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小說寫作丨怎樣可以把人物描寫得更飽滿?人物描寫範例

怎樣把人物描寫的更立體、飽滿? 這裡我個人總結了個經驗,就是不要使用 “思想動詞”,這裡的動詞不是我們常說的動詞,如:打架、開車、走等等。

什麼是思想動詞呢?這個定義,是小說寫作界的一個定義,通常包括:想、知道、理解、意識到、相信、想要、記住、想象、渴望……

廣義上,愛和恨也是思想動詞。

在寫作過程中,像“是”和“有”,也要盡量避免。

我們舉個例子:

這天晚上,王超錯過了最後一趟高鐵,為了回家,隻能花大價錢叫了輛滴滴。當他回家,輕輕推開房門,素梅已側身睡下,素梅從不曾睡的這麼早。以往,素梅都會沖上一杯熱騰騰的紅豆奶茶,在客廳的沙發上躺着等他回家。

這樣寫的目的,就是讓讀者“知道”本不該角色“知道”的事情,讓場景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在創作中,角色“渴望”的,“要”的東西,為了讓文章更具可讀性,不能直接寫角色“要”,而是要引導讀者“要”。怎樣才能讓讀者有“要”的欲望、念想?這就需要讓這件東西更形象、更具體,使用文字将“要”的物件形進行形象化,則是非常有效的一個方式。

我們還是用上面的例子,王超知道素梅喜歡他。若是按照這句進行描述,就如涼白開,毫無韻味、遐想。

我們可以這樣來寫:

每天下午,素梅總是會在王超經常打籃球的籃球場邊,捧着兩瓶礦泉水,默默等着王超跑過來喝。礦泉水瓶上有着素梅的體溫和香味,擰開瓶蓋,喝起來有股甜甜的味道。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對人物的描寫,沒有什麼捷徑,要想人飽滿、立體,隻能描寫感官上的細節,由五感出發。

一般,很多作者都将“思想動詞”作為一個鋪墊陳述,用他們來搭建描述對象的框架,然後再用細節進行填充。

例如:

李團長知道這次時間來不及了。兩個軍的國民黨,把他們圍得水洩不通。唯一的突破口漓江渡,又被敵軍炸毀了所有渡船,隻能從距此80km的漓江橋迂回過去,但這至少也要七八天的時間。離師長給他的增援十八軍的時間隻剩下了三天。他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這裡開頭那句“知道”就給劇透了,把後面的情節都給落了出來。既然知道了趕不上增援,那提前在做什麼呢?這就給人一種不符合思考邏輯的感覺。這種寫法,最好就是将“知道”寫到段尾。或者,就直接去掉“知道”二字。

像這樣的情節,我們在文章中,會遇到很多。想着的東西是抽象化的,要讓讀者感受,或是讀者跟随你的筆墨來“想”,你就需要用形象化的描述,來對細節、視覺進行展現,這樣寫出來的故事,才能有血有肉,生動起來。

前面提到的,愛恨也是這樣的。

如:素梅讨厭王超。這樣直接告訴讀者,隻是在描述一個結果。小說的靈魂是将故事情節用文字進行還原,用讀者能夠感知的現實場景,來帶入,這才是引人入勝小說的關鍵。

這個過程,就如法官判案,以證據為基礎。每一個細節串起來的證據,構成證據鍊,而不是推斷、揣測,這裡的推斷揣測就像我們文裡講的“思想動詞”,太過抽象,不足以使法官相信事件的經過。但是用細節、動作來展現情節,就大不一樣了。素梅讨厭王超,用下面這段描寫:

一下班,王超提着個用漂亮毛線織的手提袋兜着的保溫壺,站在素梅經常經過的小路上,看見素梅,興奮的跑向她,在離素梅三四米遠的地方刹住了腳步,面向素梅,高興的說,“給,這是昨天花了一整天熬的雞湯,你這次傷得不輕,補補身子!”。素梅看向一邊,嘟囔着說了句,“誰稀罕,快走開!别擋道!”……

很多新人,在寫作時,常常将人物進行孤立描寫,給人的感覺是,天地間就此一人,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作品中的人物,其實很少一個人出現。當你的作品,發生一個人出現時,這時,角色就會開始“想像”。這時要怎樣描寫,才能更生動呢?

我們舉個例子:國軍吳參謀長,開始擔心這場戰役共軍會全軍覆沒,國軍會被包了餃子。這樣描述,毫無代入感。我們可以寫為:

吳參謀長看看手表,已經11點多了,再看了看遠處的高地,這場阻擊戰已經打了8個多小時,從淩晨開始,鬼子的重炮已輪番在陣地上轟了七八次,剛開始,鬼子的塔克還能排上用場,現在,整個陣地,都被砸得沒有一塊好,坦克都沒辦法開上去,隻能在沖鋒的間歇,遠遠的用炮轟。焦黑的土地上,硝煙彌漫,夾雜着刺鼻的火藥味,屍體烤焦的味道。遠處的鐵絲網,挂滿了屍體,早已沒有了戰前的規矩,淩亂的倒刺在硝煙中肆意的躺着,揮動着。鬼子又在集結,看樣子又一輪沖鋒馬上就要開始了。遠遠的,傳來坦克發動機低沉的轟鳴聲,又一輪炮彈将要砸過來。當然,這還不是最糟糕的,鬼子這次可能要使用毒氣彈,不過,也有可能要使用火焰噴霧器。共軍的部隊快打光了吧,這次進攻能不能守得住?要是守不住了,這幾千國軍,可能就要被鬼子包餃子了……

在一個孤立的場景中,角色就會想象或者回憶。這時,哪怕是開始“想”、“憶”了,也不能出現“思想動詞”。

就像下面這個例子:

素梅還記得她喝醉了,王超是怎樣照顧她的。

這裡的“記得”,就不應該出現在文裡。

應該寫為:去年臘月,素梅過26歲生日,她喝得一塌糊塗,是王超把她送回了家。半夜,素梅被渴醒了,要喝水。王超趕緊從椅子上起身,擰開了蓋子,遞去了水杯。素梅喝了幾口,水是暖暖的,一點也不冰。原來,王超一直将水杯捂在懷裡……

在對人物進行描寫時,沒有任何的捷徑。必須要寫細節,同時,在描寫的過程中,盡可能不要人物孤立。要與周圍的人、物互動起來。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事物反應的形态,來呈現角色的思想,不要人為的去操控人物的思想。要給讀者留下遐想的空間。

除避免使用“思想動詞”,還應盡量減少“是”和“有”這樣直接描述、叙述的詞。

例如,大金牙有一口泛黃的煙牙。

大金牙哈哈一笑,半截煙頭從焦黃的牙齒上離開,吐了個煙圈……

我們在寫作時,人物的刻畫,應多通過環境的描寫,從側面進行描述。展現故事,而不是簡單的講故事。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吧,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注和信任。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