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隻是單純地把質量當作“問題”,或當作一種就事論事的事而忽視了它背後所透射出的更加本質的問題。
悲劇就在于:我們選擇了錯誤,卻不知道我們到底錯在哪裡。
如果我們隻是用數量思維看待質量問題,把“質量問題”分成不同的等級,類似嚴重問題、中等問題和不嚴重問題等,那麼不用問,在其組織裡一定會充滿着博弈和争論,充滿了各種不同的會議和争吵,充滿了妥協和讓步。
一、主管應該在胸前戴一個什麼牌子?
我經常問一些企業的經理主管,甚至于高管:
“假如在我們的胸前戴一個牌子,上面隻能寫兩個字—中文或者英文正好都是兩個字,那麼這兩個字應該是什麼?”
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當然是些頭銜了一一經理、主管、主任,要不就是寫名字。”
這時我就會反問:“那要是總經理、董事長呢?或者三個字的名字該怎麼寫,四個字的呢?”
有的人思考了一下,告訴我:“寫控制、管理……”還有許多答案,可謂是五花八門。
就在這些經理主管絞盡腦汁地想答案時,我也會給他們一些啟發:“你們不要想得太複雜了,咱們返璞歸真。
作為一名經理或者一名主管,你是不是經常遇到下屬拿着問題來找你,問你該怎麼辦。
情況好一點的話,他們會給出一兩個解決方案,問你到底該用哪個。這個時候面對問題,你要給他什麼答案?”
啟發到這裡,經理主管們大多都會很快地給出答案一決策!對,就是決策,英文叫Decision-Making。
二、決策所遵循的兩個基本機理
那麼,請各位讀者思考一下,我們每一個決策,它背後有什麼樣的機理呢?
其實,我們天天都在決策,但是我們很多的時候都是在就事論事,而忽視了對決策背後機理的認知,對一個事物背後玄機的思考和把握。
确切地說,我們每一個經理、主管天天都做着許多的事情,都在進行着大大小小的決策,而決策所遵循的兩個基本的機理,第一個就是質量,第二個則是數量。
數量是什麼?1、2、3、4、5、6、7、8、9、10……,從1到n,而質量呢?它就是0和1。這是兩種非常不同和基本的思維,而其思維背後的邏輯就決定了我們到底該怎麼去看一件事情和怎麼去做一件事情。
我們經常說,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那麼,原則是什麼?就是“是”和“非”,就是“黑”和“白”,就是“善”和“惡”,就是“YES”和“NO”,也就是“0”和“1”。
而風格呢?很顯然,1、2、3、4、5、6、7、8、9、10…,就是一種數字的排列組合。
有了這樣的前提,我想大家就比較清楚了:當我們在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到底應該遵循着一種什麼樣的機理。
三、不能用數量的思維去解決質量的問題
我有時候也非常郁悶,因為所到之處,我聽到了很多人在訴苦、抱怨,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往往是在用數量的思維去解決質量的問題造成的。
大家想想,用數量的思維來解決質量的問題,結論隻有一個,那就是“會簽”和妥協,那就是一種“這不就是一道小小的劃痕嘛”的心理模式。
實際上,這不幸地掉進了我們中國人的“思維黑洞”一一那就是幾千年來基于“羊大為美”的概念所構建的崇尚大而蔑視小的“文化一心理結構”,換句話說,我們自古就會在骨子裡把一切美好的語言都給了“大”,而把所有的貶義詞都給了“小”。
由此所構建的模型,自然是大家習以為常、日用而難知的了。比如,遇事我們往往先分大與小,然後依據趨利避害的選擇法則,就把大化小這是大前提,小前提是小就會了,結論必然是不了也得了。
進一步說,當我們用數量去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它的背後所用的基本的原理和思維模型是基于數學和物理學的,是一種相對主義和“工具理性”的思維。而這樣一來,就很自然地杜絕和摒棄了絕對主義和“價值理性”的思考。
這也難怪,現代質量管理的産生就是因為引入了數學,把統計學作為了它的基石。
而我們知道,數學告訴我們:沒有絕對值的零,隻有無限地趨于零;物理學則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波動,沒有波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我們能做的隻是減少它的波動而已,給它一個區間、一個公差範圍而已。
這種數學和物理學的思維引發的最大弊端,就是我們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預先假定第一次就做對是不可能的,都預先假定一定會出現折騰、返工、重複勞動和修修補補這類事情。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隻是單純地用數學和物理學的思維也就是數量思維來思考和衡量問題,就會很自然地認為,出了質量問題是正常的、應該的,第一次不可能不出問題,因為它是有科學依據的。
顯然,如果我們隻是用這種數量思維看待質量問題,我們看到的就隻能是一些大啊小啊、嚴重程度啊、符合程度啊,等等。
我不知道在各位讀者的單位或企業裡頭,是否把“質量問題”分了不同的等級,像什麼嚴重問題、中等問題和不嚴重問題等,假如你們劃分了等級、劃分了程度,那麼不用問,在你們的組織裡一定會充滿着博弈和争論,充滿了各種不同的會議和争吵,充滿了妥協和讓步。
四、對質量,必須有一種清晰的态度
讓我們再看看質量思維。
這種思維非常簡單,要麼有要麼無,要麼符合要求要麼不符合要求,要麼合格要麼不合格。
一切問題在它眼裡是非常清晰的,有一條清晰的準則、清晰的要求和标準,來不得任何模糊不清的東西,一旦我們清楚了作為經理、主管背後的兩個基本的決策機理,那麼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們常說,所謂質量,實際上就是你對待它的一種态度。
我們必須對它有一種清晰的态度,不過,這時候再來看質量,實際上就更清楚地認識到:
一種态度的養成是一定需要一種環境的,而這種環境就是如何努力去營造一種“說到做到”的誠實信用的軟環境。
否則在數量的思維裡面去做質量,我們必定是會遭遇數量的博弈和打擊的。于是,所謂的“質量問題”往往就會被大家用諸多的借口給搪塞和“化解”過去了。
作者:楊鋼
-End-
【黃埔75期】
國際注冊質量總監高級研修班
克勞士比作為中國質量界“黃埔軍校”,23年來,培養近萬名企業家及高級質量經理人,并于2003年,創建并推廣首席質量官(CQO)制度。
本期國際注冊質量總監班(CQD)系國内首創,将中國質量總監的職業發展要求與Crosbyism的能力模型相結合,其知識體系經過大量的實踐檢驗,具備很強的可操作性,對實現企業增長和個人職業生涯進階具有重要意義,被業内公認為最有效、最系統的高級經理人培訓項目之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