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不傳之秘在于“量” —— 補中益氣湯中的“陳皮”

陳皮即橘皮,陶弘景謂“橘皮以陳久者良,故又叫陳皮”,性味辛、苦、溫,主歸脾、肺,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名方補中益氣湯中即含有陳皮。

補中益氣湯是李東垣根據“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的經旨而訂出以甘溫為主的補劑,功用為調補脾胃,升陽益氣。

主治食不知味,倦怠懶言,不耐作勞,動則氣喘,身熱有汗,渴喜熱飲,及一切清陽下陷之證。

本方黃芪為君;參、草為臣;白術健脾,當歸補血,陳皮理氣,均為佐藥;又用升麻、柴胡為使,引黃芪、甘草甘溫之氣味上升,補衛氣而實表,諸藥相伍用以調補脾胃,升陽益氣,後世所謂“甘溫除大熱”。

憶20世紀50年代初學補中益氣湯時,遇一老人,頭昏、納食不馨,腹不脹、少氣懶言,舌苔薄白,脈浮象按之無力,辨證為脾陽不足,脾肺氣虛證。

給予處方:黃芪15g,黨參12g,當歸6g,陳皮12g,白術12g,蜜柴胡6g,蜜升麻6g,炙甘草9g,生姜兩片,大棗9g

每日一劑,囑服3劑。

二診:老人食欲大增,周身力氣也添,但述頭昏不減。我想氣虛補氣已收到效果,如果再服,頭昏必止,效不更方,繼服三劑。

三診:老人仍述頭昏,遂請教方鳴謙師,師曰:将陳皮改為4.5g,再服三劑。

四診:頭昏已去,老人十分高興。師令給補中益氣丸9g,每天3次續服一周,以固療效。

自此方知,陳皮理氣健脾,然而與補氣藥同用,主要目的為補氣升清,陳皮要輕用,這裡有一個量效關系。

如上方重用陳皮則有破氣之嫌了,氣虛頭昏又補氣又破氣行氣,如何能達到補氣而治療因氣虛證的頭昏呢?

補中益氣湯中之所以用陳皮,是因為補益藥多塞滞,易緻中滿,如陳皮取理氣健脾、燥濕和中之功;陳皮入補劑能顧護脾胃,促進運化,使滋補藥補而不滞,滋而不膩,更好地發揮補益作用。

《本草備要》說陳皮“辛能散,苦能燥能瀉,溫能補能和,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為脾肺氣分之藥,調中快膈,導滞消痰,利水破癥,宣通五髒”。

所以,陳皮的配伍不同作用亦異,陳皮的劑量不同也影響方藥的功用。

此後在用黃芪時,要達到補氣作用,為防其壅滞,我每喜加少量陳皮以運脾行滞而升清。

後觀治療怔忡健忘、腸風崩漏的補氣血益心脾的歸脾湯(黨參、白術、黃芪、當歸、炙甘草、茯神、遠志、酸棗仁、廣木香、龍眼肉、生姜、大棗),用廣木香一味以舒理脾氣,增強該方的補氣生血功能,也是這個意思,同樣廣木香的用量亦宜輕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