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大唐終局之戰:英雄為何幹不過小人?

時勢造英雄。

中和元年(881年),大唐長安又一次陷落。

鹽商黃巢膨脹了,當他率軍入城,自稱大齊皇帝時,還“謂寶命之在我”,卻不知這場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已逐漸由盛轉衰。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起義軍攻占長安後,黃巢派任命手下朱溫為同州(今陝西大荔)防禦使,可自主軍事行動,以拱衛長安。

朱溫四出攻掠,所至皆立功,堪稱黃巢的左右臂膀。關鍵時刻,他帶給黃巢的卻将是一次緻命叛變。

同年十一月,唐朝河東監軍陳景思征發沙陀、吐谷渾兵南下救援京師,行至半路,沙陀軍不聽指揮,在當地掠奪一番後北歸。

陳景思處境尴尬,考慮到能讓這些番兵服氣的人,隻有當時因罪避禍鞑靼的沙陀貴族李克用,便請朝廷召李克用南下。郁郁不得志的李克用,終于等來建功立業的機會。

朱溫和李克用在亂世中不期而遇,由此拉開了長達40年的梁晉争霸之序幕。

1

朱溫的父親是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午溝裡的一個窮苦教書先生。

雖是出身農民知識分子家庭,但朱溫比後世的洪秀全現實一點兒,從小就知道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隻愛舞槍弄棒,在鄉裡橫行霸道。

唐僖宗乾符年間,關東鬧饑荒,各地義軍蜂起,不務正業的朱溫一拍腦門就參加了黃巢起義軍。26歲的他作戰勇猛,屢立戰功。

▲朱溫。

小公司也有大夢想,朱溫很走運,跟了個好老闆。

攻下廣州後,黃巢本來隻想占據嶺南,作為反唐根據地,不曾想那一年疫病流行,不少将士染病,死者十之三四。

手下們勸他,這地方沒法住了,不如铤而走險,帶兵北上,以圖大利。黃巢見廣州形勢不妙,決意殺回中原,從嶺南轉戰荊、浙,之後北渡淮河,一路打到了長安,皇帝又又又跑了。

黃巢攻克長安,各地藩鎮慌了。他們對李唐王朝的尊重早已蕩然無存,可人家好歹是名義上的老大,現在農民軍和唐王朝二虎相争,都不知該幫誰。

正在此時,唐朝宰相鄭畋四處活動,組織平叛,發布檄文号召諸藩鎮勤王,連危害朝廷多年的宦官集團也喊出口号:豈有“舍十八葉天子而北面臣賊”之理。

到中和二年(882年),各地藩鎮已對黃巢形成包圍網。在長安外圍活動的朱溫,帶兵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對峙,屢戰屢敗,向黃巢乞求援軍。

起義軍中其他幹部對軍功顯赫的朱溫同志十分忌憚,起義軍将領孟楷将朱溫的求援書信屢次扣下,就是不呈給黃巢。

革命尚未成功,将帥早已離心。

2

李克用是沙陀人。

沙陀人是擅長騎射的遊牧部落,原居西域,早在初唐就已納入唐王朝的羁縻統治之下,隸屬北庭都護府。

貞元六年(790年),沙陀人為吐蕃所征服。吐蕃每與唐軍交戰,都以沙陀人為先鋒,又對他們橫征暴斂、百般猜疑,導緻其死傷衆多,備受屈辱。

沙陀人不願為奴,更念念不忘大唐。

他們擺脫吐蕃,離開世代居住的西域,東遷歸唐,投靠靈州(今甯夏靈武)節度使範希朝。之後随其遷往河東,成為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其部落萬騎,皆骁勇善騎射,号沙陀軍”。

到唐朝末年,沙陀軍中不僅包括沙陀人,還有鞑靼、吐谷渾等代北兵。

李克用的父親原名朱邪赤心,因鎮壓龐勳起義有功,被賜名“李國昌”,授予振武軍節度使。

李國昌被賜予李唐國姓,是李克用家族重要的政治資本,在此後發揮了關鍵作用。

早在李克用的祖、父時期,沙陀軍已威震天下。李國昌打仗隻任前鋒,從不殿後,人稱“赤馬将軍”。

在征讨龐勳時,李國昌曾以區區數千沙陀軍為先鋒,斬殺起義軍2萬餘首,伏屍50裡,又曾趁着大風,四面縱火,逼迫起義軍棄寨而走,“以精騎邀之,屠殺殆盡”。

陳寅恪先生曾評價:“沙陀軍殆以騎軍見長,故當時中原無敵手也。”

自古英雄出少年,李克用從小就繼承了沙陀人的軍事天賦,年少善騎射,身懷百步穿楊之射術,同輩中無出其右;年僅15歲随父出征,因軍功授雲中牙将,江湖人稱“飛虎子”。

他一目失明,更顯得格外兇悍,一看就是個狠角色。

李克用本來可以做個逍遙自在的官二代,可他偏偏也是一個不安分的年輕人。

乾符五年(878年),李克用在沙陀将士的擁戴下,殺死大同防禦使段文楚,取而代之。當時,代北地區連年饑荒,漕運不繼,段文楚克扣軍糧,用法嚴峻,引起軍民怨聲載道。

李克用擅殺地方将帥,這下可闖禍了。唐朝雖然虎落平陽,可也咽不下這口氣,立馬發動河東、幽州、昭義諸鎮調兵讨伐,還殺掉了李克用兩個在長安供職的叔叔。

在唐軍的讨伐下,李克用勢單力薄,一時難以招架,部衆皆潰,李氏父子在代北經營數十年的家産接連敗光。他隻好和上了年紀的老爹北逃,投靠與沙陀關系密切的鞑靼(今内蒙古中部)。

昔日的地方豪強,如今寄人籬下。李克用整日郁郁寡歡,為避免鞑靼人猜疑,也為排解憂悶,常與群豪到野外射獵。

一次,李克用在酒酣之際吐露心聲:“我們父子被賊臣所誣陷,報國無門。今聞黃巢北渡江、淮,必為中原之患。他日天子若有诏征兵,我與諸位當南向而定天下。人生世間,光景幾何,曷能終老沙堆中哉!”

黃巢起義,讓朱溫迎來了事業的轉機,也給了李克用東山再起的機會。

3

唐朝有個傳統,每遇内亂,常會起用一些少數民族将士平叛,如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中,李光弼是契丹人,仆固懷恩是鐵勒人,都是少數民族将領。

此次鎮壓黃巢起義也不例外,唐僖宗一邊倉皇逃到蜀地,一邊聽從建議,在北方征調了包括沙陀兵在内的3萬大軍,素有威名的李克用成為統率這支軍隊的不二人選。

中和二年(882年),唐朝任命李克用為雁門節度使,赦免其罪,命其帶兵勤王。李克用從叛亂分子搖身一變,成為平叛主力軍。沙陀軍南下,一舉打破了起義軍與唐軍在長安的僵持局面。

黃巢軍中的将帥聽說沙陀軍進軍中原,紛紛驚呼:“鴉兒軍至,當避其鋒!”沙陀軍都穿着黑衣,一身裝備狂拽酷炫,甘當大唐守夜人,故被稱作“鴉兒軍”。

李克用在與黃巢軍的交戰中連戰連捷。《資治通鑒》中說:

克用時年二十八,于諸将最少,而破黃巢,複長安,功第一,兵勢最強,諸将皆畏之。

中和三年二月,李克用赢下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戰——梁田陂之戰,黃巢部将尚讓率領的15萬大軍大敗而逃,被沙陀軍“俘斬數萬,伏屍三十裡”。

四月,唐軍收複長安,黃巢敗走,逃至泰山狼虎谷,他的首級最後落入沙坨人手中(關于黃巢之死,史籍有不同說法)。

李克用打跑黃巢,這下風光了,兩年前還在大草原喝西北風,如今因鎮壓起義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進爵隴西郡公,出鎮太原。

河東節度使是唐朝在安史之亂前設置的十大節度經略使之一,安祿山傾情代言的老牌藩鎮,轄區大體相當于山西中部地區,太原又是軍事重鎮,唐朝的龍興之地。

一場戰争,不僅讓家道中落的李克用成功逆襲,還助他奪取了一塊根據地。

機遇,有時比實力重要。

4

黃巢在長安被圍攻的時候,朱溫在幹嘛呢?

李克用南下之時,朱溫與唐朝的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幾次交鋒,都大敗而歸,陷入唐軍的包圍,一度彈盡糧絕。

一天,唐軍派了數十艘船組成的運糧隊經過,朱溫派人中途把糧食劫下來。王重榮派3萬精兵前來争搶,朱溫不敵,又舍不得糧食落入唐軍手裡,隻好忍痛把船隻鑿沉,而此時援軍仍然遲遲不見蹤影。

黃巢自顧不暇,手下又挑撥離間,愣是沒發兵救朱溫。朱溫不禁懷疑人生,在作戰之餘,開始與其部下商議去留之事。

朱溫生氣了,後果很嚴重。他一怒之下殺掉黃巢派來的監軍,向對手王重榮投降,因朱溫母親姓王,他就以舅父稱王重榮。打了一年仗的冤家對頭,轉眼間就成了舅舅外甥。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是無賴我怕誰!

唐僖宗在成都看到朱溫投降的奏表,心裡樂開了花,大呼:“是天賜予也。”賜其名為朱全忠。

這個名字就像立了個flag,朱溫一生既不忠于大齊皇帝,也不忠于大唐天子,叫朱不忠可能更合适。

朱溫背叛革命後,黃巢痛失臂膀,長安東面屏障盡失,軍心大受動搖,可說是給李克用等唐軍主力送上助攻。

黃巢撤出長安後,叛徒朱溫因鎮壓起義有功,被封為宣武節度使。他踏着起義軍兄弟的鮮血,憑借此次背叛,終于跨進了統治階級上層的大門,所謂的農民起義,也就是這麼回事。

宣武節度使,又稱汴宋節度使,領有汴(治今河南開封)、宋(治今河南商丘)、亳(治今安徽亳州)三州,地處中原腹地,四通八達。

在這樣一個四戰之地求生存,老奸巨猾的朱溫掩藏不住自己的野心。

5

中和四年(884年),朱溫與李克用,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南,這兩個鎮壓黃巢起義的既得利益者,終于有機會見面。

當年五月,朱溫的根據地汴州遭到黃巢軍殘餘勢力進攻,形勢萬分危急。

朱溫舉目四望,第一個想到的幫手,就是當時軍事實力最強的李克用。

一封求援信寄過去,李克用快馬加鞭,帶兵前來,大破起義軍,殺萬餘人,汴州之圍遂解。

李克用仗義相助,恰恰證明他的政治目光遠不如朱溫深遠,不懂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更沒有想到,此時朱溫被起義軍殲滅,或許對他更有利。

▲朱溫與李克用(劇照)。

朱溫得援軍相助,欠了這麼大一份人情,自然要好好感謝,便請李克用入城,在上源驿大擺筵席,請來美女輕歌曼舞,各路英雄把酒言歡。

上源驿宴會上究竟發生什麼,真相早已不得而知,畢竟後梁和後唐兩朝史官給出了不同答案。

後梁史官說,酒席上,朱溫禮貌甚恭,但是李克用“乘酒使氣,語頗侵之”。就是說李克用喝醉後,當衆辱罵了朱溫一番,可能諷刺他是三姓家奴,或是“親切”問候了朱溫家裡的長輩。

因此,朱溫出于“一時之忿”,而起殺心。

後唐史官卻說,李克用并沒有當衆羞辱朱溫,不過是在酒過三巡後調戲身邊的侍妓,又握着朱溫的手笑談破賊樂事,場面相當和諧。

可是,朱溫“素忌武皇(李克用)”,早想着借這場鴻門宴刺殺李克用。

無論如何,之後發生的事,朱溫肯定甩不了鍋。

酒宴過後,賓客皆散,隻剩下李克用一行人,朱溫手下楊彥洪與其密謀,封堵周圍通路,發兵圍攻上源驿。

李克用喝得爛醉如泥,不知門外呼聲動地。他的親兵眼疾手快,操起武器就與朱溫軍厮殺。

李克用的侍者趕緊熄滅蠟燭,遮蔽對方弓手的視線,然後把喝醉的主子拉到床下避難,朝他臉潑了幾盆冷水,才把李克用叫醒。

李克用酒醒後,憤而起身,張弓搭箭,與手下親兵射殺數十人。刹那間,雷聲大作,大雨傾盆,李克用率領左右數人,在雷雨掩護下突圍,逃出城外。

楊彥洪見李克用逃走,跟朱溫說:“胡人急了就會騎馬逃跑,一看到前面騎馬的,咱就放箭。”

随後,朱溫率軍追擊,楊彥洪正好騎馬跑在他前面,朱溫一箭就把楊彥洪給射死了,No zuo NO die啊。也有人認為,楊彥洪是此次行動的唯一知情者,其實是被朱溫殺人滅口。

黎明破曉前,李克用曆經九死一生,終于逃回軍營,發現除他之外,其他人幾乎都未能逃脫,包括當初向唐朝建議起用沙陀軍的監軍陳景思在内,三百餘人全部為朱溫所殺。

這就是上源驿之變。

6

李克用回到營中,當即決定發兵攻打朱溫。

其妻劉夫人勸說道,汴人不講道義,竟然謀害你,我們還是先上告朝廷。如果貿然舉兵相攻,天下人難辨是非曲折,可能會被人家落下口實。

劉夫人并非等閑之輩。上源驿之變時,李克用尚未逃出,有探子迅速将此事禀告劉夫人。

劉夫人不動聲色,立即将這人斬了。然後秘密召集将領商議對策,以穩定軍心,打算一旦李克用遭遇不測,就保住全軍撤回太原。

她的話,不無道理。

李克用暫時撤軍,之後向唐朝八次上表,聲稱朱全忠“妒功疾能,陰狡禍賊,異日必為國患”,請求唐朝削奪朱溫的官爵,允許其發兵讨伐,同時派弟弟克勤領兵萬騎在河中待命。

朱溫還裝無辜,寫信告訴李克用:“之前的兵變,我一無所知,是朝廷派人與楊彥洪合謀。如今楊彥洪已經伏法,望公諒察。”

朱、李交惡,天下為之震驚,對剛剛平定黃巢起義的唐朝更是雪上加霜。史書載,朝廷“得克用表,大恐,但遣中使賜優诏和解之”。

唐朝早已虛弱不堪,唐僖宗唯一能做的,也隻有當和事佬。這倆大哥要是打起來,他可能又得去四川觀賞大熊貓。

性急如火的李克用在這件事上充分表示對唐朝的尊重,得到朝廷诏書後,放過實力還遠弱于自己的朱溫。

在大唐朝廷看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表面上對雙方都很客氣,實際上對李克用心存猜忌,甚至有意培植朱溫勢力,以牽制李克用的發展。

清初,王夫之曾說:“朱溫,賊也;李克用,狄也。”在唐末亂世,即便唐朝廷明知朱溫賊心不死,也不願夷狄坐大,這就像一個無解的難題。

7

上源驿之變後,李克用一方面仍為盡忠唐室奔走,一方面又處處受到掣肘。

光啟元年(885年),邠甯節度使朱玫,圖謀廢立,扶持襄王李煴為帝,另立朝廷,還遣使到河東請李克用相助。

李克用不從,發檄文号召天下共讨反賊,聲稱自己已發蕃漢兵三萬“進讨兇逆”。最終,朱玫與襄王都被藩鎮所殺。

同年,一直忠于唐室的易定節度使遭到盧龍、成德兩個藩鎮圍攻,即将被吞并。

李克用親率大軍赴援,保住了這個唐朝末年少有的仍向朝廷表示效忠的藩鎮。

乾甯二年(895年),邠甯王行瑜、鳳翔李茂貞和華州韓建等三鎮節度使,以河中内亂為由,同時擁兵入朝,擅殺宰相,欲挾天子以令諸侯。唐昭宗隻好逃入終南山思考人生。

李克用聽聞三帥謀廢昭宗,立馬發兵南下讨伐,指責三帥“稱兵詣阙之罪”。三帥得知李克用起兵,吓得從長安逃回本鎮,之後被李克用一一擊潰。

他還曾“收燕薊則還其故将,入蒲坂而不負前言”。在發兵救援河北、河中等地後沒有乘人之危,将其置于自己直接統治之下,而是遵守約定撤回河東,将其地歸還原主,不像朱溫一樣,“好兼并為永謀”。

▲李克用與義子們(劇照)。

即便如此,唐朝始終沒有放下對李克用的猜忌。

大順元年(890年),在宰相張濬的主張下,唐朝下诏削去李克用的官爵,聯合朱溫等藩鎮大舉讨伐河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唐昭宗議論讨伐河東之事,朝中反對者十之有七,隻有與朱溫相勾結的大臣贊同,可唐軍還是以“朝廷的名義”對李克用揮刀。

盡管這次戰争最後以唐軍失敗、李克用恢複官爵草草收場,雙方的關系也沒有因此惡化。

這場信任危機始終無法消弭,給了朱溫可乘之機。

8

李克用四處勤王時,朱溫坐收漁翁之利。

朱溫在汴州接收大批黃巢起義軍的殘兵敗将,包括葛從周、張歸霸等在内的黃巢舊将都向他投降,秦宗權、時溥等河南地方勢力也先後被其吞并。

小人朱溫終于以一彈丸之地,一躍成為一方霸主。

朱溫除了拼事業,還廣泛延攬人才,勾結朝中大臣,極其善于籠絡人心。

有一次,朱溫手下的謀士敬翔才剛喪妻,朱溫就把自己寵愛的姬妾劉氏賜給敬翔為妻。

這位劉氏原本是黃巢的部下尚讓之妻,後來因貌美為朱溫所得,得寵一時,被稱為“國夫人”。

就是這麼一個美女,朱溫說送就送。他雖出身行伍,卻更為深知人心的作用。

相比之下,李克用“性惇固,少它腸”,隻知忙于事業,卻不知安撫人心。

李克用的弟弟昭義節度使李克修,在任期間為人節儉,深得民心,當地百姓稱頌其“簡正”。

李克用到潞州時,卻因李克修準備的酒席太過簡陋,大為不滿。李克用非但沒有表揚弟弟簡樸的生活作風,還責備其輕視自己,将他鞭笞一頓。李克修因此憂憤而死。

之後代替其為昭義節度使的另一個兄弟李克恭,性格截然相反,驕橫不法,恣意妄為,潞州軍民逐漸心懷不滿。

李克用的義子李存孝是當時首屈一指的骁将,為李克用的霸業立下汗馬功勞。

可當李存孝與另一個元老康君立争奪節度使之位時,李克用卻不知從中調解,直接将位子賜予康君立,又在李存孝與另一個義子李存信鬧矛盾時,多次偏袒李存信。

李存孝怨憤難平,内心驚懼,最終起兵叛亂。當他被李克用大軍圍困時,還說:“兒蒙義父的大恩,位至将帥,難道願棄父子關系而背叛?這都是由于别人多次誣陷,才讓我走到這種地步。”

李克用無法解決内部矛盾,也沒有挽回義子的性命。一代猛将李存孝,最終被自己人處以極刑,車裂而死。

李克用本就因夷狄身份而遭到猜忌,因多次舉兵而四面樹敵,甚至有震主之威,政治情商如此堪憂,更加為人诟病。在李存孝叛變後,昭義諸州、河中諸鎮也先後叛晉投汴,投靠朱溫。

▲李存孝。

時過境遷,在失去這些地盤後,李克用勢力被完全堵截在山西,隻能在河東迎擊朱溫的全線進攻。

當朱溫勢力達到頂峰,進軍關中與李茂貞争奪唐昭宗時,李克用已經鞭長莫及。

到天複二年(902年),朱溫坐擁數鎮節度使,再次進攻河東,李克用早已不複當年勇,被圍城七日,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

其義子李存信甚至進言:“今事态緊急,不如暫且逃到北方,再做打算。”

李克用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差點兒一夜回到解放前,又得奔向大草原。

所幸,河東在李克用手下諸将的奮力作戰下保住了。但李克用元氣大傷,此後幾年内不敢再與朱溫相争。

9

天祐元年(904年),朱溫逼迫唐昭宗遷于洛陽。

诏書傳到太原,李克用哭泣着對部下說:“乘輿不複西矣!”

三年後,朱溫代唐稱帝,建立後梁,同時派大軍攻打潞州,與争奪二十餘年的老對手李克用作最後決戰。

正在這一關鍵時刻,李克用病危,将未成的霸業托付給兒子李存勖。

彌留之際,李克用将三支箭贈予李存勖,留下遺言,一矢讨劉仁恭(幽州),一矢擊契丹,一矢滅朱溫。

“汝能成吾志,死無憾矣!”

二十年前,正值壯年的李克用,率領剛剛取勝的沙陀軍隊駐紮于上黨三垂岡。他曾指着年幼的李存勖,滿懷憧憬地感慨道:“我快要老了,我這兒子,将來必是奇才,二十年後能像我一樣在此征戰嗎?”

後來,李存勖高舉複唐大旗,率領沙陀軍打響複仇之戰,李克用卻無法親眼得見。

上源驿的雨夜後,兩位霸主走上不同的人生之路,英雄壯志未酬,小人得償所願,這就是現實。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