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活的美學,旨在抵抗一個字——忙。”
前些天,關于“菜市場裡的美學”話題登上熱搜,人們在感慨,新鮮蔬菜瓜果仿佛有一種力量能安撫人心,隻要去菜市場裡看到它們,心情瞬間就會好起來。
可能我們會覺得奇怪,菜市場不是髒亂差的地方嗎,為什麼會有人覺得那裡面有生活的美學呢?
蔣勳認為,“離開衣食住行這些平凡又瑣碎的細節,生活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重心與中心。美,或許不在劇院,不在音樂廳,不在畫廊;美,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确實,每日奔忙于城市叢林的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去逛過菜市場,花點時間感受生活的真實溫度?
今日就帶大家一起走入散落在中國各地的8大菜市場,一起感受潛藏于活色生香之中的生活靈魂。
每年,雲南的昆明篆新菜市場總能在網絡上怒刷一波好感:
一排排西紅柿按個頭碼得勻稱,黃色玲珑的金雀花旁邊,會搭配白白圓潤的小茉莉花苞,紅潤透亮的柿子底下,一定會鋪一張綠綠的芭蕉葉。還有那些紅傘傘、白杆杆的野生菌子,各種叫不出名字的野菜和昆蟲……
這裡之所以能夠打動那麼多的人,除了攤主們絕佳的陳列審美,更因為它真真實實為我們保留了遠古的傳統農業記憶,就是直接取之自然、用之自然。
你能從各種珍奇菜蔬的水靈靈當中,聆聽到山的味道,泥土的味道,春水的溫柔,秋風的香氣……沒有污染,沒有人工的幹預,它們以原生态的面貌,讓我們可以從中品味到生命裡曾經遺失的美好記憶。
如果你沒有時間去大自然的山林、野路之外走走,不如就到雲南的菜市場看看吧。因為生命的真誠,永遠需要樸素相見。
如果你問一個成都人,他們平時都在哪兒買海椒面兒?他多半都會給你指,青羊小區菜市,直走,抵攏左手,李老九。并且囑咐你一定要記得跟老闆交代,香的辣的,一半一半,多要芝麻。
這裡還有各種深藏不露的蒼蠅館子,許姐春卷、軍屯鍋盔、王記老幺肥腸粉,或者坐在開了30多年的面館“眼鏡面”,點一份必吃的素椒雜醬幹面,一身熱汗下來,面紅、臉紅、心底卻敞亮如火。
許多四川人之所以離不開這個地方,或者離開之後又再回來,也是因為這一口地道的家鄉食物的記憶,隻有在這個城市,在這個菜市場,在這個蒼蠅館子,你才能吃得到。
就像蔣勳說的,小吃裡面存在着一種信仰,就是地久天長。
去到熟悉的菜市場,隻要看到那些食物一直在那裡,日子就可以地久天長,永遠辛辣火紅地過下去!
東北人的一天,是從朝氣蓬勃的早市開始的。
在遼甯北部的“大城市”鐵嶺,每天早晨天一放亮,彩虹橋馬路兩邊就開始人聲鼎沸,一筐筐色彩斑斓的果實、一串串曬幹的蘑菇山貨也早已鋪滿地。
即使秋寒瑟瑟,東北人頂着惺忪的晨霧也要趕這一趟早,嘗嘗每天最新鮮的秋味。因為它們覺得現代超級市場的食物已經蔫吧了,失去了生命力,而傳統的流動市場卻有一種有溫度的快樂。
遇到相熟的老闆,他會用東北話招呼你,“這嘎兒有非常好的秋梨,剛剛從山上摘下來的,個頂個地甜。”“今天的蘋果嘎嘣脆,帶點回去嘗嘗。”
這種物質的快樂絕對不是冷冰冰、沒有情感的,你能從中感受到,在那些色彩濃重得仿佛可以流動的秋日油畫中,潛藏着東北人骨子裡對生活的爽闊與豪情。
而對于節奏緊湊的上海人而言,下班夜歸的靈魂,需要嘉荟菜市為他們留一盞暖燈,來撫慰空蕩蕩的腸胃和心靈。
在黃昏夜色中,那裡有條不到百米的熟食街,卧虎藏龍般密集排列着多達33家熟食店,并且多年如一日地認認真真烹饪熟食。
譬如“老攤頭活殺爆魚店”的店主,敢指着自家的爆魚自豪地說,“我炸的跟别家的不一樣!”因為他們家的魚,都是現宰、現炸,搭配上特制的老鹵,隻需要多等10分鐘,炸魚的香味就能瞬間沖擊你的味蕾。
除此還有麻油鴨,走油肉,百葉包,鹽焗雞,夫妻肺片,醬肘子…...在這個熟食江湖中巡視一圈下來,總能挑起味蕾食欲,滿載而歸。
區别于如今市面上的量産食物,現場手工制作的食物絕不是大同小異的粗糙,而是會有一種體貼的溫度,讓人感受到那份品質的保證,以及裡面包含的對“人的關心”。
也許隻有這樣,我們才會在離鄉背井的日子裡,依然能夠吃到外婆的味道,吃到家的味道。
鹹澀的海風輕輕一吹,廈門人住在海濱,吃着海鮮,一年四季都有鮮活的市井盛宴。
當地人喜歡去逛廈門第八菜市場,也稱八市。海味一打撈上來,就直接送到這裡,本港帶魚條條拖着跟皮帶一樣長的尾巴,黃螺比手掌還要大一倍,大青龍蝦在清水裡張牙舞爪……食材的新鮮和生意的繁榮,從未改變。
有的人可能不喜歡海鮮菜市場的味道,覺得還沒靠近,就已經有一大股濃重的水産髒腥味湧過來,黏黏地齁着鼻端和嗓子眼的地方。
可是對于福建人而言,海鮮攤位附近終年飄蕩着的,是熟悉如呼吸的海水味,是大自然的鮮味之鮮,是跳動在舌尖上的富饒和飽滿。
山有山的饋贈,海有海的慷慨。古人以為,“魚羊為鮮”,若是身處内陸地區或河流稀少區域的地方,想要吃到魚肉并非易事。
每一種美都有自己的生态和背景,沒有偏見,多一點好奇和包容,我們也能在菜市場裡遇見生命最初的鮮美。
在廣州,師奶們買菜最心水的地方是荔塱市場,最要緊是三個字,平靓正!
許多人推着小車、背着麻袋,跨越大半座城市,隻為來這裡買蔬果幹貨、煲湯好料。
他們會在攤位前好好地挑一份瑤柱,左右翻看一條馬鲛魚是否已經幹透,細心抓起一把雞骨草,湊到鼻尖聞聞它們的味道,仔細辨認每一種食材幹貨的品質……
面對這些用心挑選過的好食材,當你再用幾個小時去煲一鍋老火靓湯,你不會覺得時間被浪費了。你也能夠想象得到,當家人喝到那口熱湯時,會是怎樣的沁心潤脾,溫暖滿足。
“所有生活的美學旨在抵抗一個字——忙。”用一兩個小時來買菜,用三四個小時來煲湯,廣州人對待生活的儀式感,其實美得很簡單,那就是從準備食物的過程去享受你的生命、去愛你的生活。
逛多了傳統的菜市場,來到文氣的蘇州,卻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因為蘇州雙塔市集的美,來自于整體的和諧。
信步行走期間,每家店面都裝着複古燈箱,各種字體文藝簡約;在棋盤樣式的攤位間,菜品碼放得整整齊齊……每一個攤位的布局、色彩,造型,都有一種讓人舒适的協調感。
“美學其實就是一種和諧,空間的和諧,色彩的和諧,陳列的和諧。”
而且,雙塔市集這種統一的風格,恰恰又和蘇州這座城的古典文藝氣質隐隐暗合,成為一種獨特的style。
在裡面慢慢逛一圈,買一紮蔬菜,喝一杯咖啡或小酒,感受各種蘇州老字号、網紅美食、文創産品的美,讓人恍然置身于蘇式的古早慢生活,内心被一股感動的力量泛起波瀾,一如平江河般的陣陣漣漪。
誰說菜市場隻能買到最普通的生活所需?首都北京霸氣地告訴我們,菜市場也可以滿足我們所有的安全感,隻要你夠專業,夠高端,夠豐富!
在三源裡菜市場,流傳着一句話,“隻有你想不到的菜,沒有你買不到的。”
不論是地方特産、調味香料、食用鮮花,最頂尖的水果,最奇特的西式蔬菜,來自世界各地的奶酪制品,從海裡直運的海産,都能一站式買到,可謂是接軌國際化的食材天堂。
在30多年的時間裡,源源不斷前來尋寶的,可能是老北京附近的本地饕客,也可能是五星級酒店的大廚、明星或者外國友人。對于他們而言,有一種快樂是在于,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需要的、熟悉的食材,所以會覺得很親切、很安全。
生活中有一種美,不就是讓人信任的、值得托付的感覺嗎?不論是身體、味蕾還是心靈,我們都渴望被體貼地照顧,才能把快樂更好地呈現出來。
如果人間有天堂,那一定是菜市場。它們從不遙遠,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用它活色生香的秩序和美學,溫柔安撫住我們那些細微卻不可或缺的欲望。
所以特别認同蔣勳這種說法,“美并不是匆忙地去看藝術的集會,而是能夠給自己一個靜下來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間。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視覺、你的聽覺,可以聽到美的東西、可以看到美的東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嘗到美的滋味,這才是生活美學。”
希望我們也能夠對一份蔬菜用心,對一鍋湯講究,在一日三餐的尋常生活裡,好好為自己、為家人完成生命的菜肴。
在這個秋的尾聲裡,不如,去逛逛菜市場吧,人間煙火繁華處,總有我們好好生活下去的溫暖理由。
參考資料:
蔣勳,《品味四講》,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文字為極物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