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厲害的人都在這樣做》,通過《認知覺醒》這本書介紹了關于個人發展的五個方向:加強心理建設,包括保持耐心及戰勝潛意識;提升學習力;加強程序能力和不斷更新。今天,通過《好好學習》這本書,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如何“提升學習力”。
本書作者成甲,主業是做景區設計咨詢,與邏輯思維合作音頻節目《成甲說書》,被羅輯思維評為十位“全國最會學習的人之一”、“得到”最受歡迎的說書人。他通過這本書講述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臨界知識”這一重點,将零碎的知識打造成高效的知識體系。
在解釋“臨界知識”之前,先看看作者就學習心态和學習内容方面給出的幾點建議。
01 學習心态從學習心态上來說,要保持“綠燈思維”。我們每個人在遇到不同觀點或意見的時候,第一選擇是不是找各種理由反駁,下意識地采取“紅燈思維”,消極處理,習慣性防衛,而在成甲看來,遇到新觀點或不同意見,第一反應可以是一個疑問句:“這個觀點一定有用,我該怎麼用它幫助自己?”要區分清楚“我”和“我的觀點”,别人對我們觀點的質疑不代表對我們個人的質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我從小就學過,到現在也沒能真正做到虛心聽取别人意見,書中這個方式我認為可以一試。
同時,要以快為慢。也就是把慢功夫花在真問題上,書中引用了曾國藩率領湘軍時的方式:“結硬寨,打呆仗”,要把每一個問題以及關鍵節點吃透,不斷地問為什麼,去探尋背後的本質邏輯,慢一點不要緊,基礎紮實了,後面反而效率更高。
02 學習内容那麼,什麼是值得我們“結硬寨,打呆仗”的知識呢?作者認為,職場人的學習内容有三個方面:一是公共基礎課,也就是執行能力,主要是為了解決具體問題。這也是我們現在耗費時間最多的項目:PPT做不好就去學PPT,EXL不熟練就去學函數等等;二是專業必修課,指專業能力,主要是解決系統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把自己工作領域内的種種問題融合到一起,用系統思維去解決問題;三是通用必修課,指結構能力,主要就是這本書所說的,擴展臨界知識。這更像是探讨系統背後的底層邏輯,底層架構清晰了,反推上層,最終實現預見性認知,清晰了解整個系統的發展态勢,換句話說,就是掌握事件發展的“脈搏”。
03 臨界知識那什麼是臨界知識?成甲認為,臨界知識就是“更廣泛、更普遍地指導行動的重要而基本的規律”。因為世界是由簡單的基本規律決定的,複雜的系統是由于各個簡單規律相互影響而構成的動态系統,掌握基本規律,能夠幫助我們更有目的性和效率性地解決問題。書中列舉了幾種通用的“臨界知識”,選取其中一個:
複利效應:做事情A,會導緻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小時候我們都有這種經曆,通過努力學習某一科目取得好成績(事情A),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事情B),就更樂意去學習這個科目(B加強A),這個科目也就逐漸成為我們的專長。這件事情的背後推手就是複利效應。能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在準備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設計複利效應,不斷強化正向激勵,用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構建增強循環,不斷重複,等待增長拐點的到來。
也就是說,我們去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去解釋這個知識,這個基本原理就是“臨界知識”。這種方式也叫做“第一性原理”,最為成功的踐行者就是埃隆·馬斯克。地球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能源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如何通過可持續的方式生産和消費能源,基于此他成立了特斯拉和SolarCity,而影響人類生存的空間問題則促使他成立了太空科技公司SpacrX。
04 尋找臨界知識接着,作者給出尋找“臨界知識”的方式:
1.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什麼是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做這件事情讓你感覺很強大,或者對别人來說是工作的事情,對你來說則是樂趣和喜愛。
2.找到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
3.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
4.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者自己創造一個假設,并驗證它。當然,必須是合乎邏輯并可以實現的。
世界在發展中愈加複雜,可一切高樓大廈的搭建都是依靠底層支撐的。通過擴充自身的臨界知識,掌握底層架構,在底層架構的變動中了解整個系統的發展态勢,為個人前行指明方向。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