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研究中成長-15種秘法》心得
教師有效“研究”路在哪裡?追溯名師專業成長的道路,于漪、李鎮西、窦桂梅、吳正憲、于永正、賈志敏、支玉恒等一大批全國知名教師的成長經曆,哪一個不是伴随着“研究”成長起來的?正是邊工作、邊學習、邊研究、邊總結成就了他們的今天。如果對他們的“研究”考察一番,你就會發現:他們的研究除了少數個别的内容是“正規”的規範化研究外,多數是自然狀态下的研究,既體現了“問題即課題”、“工作即研究”、“完成即成果”。如果他們都去搞“正規”的科研,也許不會走到今天。
綜上所述,“研究”是教師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是教師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法寶。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研究得發能發揮應用作用,研究不得法也會讓教師浪費時間和精力。那麼,教師的“研究”怎樣才能少走彎路,提高時效性呢?
學習了很多專家的成功秘籍:寫教學反思、寫教學日志、研究課題、開發校本課程、寫論文等等,但為什麼自己拿了秘籍卻還依然如此,這真的是需要反思了。《教師在研究中成長-15種秘法》從教研方法篇、科研方法篇、個性成長篇這三個方面詳細為讀者講述了教師如何在研究中成長的。下面我将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研方法篇:
● 教研方法篇
第一章 備中研,研中備,教學教研雙赢--備課研究法
教師把備課作為一種研究,即在獨立思考研究的基礎上,去學習借鑒他人的東西,用心研讀課标教材、用心了解學生、用心研究教學學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從而巧妙設計教學活動的研究過程。即備課研究法。
研究表明,今天備課無論是備課的理念還是備課的内容、方法、無論是教學設計的策略還是課堂教案的呈現形式,都存在着許多弊端。可以這樣講,備課正面臨一次深刻的變革。為此,教師要尋找備課研究的突破點。特别強調的是備課要研究,一是要用心,二是要思考。圍繞教材,哪些是重點,是學生必須了解和掌握的。哪些是難點,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予以引導或直接闡述的,哪些是學生已經理解或者與教學目标關系不大,可以舍去不講的。隻有經過一系列的思考來真正把我學生的學習狀況,才能準确定位教學目标。于漪校長的“三次備課”、“三關注”、“兩次反思”備課法讓我受益匪淺。
第二章 給自己找一面鏡子—聽課評課研究法
所謂聽課評課研究法,即教師借助聽課評課實施研究和提升專業能力的方法。具有很多優勢:一是現場觀摩的直觀性。二是優劣對比的鑒别性。三是激活思維的啟迪性。四是技能學習的快捷性。教師在課堂上要真正對課做出正确的判斷,必須是看、聽、想結合起來,并借助新課程理念做出分析。
提高聽課評課效益做到四個結合。一是聽課評課與課後反思結合。二是聽課評課與對照自己結合。三是聽課評課與閱讀課例結合。四是聽課評課與應用實踐結合。世上最聰明的人是那些善于發現别人長處,并能學習别人長處,最終使其變為自己的長處的人。
第三章 名醫一把刀,名師一堂課—公開課曆練研究法
所謂公開課曆練研究法,即教師确定選題以後借助公開課這個載體來進行行動研究的方法。教師運用公開課曆練研究法可以着重考慮幾個問題:一、選題制定計劃。二、備課,優化教學設計。三、試講,嘗試體驗。四、敢講,勇于實踐。五、反思,曆練提升。自評也好,互平也罷,關鍵是教師的教後反思。上完一節課之後,應該坐下來回想一下,寫點教後感,寫一得之見,記下疏漏之處。教後反思的關鍵是學會反思。思廣則能活,思活則能深,思深則能透,思透則能明。教師上完一節課後,總結課堂得失,反思教育教學成敗,理順工作思路,并及時地記下疏漏之處。
第四章 向成功的人學習成功的經驗—經驗借鑒研究法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看他得到什麼人的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看他與什麼人相伴。翻爛一本經典,主攻一個專題,精研一位名家。學習借鑒名師教育教學經驗,利用經驗移植,是教師開展研究和提升自身素質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
學習名師上課,應學習其課中滲透的前瞻性、示範性、研究性、操作性和發展性,教學之路才會越拓越寬。向名師學習時,應注意幾個問題:一是真心真意的虛心請教。二是既要虛心學習别人,但又不能迷失自己。三是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四是堅持自主成長。
一個教師隻要勤于學習,對外廣泛吸納,對内注重反思,并持之以恒,那麼,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他離名師的距離就不會太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