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整理孩子的數學資料時特别有感觸,想和大家聊聊數感這個詞。
作為孩子的家長,對數感這個詞一定很熟悉,從幼兒園到小學周邊的信息都會提醒你這是孩子數感形成的關鍵時期。為什麼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呢?因為數感的培養關系到數學興趣,數學成績,數學天賦等等很多的理由。總之就是,數學想要學好,數感關系重大。
可數感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我也是在娃一年級進入下學期後才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領悟,和大家分享一下。數感來自英文“number sense" ,翻譯過來就是數的感覺,數的意識。目前國内外和小學數學教材中對這個詞并沒有統一的定義,但是我們可以從小學課堂和教材中來找一下要點。
首先是數的意義從一年級開始教材中就通過各種各樣的具體事物來建立孩子對數的概念和感受。課堂中老師會講解比大小、猜一猜、建模等方式,進一步加深孩子對數量關系的感悟。
舉個例子,雙減後每天沒有書面家庭作業,老師會建議家長陪着孩子來說一說每個數。比如5,拿5個積木一邊擺,一邊說5可以分成0和5,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5和0。
以前,我是沒有好好思考過數的概念的,理所當然地認為5就是5,難道還能成6嗎?5本來就是可以分成2和3,難道還能分成2和4嗎?
經過陪娃學習和練習後,就突然明白了數感是怎麼建立的,為什麼後期很多孩子計算上出問題。因為我們現在走的這條路是人類經過漫長歲月積澱下來的智慧。祖先們可能就是這樣擺弄着石子才有了配對、比大小以及數字的命名。
5之所以是5,是因為大家都認同5比4多1,5比6少1,5和5一樣多。我們用自己一隻手的五根手指來為五命名。5也許代表五棵樹,也可能代表三隻野獸和兩捧果子,或者是一頭牛和四隻羊。總之,5并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經過很長一段日子,才發展出來的。這樣一個過程要求孩子一下就理解到位,對5有充分的認知了,确實是有點異想天開。
孩子需要通過這樣的學習和練習,對數量産生直覺,理解數的概念,從而提升對數字的敏感度。當然,這不包括那些天賦異禀的孩子。
所以,實際經過小學學習後,我覺得自己對數感的理解更立體了。具體表現就是對基礎更重視,對娃的不懂不會更理解了。正在經曆幼兒園和小學的家長朋友們可以多進行一些基礎的、數感的訓練。跟着學校老師把校内基礎打牢了,再考慮拓展奧數的問題。着急上火的時候想想,數學經曆了多長時間的發展,而你的娃上一年級時才幾歲。
讓孩子在生活中和數熟悉起來,去發現、感知、觀察、猜測、探索數學規律,建立數感。比如經典的1粒米問題,當你知道100粒米是多少(重)後,來猜猜10000粒米有多少(重)?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來交流,思考用哪些單位來衡量,比如立方米、千克、多少人吃;實操測量的方式;思考不同的解決思路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對數既有直觀的感知,又有理性地思考。
其次,是對數的運用好好研究一下小學數學教材,就會明白對數的運用,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夠用靈活有效的方法來判斷問題、解決問題,得出規律。具體表現在課本和老師教學中,是提倡解決具體情境下的問題,還有口算、筆算等内容的結合。通過逐步地學習,知道什麼情況下适合什麼樣的計算策略,從而對數有個性化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解決實際問題。
舉個例子,一開始小朋友數數的時候都是掰着手指1、2、3、4的數,老師會要求孩子觀察指頭和數字有什麼規律。數完十個手指頭後,有的孩子會發現數字的次序,有的孩子還說不出來。這個時候小棍上場了,小學必備的計數小棍接着數,再問問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這樣數嗎?因為2比1多1,3 比2多1,遵循這樣的規律,解決了數數的問題。
那還能怎麼數呢?還可以兩個兩個的數,五個五個的數,十個十個的數。通過這樣的學習,孩子會發現不同數法的規律。在認識鐘表的時候,一格5分鐘,五個五個數就很快。還有經典的小遊戲“數青蛙”,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青蛙的個數是1個1個數,嘴巴也是1個1個數,眼睛是2個2個數,腿是4個4個數。
再擴展一下,比如引導孩子推斷一下能容納2千觀衆的體育館有多大。直接來想象是比較困難的,如果拆分成自己的教室是不是就熟悉多了。一個教室一般容納50人,這個體育館的觀衆席就是40個教室的大小。這裡其實還有個坑,體育館除了觀衆席還包括比賽場地。所以在逐步推理過程中,孩子對抽象的數就有了直觀的感受,也學習了如何計算和估算。
最後,如何培養數感呢?其實在以上介紹數感時已經講到不少實際例子,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孩子對數的興趣。從生活中去感知、發現,多為孩子創造運用數的環境,在平等的交流中發展數感。重視簡單而基礎的加減運算,變着花樣的多數數,多借用直觀的建模來解決想象中的問題。除此之外,就是我們的耐心和堅持了。
對于數感,大家怎麼看,歡迎在留言區一起交流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