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專題分享:流程與業務架構

第十二期:流程與業務架構(上)

分享嘉賓:包立南 整理:王學婷

應該群友之邀,包立南老師與2019年12月26日晚8點,在網上做了“流程與業務架構”主題分享,分享内容摘錄整理如下:

一、流程層級結構 APQC的層級架構,分為五層。流程類别,流程組,流程,活動和任務,這是美國生産力質量中心(APQC)提供的一個标準框架。 實際操作可能很多情況下我們并沒有遵從這樣一個結構。流程層級結構不隻是 APQC 有這樣的标準,一些其他的軟件商,比如 ARIS ,也給出了相應的标準。

包老師的層級架構。經過很多實踐的總結,我們也總結了一套比較實用的标準,如下圖。與APQC的差别是,不是五層的結構,而是四層的結構。

在很多方法論中定義流程是有多層的,有主流程、子流程。有些方法論裡面認為流程還不止兩層,有更多層。也有的方法論流程不限層級數,它可以多層,流程的活動層,步驟層,任務層。

在我們定義的流程層級結構中,前三層叫業務框架,第四層叫流程。業務框架分别是頂層、業務域層、邏輯關系層。其中第三層邏輯關系層是可以有多級的,我們一般可以分兩級或者三級,就是L3-1,L3-2,L3-3。這樣下來流程框架的最底層,我們稱之為最小業務單元。最小業務單元形成一個列表,我們叫流程清單。流程清單就是流程的目錄。

然後再下面一層就是流程,流程隻有一層。如果流程有多層,那麼對于流程顆粒度的定義就會有一些困難。如果定義隻有一層,好處是顆粒度比較容易掌握。

流程就描述到了最細節的活動,是不可再分的。活動再分解是活動的具體步驟。這個步驟級的活動我們不再用流程來表達,可以用操作說明之類的東西來表達,而不用流程來表達。流程描述到最小顆粒度的标準是,它的任何一個活動,結束都有一個明确的對外的交付,每個動作都這樣一個結果,就是最小顆粒度。

這是我們定義流程的層級結構。不管是APQC的流程框架,還是我們定義的流程框架,盡管有些微小的差異,但根本原理是沒有區别的。這裡我們需要清楚的一件事是,雖然我們把它叫做流程框架,但是說到根本,它的上面幾層都不是流程,我們稱之為業務框架。

二、什麼是業務框架

業務框架,實際就是業務的組成結構。它代表着企業裡有多少業務功能,每個業務功能裡又有哪些具體的功能模塊構成。不管我們做了幾層,它都不到流程這個層級。因為很顯然,它們并沒有非常明确的邏輯關系,沒有嚴謹的前後順序,它們都是業務的結構。

這個道理就類似于,如果流程是道路的話,那麼我們最後是要畫一張道路的圖。但是因為這個地理區域面積非常大,道路複雜到了我們沒有辦法用一張圖來繪制所有的道路。比如全中國的道路沒法用一張圖來畫。那麼你就需要頂層一張中國地圖,然後再分下來是多少個省,省裡面再分哪一塊是北京,再分下來哪一塊是朝陽區,甚至還要再分到街區,最後你才能去畫道路。就像我們用的高德地圖或者百度地圖那樣,一層一層展開,最後看見道路。而上面的那些層級的地圖都看不見道路,它們就是我們說的業務框架。

業務框架也叫業務結構,就是從業務構成的角度來給企業建立了一個模型。什麼叫模型?聽起來好像很高大上的一個東西,實則模型就是構成要素的結構和關系的一種表達。

一個複雜的系統,我們都可以用一種結構和關系去表達它的某些要素。或者是一個側面,或者是一個維度,或者是一種要素。用結構化的方式去表達它的構成和關系就是在建造一種模型。比如你做一個飛機的模型,可以是一個實體的,也可以用電腦抽象出一個三維的結構模型。

流程的這種層級結構,我們用一個立體的圖形結構展現看起來更直觀。

如上面圖所示,我們就看到頂層、業務域層、邏輯關系層、流程層,逐層展開。在不同的方法論中,你可以給它們定義不同的名字。比如APQC中稱第一層為流程類别,而在Metastorm中稱之為價值鍊層(value chain)。在這張圖上我們很清晰地看到上面幾層都不是流程,就是業務結構。

從這個業務結構中引申出來另一個概念,也是我們今天讨論的一個主體,叫做企業架構。

三、什麼是企業架構

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簡稱EA。有很多組織給出了關于EA的概念,比如國際組織Gartner。我們并不想援引他們的概念,用中文的語境來解釋似乎更讓我們容易理解。

通俗地說,EA就是:對企業構成要素的結構和關系進行的模型化描述,用途是進行經營管理活動的策劃、分析以及信息系統開發。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頂層設計。通常這種企業架構的描述是基于一種要素或者幾種要素。

真實環境中的企業,它是立體的、多維的,構成要素也是非常複雜的,而且像一個生命體一樣充滿着變化。比如說人是一種要素,物是一種要素,錢是一種要素,流程是一種要素,數據是一種要素;從管理上來說,戰略是一種要素,績效是一種要素,風險是一種要素,質量是一種要素等等。我們描述企業的時候,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們總是從一個要素的角度出發,描述這種結構和關系,呈現企業架構的模型。

企業架構的曆史源于1987年,IBM的John Zachman提出了一個信息系統架構的框架。在這個框架裡,從信息、流程、網絡、人員、時間、基本原理六個視角構建了一個分析模型。雖然John Zachman當時并沒有用企業架構這樣一個詞來表達,但是後來人們認為這是企業架構的開端。因為不管我們後來做了怎樣的企業架構,都是從他這裡開始的思想延伸。

這是Zachman構建的企業信息系統架構模型。六個角度、六個描述構成的36個方格的矩陣。他在架構方法中說,每一個架構材料應該放在一個方格裡,并且隻能放在一個方格裡。然後所有方格都必須填滿,這樣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框架。

其實這個思想,跟我們前面講到做業務框架的思想方法是完全一緻的。遵循《金字塔原理》中闡述分類的基本原則——MECE的原則。意思是窮盡,不相容。構建業務框架,需要确保能夠覆蓋企業中的所有業務功能,同時又不能有任何的業務功能屬于一個分類,同時又屬于另一個分類,這就是MECE原則。首先要窮盡,第二是互斥。比如屬于生産的,就不屬于研發。這樣才能把企業裡真正的業務結構完整的表現出來。

後來把企業架構思想再進一步推進的是一個國際組織Open Group。大概九五年,他們發表了著名的TOGAF的框架。

其實TOGAF框架并沒有給企業的業務架構一個結構化的比較詳盡的解釋(它還不像那個APQC的框架,APQC把企業業務結構說得非常的詳細),但是TOGAF框架的優點在于它給出了這樣的一個圖形。


這個圖形其實是企業架構實現的藍圖,它給出了從企業業務架構到IT實現路徑的參考,這才是它的最大的價值所在。

四、流程 管理咨詢的流派

在這裡插一個話題,說說流程管理咨詢的流派。在中國的流程管理咨詢領域,基本上可分這樣幾種類型。

一種是從國外的軟件代理商而來,比如說博陽那一批就是ARIS的代理商,還有在北京有英國NIMBUS的代理商,等等還有一些其他的軟件代理商。這些軟件代理商吸收了國外軟件背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這一類的理念方法實是非常系統和結構化的。這個派别我們稱之為系統派。

還有一個派别就是傳統咨詢裡邊搞流程的,在咨詢圈兒裡比較多。通常他們會有一些方法論,具有本土的特色。他們更關注于用一些傳統咨詢的方式,并不借助于軟件。也并不把流程訴諸體系。而是就流程來說一些管理方法。他們總結了很多對于本土企業來說也很寶貴的經驗。這個派别我們稱之為本土派。

還有一個派别就是在廣東珠三角一帶,面向南方的民營企業。這個派别裡更傾向于一些具體方法的應用,包括精益。他們的流程咨詢實際更傾向于業務,幫助企業非常直觀的解決一些業務上的問題。這跟它們生存的環境有關系,因為像珠三角一帶都是民營企業比較多,企業規模通常不是非常大,而且民營企業的老闆非常注重實際。他們講究一個時效性,所以更多的時候你在珠三角一帶,不管是搞什麼專業的咨詢,如果你不懂企業現實業務的話,你就很難做。有很多老闆會直接問你,我的設備管理應該怎麼做?如何提高我生産線上的交檢合格率等等,都需要給出一些非常直觀的解決方案。

這是在我看來,中國流程管理咨詢的三個派别。

(未完待續……)

企捷,助力組織能力資産構建,成就未來企業!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