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用現代的商業視角解讀,魏、蜀、吳就像是三家不同類型的公司:曹氏企業是典型的壟斷性國有企業,做的“是隻此一家,别無分店”的壟斷生意;劉蜀是率先實行股份制的民營企業;孫吳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雖性質不同,但三家企業在當時都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它們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各自的優勢是什麼?核心競争力表現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精彩的商戰故事?
為什麼曹操實力強大,卻沒有品牌美譽度,被稱做奸臣;為什麼劉備曾東奔西走,颠沛流離,卻能留下仁義忠厚的美名;為什麼孫吳是家族企業,傳承的代際卻最久?
曹氏企業形成的過程
曹氏企業在三國時期勢力最為龐大,其實,他出生在宦官之家,其父是太監的養子。曹操邁出的最關鍵一步是在公元196年,他給自己帶上了一頂紅帽子,把漢獻帝劫持到了許昌。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以令不臣”,壟斷資源,号令天下,巧取豪奪,擴大市場,建立了當時最大的壟斷性國有企業。
曹氏企業有點像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海爾老總張瑞敏提到中國移動時羨慕不已,因為“客戶的數量決定企業生存的質量”,中國移動客戶數量巨大,而且客戶群的消費能力很穩定。不管你到了哪裡,國内還是國外,你都得繳費,否則手機就停機了,這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即便你跑到了天涯海角,照樣在它的營運範圍之内,你手機上的“中國移動歡迎您”即是證明。曹魏又像中石化,“美麗的祖國我的家,走到哪裡随便挖”,原油漲價,它比誰都漲得快;别人降價,它卻磨磨蹭蹭不肯降,裡外都賺錢,不進世界500強前十位才怪呢!所以曹操将企業做大在于他有壟斷的政策,當然這政策也是他争取來的。
世人都愛做獨門生意,“隻此一家,别無分店”。曹魏掌握了核心資源,而且還是獨占,讓孫權、劉備之流羨慕得直流口水,恨得牙癢癢。
曹氏企業的煩心事——所有權問題
當孫權、劉備對曹操羨慕不已的時候,曹操或許正在心裡默默地念叨:“兄弟們,你們别看哥表面很風光,其實哥背地裡很受傷。”為什麼呢?因為曹魏雖“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國獨大,但沒有解決企業的所有權問題。曹操雖然是當權派,但名義上不過是大漢天子腳下的高級打工仔,幹得是皇帝的活,拿的是丞相的工資。盡管他位高權重,可以随意發布聖旨,可以随便給人封官加爵,但終究還是個漢相,不是漢帝。真是成因天子,無奈也因天子。這就是曹操頭疼的原因。而且,随着曹魏的勢力越來越大,曹操的頭也疼得越來越厲害。其實曹操不是頭疼是心疼——創造了這麼多的财富卻沒有分享機制,隻能看着日漸增長的财富發愁,既不能分享财富,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被免職。
曹操也的确差一點被免掉。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漢獻帝不堪曹操專權,把血書藏在衣帶裡,賜給國舅董承和工部侍郎王子服、西涼太守馬騰、左将軍劉備,密謀用武力罷免曹操。結果被曹操安插在宮中的間諜告發,曹操大開殺戒,才得以繼續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氏企業的市場開拓策略: 搶人搶糧搶地盤
三國中,勢力最大、實力最強的就是壟斷型國企曹氏企業。它憑着資源壟斷的優勢,一國獨大,曹氏企業的地盤比劉氏企業和孫氏企業的加起來還大。
作為行業老大的曹氏企業,既是規則的制定者,又是規則的執行者,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因此,它總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強勢做派。
曹氏企業的壟斷優勢,決定了其強硬的市場開拓風格,它采取的是“搶人、搶糧、搶地盤”的強勢競争策略。隻講硬道理,硬起來比誰都硬。為什麼曹操這麼硬,因為朝裡有人?不,他不是朝廷裡有人,而是朝廷裡都是他的人。市場占有率低,曹操就采取強買強賣的并購策略,霸王硬上弓,不管你同不同意,先拿下再說,從公元198年開始,曹操先後吞并了徐州、冀州、青州和并州,并于公元207年8月統一了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想想也是,就一個劫道的彪形大漢而言,他的劫道理念就是: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财,要是半個不答應,老子管殺不管埋。實力硬,話說出來自然硬。
曹氏企業硬得有道理。它在開拓市場的時候,往往是千軍萬馬直殺過來,鐵騎踏過,血流成河,這地盤就成它的了。因此,曹氏企業靠着強大的勢力迅速擴張版圖,快速并購了多家企業,占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和行業的領導地位。
上一篇
老年人使用手機的困難
下一篇
山東濟甯十大旅遊景點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