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原創 應對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作者 | 大餘

前幾天,表姐問我:

“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别磨蹭啊?

我女兒真的要把我逼吐血了。”

細問之下,表姐崩潰地細數女兒的“罪狀”:

“做什麼事都要你跟在後面催, 催完起床催洗漱、催完洗漱催吃飯,把你氣得要死,她卻一臉無辜。 讓她收拾自己的玩具,一個小時了,東西還在原地。 就連讓她洗個手,都要催八百遍!” ……

為了讓孩子不要那麼磨蹭,

表姐已經罵過無數次,但孩子依舊沒有改變。

看着表姐捶胸頓足,

我一瞬間回想起了當初教育兒子的無奈:

“面對孩子磨蹭,最好的辦法就是等。”

因為磨蹭幾乎是每個小孩都會有的“小毛病”。

家長越着急,孩子問題越嚴重。

磨蹭,是孩子與生俱來的

知乎上有家長問:為什麼孩子這麼磨蹭?

一條高贊答案說:

“磨蹭是孩子的天性。”

她女兒以前也特别磨蹭,慢吞吞的動作,

時常讓她覺得火大。

有一次,孩子上幼兒園遲到了,

出門穿鞋還慢吞吞,穿了一隻鞋就開始神遊太空。

她實在受不了孩子的磨蹭,吼了孩子一頓。

看着孩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答主很自責,

她跟孩子道歉,并問孩子早上為什麼穿了一隻鞋子就不穿了。

孩子很認真地告訴她:“我想看看鞋子裡有沒有小老鼠。”

原來前一天晚上,她剛為女兒講過紅鞋子和小老鼠的童話。

這個回答是答主萬萬沒想到的。

從此以後,她發現孩子磨蹭的時候,

都會問一句孩子在幹什麼。

孩子的理由依舊千奇百怪。

綜合了孩子各種奇怪的理由後,她徹底明白孩子的思路就是:

這個有趣,那個好玩。

科學研究表明,大腦主要受前額皮層與邊緣系統的影響。

邊緣系統主要控制情緒;

前額皮層,主要幫助人們去分析事情,負責做決定,

而前額皮層要到20歲左右才發育成熟。

“邊緣系統”和“前額皮層就像孩子腦海裡的兩個小人:

一個負責行樂;一個負責控制行動。

孩子小的時候,由于大腦發育不完全,

玩耍總是戰勝理性,

所以孩子對玩樂以外的事情都比較磨蹭。

而針對孩子學習上的磨蹭,育兒專家田宏傑也曾表示:

“其實孩子上小學碰到問題是必然的,

因為整個小學階段孩子的大腦神經的額葉沒有發展好。”

額葉是掌管什麼的?

神經的控制功能,和語言的調整功能,都在額葉。

額葉沒發展好,孩子就沒辦法專心,

就容易興奮和走神,

寫作業時,就顯得磨蹭。

所以,尊重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不苛責,很重要。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陷入一種教育誤區,

總以為催促能讓孩子加快速度。

殊不知,催多了,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磨蹭,

甚至産生更嚴重的後果:

不是事事依賴父母,就是事事跟父母對着幹。

1、讓孩子事事依賴父母

教育觀察類節目《老師請回答》中,

有媽媽吐槽自己的兒子biubiu很是磨蹭。

平時孩子在家寫作業,

她要不斷提醒孩子時間,

提醒孩子快點,敦促孩子完成作業。

有時候心急起來巴不得自己上手做完。

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朱洪秋研究員卻表示:

孩子的磨蹭,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因為孩子的磨蹭就是應對父母着急的催促。

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biubiu讓媽媽幫他圈他寫錯的字。

媽媽嘴上不停地催促他自己找寫錯的字自己圈,

一邊又走過去拿起筆幫孩子圈出來。

過了一會兒,biubiu又問她,

媽媽很生氣,在旁邊急躁地罵了幾句,但很快就告訴孩子答案。

整個過程,

媽媽都焦慮催促,卻又主動幫孩子完成事情。

媽媽“幫助”時間長了,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什麼都依賴父母。

這就像心理學上的“路徑依賴”

人一旦進入某個路徑,不論是好是壞,

都可能對這個路徑産生依賴,并且很難改變。

2、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人民日報曾經提及一個“被動廢人群”

指的就是那些本來人們願意主動做的事情,一旦被催促,就會立馬表現出抗拒。

評論裡很多人表示:

  • “不管幹什麼,隻要你一直沒完沒了地催我,我就失去一半以上的動力了。”
  • “隻要别人催我就産生逆反心理不想做了。”
  • “你越是抓着一件事說說說,我越是反感,越是不想做。”

有個孩子就說,

他小學的時候,每次起床稍微慢點,媽媽就會進房間一直催他起床。

剛開始他也覺得可能自己确實起晚了,還特意調了鬧鐘。

鬧鐘一響,他就起床。

可媽媽還是一直催他起床刷牙洗臉。

聽多了,他心裡覺得特别煩躁氣悶,

最後天天都用賴床來回應媽媽的催促。

《拖延心理學》中有這樣一段話:

“拖延常常是一個人的獨立宣言,

一個人試圖通過拖延來告訴人們,

我是一個擁有自主權的人,我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動。”

随着孩子長大,

家長越唠叨催促,孩子越厭煩、越是故意和家長對着來。

到最後,不僅孩子沒變好,親子關系還惡化了。

父母“慢”下來,孩子才能“快”起來

磨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在刷視頻的時候,

看到過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案例。

有一個女孩,在媽媽眼裡,

就是一個磨蹭到極緻的孩子:

作業經常寫不完,吃飯能吃一小時,去參加興趣班也總是最後一個出來。

媽媽也曾經因為她的“慢”而感到無力和焦慮。

但是後來,媽媽漸漸發現,

她曾經以為孩子的“磨蹭”,其實隻是孩子成長上的“慢”。

比如孩子寫作業磨蹭,

是因為認知暫時跟不上,有些知識點還不太理解。

比如孩子出門前磨蹭,

是因為心裡面根本不知道媽媽說的“20分鐘後”具體有多久。

随着孩子逐漸長大,她的認知跟上來了,不僅動作快了很多,學東西也快了很多。

孩子是需要時間發育,需要時間探索,需要時間思考,需要時間理解,需要時間學習。

催促是無用的。

與其費力去催促,我們不如先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

1、給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用鬧鐘、手表等工具把時間“視覺化”,

讓孩子建立起幾小時、幾分鐘的概念。

2、給孩子簡單明晰地布置任務

因為孩子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還較差,

當你發出一連串的指令,

比如“擦桌子、收拾書包、穿鞋、趕緊出門”時,

孩子的第一反應不是“我要快點”,

而是“我到底要做哪個?”

所以,要把指令清晰化。

3、适當讓孩子體會一下磨蹭産生的自然後果

當他上學遲到幾次被老師批評,

自然就會明白自己應該提高速度。

4、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當我們嫌棄孩子慢,統統幫孩子做完,

孩子理所當然地覺得這些都不是他的事。

不妨試着把孩子該做的事情都還給孩子,

在他完成以後給他一個誇獎,讓孩子更有動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5、接納孩子的磨蹭

有時候孩子的“慢”,并不是真的慢。

有可能是他們在思考,也有可能在積累能量去做他們抗拒的事情。

我們要允許孩子“慢”,多給孩子一點耐心和包容。

孩子成長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

就像牽着蝸牛在散步,

我們越急他越痛,

慢下來,反而會看到更美麗的風景。

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慢慢來吧,孩子一定會成長為更好的模樣。

—— End —

作者:大餘,忠于自己,忠于生活。你最願意做的那件事情,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