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班回家,總是看到女兒不做作業,而是在看電視和吃零食。這種學習态度讓我非常生氣卻又無從下手。 盡管每天上班前一再囑咐她,回家要第一時間做作業,她也好好答應我了,可每次都事與願違。
說好隻看一集動畫片,但看完一集她會說“我再看一集就去”,看着看着就停不下來,作業也不寫了,就這樣一直拖,直到吃飯的時候,她才意猶未盡地到餐桌上來吃飯。
讓孩子就這麼“赢”得了一個小時的時間看電視,真是心有不甘。 大多數家長在面對孩子這種情況的時候,都是以打罵的方式來解決,他們認為隻有打罵孩子才能起到警示作用,下次孩子就不敢了。 但這種粗暴強制的方式隻能解決表面的問題,并不利于孩子形成對自己的控制力,這種“他控”導緻的結果隻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或者懦弱。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孩子變得這麼沒有自制力呢?
1 孩子自制力差的3大根源
01 身心發展不成熟 孩子由于年齡還比較小,特别是在0-2歲時,往往表現出很強的沖動性,強調過的事情也未必會遵從規則。 等孩子到了3-6歲,他們的身心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過程。家長們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基本的任務,并逐漸教會他們系統地去完成。
但這個階段的孩子發展依舊不夠完善,他們在這個時期沒有内化的思維,也就是說,他們很難把外部規則内化為自己的需要。 所以,在這個階段,如果需要孩子進行一些學習活動,最好的方法還是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完成。
02 父母自身缺乏自控力 有句老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句話用來形容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再合适不過了。 我們都知道0-6歲的孩子有着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的行為大多都是學習家長的。 有些家長喜歡在餐桌上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孩子也會學着家長的樣子一邊吃飯一邊玩。 同樣的道理,如果家長本身就脾氣火爆,在家長的影響下,孩子也會變得缺乏耐心、脾氣暴躁,做錯了事情,就有可能亂扔東西,向家長發脾氣。
當孩子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時候,家長不能用打罵、以暴制暴的方式去解決。 家長應該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孩子脾氣不好的情況下用冷處理的方式去解決,并試着理解孩子的想法。
03 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親子溝通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溝通是促進親子關系的橋梁。 家長們看到孩子沒有學習時,往往上來就是一頓打罵或是說教,要不就是用散養的方式,對孩子不守規則的行為放任自流。
這種缺乏親子溝通的教育方式隻會讓孩子更難形成良好的自制能力。
家長隻有多和孩子溝通,才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做到對症下藥。
2 學好這三大原則,讓你的孩子自律起來 幫助孩子改正自制力差這一壞習慣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長們還得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以下三大原則,可以助家長們一臂之力:
01 把長遠目标具體化,增強它們的激勵性 電視、網絡、吃零食這些事情,對自制力不強的孩子來說是不可抗拒的誘惑,尤其是對孩子的學習有着很強的幹擾性。 家長們可以嘗試着将學習這一長遠目标具體化,循序漸進,并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以達到激勵孩子的效果。
比如針對孩子放學回家不做作業看電視這一現象來講,家長們可以嘗試着與孩子溝通,限制看電視的時間,如果孩子違反了規定,就做出相應的懲罰,扣掉孩子的零花錢,或者不給他們想要的玩具等。 當孩子看到自己因為看電視超過了時間而受到懲罰時,他們就會主動變得自覺了。
02 減少幹擾因素,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在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上都會非常積極,甚至可以堅持很久的時間。 在這個時候,家長們都不應随意打斷,而是讓孩子繼續專注地做好這一件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們不要把所有學習用具都一股腦兒地攤在孩子面前,以免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更不要在孩子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還要求孩子去做另外一件事。
此外,家長們可以在孩子完成一小部分學習任務以後,讓孩子适當休息,吃點東西,聽聽音樂,當作孩子認真學習的獎勵。
03 給孩子自主權,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事情 著名教育專家金文提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讓孩子獲得更多自由。 當你喊不動孩子的時候,是否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的管控是不是太多了? 在日常生活裡,家長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事情。比如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玩具,收拾自己的房間,管理自己的零用錢等。 鼓勵孩子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這樣既可以給予孩子自主權,也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個合理的規劃。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是一項漫長又艱巨的任務,家長要耐得住性子,用良好的心态與孩子好好溝通,也要忍得住說教,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間。 隻有掌握了正确有效的處理方法,才能讓孩子越來越自控、懂事、明理,也能讓彼此間的親子關系越來越融洽。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