進入一種類似冬眠的休眠狀态,這種休眠狀态有點像熊,而不是像蛇那樣。

在這個狀态下,它們身體的新陳代謝會變慢,并且停止主動捕食,有些魚甚至把自己埋在泥裡避免失去溫度。

然而,如果它們感覺到危險或者有一頓唾手可得的食物經過它們面前,那麼它們仍然可以瞬間醒來,逃跑或者吃飯。

而那些真正冬眠的動物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有些冬眠的蛇一不小心就被老鼠吃掉了!

在這個狀态下,魚類會變得十分遲緩,許多魚類會在這個過程中餓死,以及被捕食者吃掉。

圖注:月魚是已知唯一溫血魚

改造自己并适應低溫

有一些魚适應了極端寒冷的環境,它們的身體發生了一些有趣的變化。

比如藍鳍金槍魚,它們的身體可以承受相當大的溫度範圍,有時候甚至可以生活在接近冰點溫度的水域,這是因為它們能主動讓血液升溫,就像我們這些恒溫動物一樣。

還有一種最有趣的魚,為了适應低溫,它們變成目前已知唯一一種溫血的魚,那就是“月魚”。

這種溫血的魚是最近幾年才發現的,長得輪胎那麼大,它們可以用一對特化的鳍來給身體加熱。

月魚生活在深海,與一群像是吃了“遲鈍劑”一樣的海洋生物生活在一起(因為深海比較冷,所以深海動物都比較遲鈍),由于月魚能夠讓身體保持溫度,所以它們行動十分迅速,在深海遲鈍動物群體中,它們的捕獵優勢非常明顯。

對于大部分魚類而言,它們沒能主動制造熱量,但是它們的身體結構和組成上變得十分能夠适應寒冷。

最後

水下的冬天是艱難的,魚需要各種技巧才能生存,事實上,大多數魚會同時使用以上三種策略(遷徙,休眠和改造自己)。

它們的做法可能是先遷移到湖底,因為那裡的溫度比較穩定,然後再睡一覺,盡可能地持久地忍耐寒冷,最終度過寒冷冬天。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