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孩子是隻流淚的蝸牛,當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就來讀讀這篇文章

凱叔講故事 2022-02-17 20:05

作者:芊和

來源: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也是深深地治愈。

當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來讀讀這篇文章00:0019:16 點上方綠标可收聽洞見主播素年錦時朗讀音頻

寒假本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可我家表妹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傷透了腦筋。

就比如,大年初七,表妹對8歲的小外甥有些生氣,孩子委屈地抹着眼淚,表妹也氣得臉色鐵青。

為什麼呢?因為孩子總是磨磨蹭蹭,耽誤了一大家子的行程。

表妹情緒崩潰地跟我哭訴:

“我感覺自己活不到晚年就會被孩子氣死,早上起床讓我叫了不下10遍,收拾東西穿衣服出門花了一個小時;
平時寫作業磨磨蹭蹭,上學不遲到的次數屈指可數,昨天教他一道數學題差點兒氣得我心髒病發作。
你說我該怎麼辦啊?” 看到表妹的樣子,我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為人父母,相信大家都因為孩子的拖拉、磨蹭問題生過氣,天生急脾氣的我,更是沒少為此和兒子發脾氣。

回想那每一個暴怒的瞬間,我不禁自己難受,也覺得自己傷害了孩子。

看着孩子委屈的樣子,作為父母我們怎麼會不心疼?

可每當緊急關頭,我們還是忍不住總嫌棄孩子慢。

其實,孩子也不想一直被我們催促。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孩子學習怎麼綁鞋帶,急得哭出了聲,才恍然明白:

孩子就像一隻流淚的蝸牛。

我們想讓孩子像兔子一樣飛快奔跑,卻忘了,孩子其實隻有蝸牛一樣的身軀,需要我們慢慢等他們長大。

01

  • 把孩子當蝸牛養,你會理解他們的不易。

作家張文亮曾經寫過一首散文詩叫《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汗,喘着氣,往前爬……” 第一次讀到時我不禁感歎,這不就像我和兒子嗎?

他是那隻慢騰騰的蝸牛,而我就是那個催他、唬他、責備他的人。

很多時候,并不是他不想做得快,做得好,而是他的能力隻有如此,拼盡全力也達不到我的要求。

三歲的他脫衣服用了十幾分鐘,我嫌棄他太慢,卻不知道解扣子這個精細動作,對他來說有多麼困難。

五歲的他總是做不到按時睡覺,我訓斥他磨蹭,卻不知道在6歲前的孩子心裡,根本無法建立起時間這個概念。

七歲的他每次寫作業專注不超過20分鐘,我被氣到發瘋,卻不知道這個年齡孩子的注意力,最多保持不過十幾分鐘。

以前我經常對他吼“你怎麼就像蝸牛一樣”,現在的我知道,其實,他就是一隻“蝸牛”。

因為,這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因為,他的大腦發育程度隻能讓他完成這件事情。

記得網上曾經有這樣一個新聞熱搜,一位父親躺在馬路中間哭求民警拘留,原因竟然是女兒做數學題,800減700等于900。

一位網友看到這個新聞,為此在知乎上感歎“父母教孩子有多難?”

而在高贊回答中,一位小學老師說出了真相:這麼大的孩子不會算這題很正常。

二年級的學生理解不了直角,是因為他們還沒學過角度,三年級的孩子不會計算20乘30,是因為他們沒學過兩位數乘法。

我們習慣用成人的标準來判斷孩子,卻忘了在他們小小的世界裡,有着自己的成長規律。

與其把孩子當兔子攆,不如把孩子當蝸牛養。

因為這樣你就會理解,他們的磨蹭,可能是因為能力不足,他們的墨迹,可能是天生的性格問題。

當我們不再因為孩子的“慢”責備他,訓斥他,反而就更能以平常心,和更科學的途徑解決問題。

02

  • 把孩子當蝸牛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自從把孩子當“蝸牛”養,我從心理上接受了他的“慢”,懂得了他的不同,我不再像以前那麼焦慮、着急,曾經那些壓抑不住的壞脾氣也被成功治愈。

我突然發現,原來孩子的“慢”,正是對父母的考驗,最終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接納孩子的“慢”,我發現優秀的孩子是愛出來的。

如果三年級的孩子寫作文,一個上午寫不出20個字,你會怎麼想?

“他一定是太磨蹭了,這孩子太笨了!”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這麼認為。

在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中,就有這樣一個叫校校的男孩,然而他的“慢”并不是因為笨和磨蹭,而是因為他先天的生理缺陷——閱讀障礙。

作為校校的母親,從開始的不理解到最終真正的接納,紀錄片中,這位媽媽的逐漸轉變讓我深受啟發。

她說:“孩子嘛,沒有這個問題,也會有那個問題,總有一款問題适合你!”

為人父母,我們就是在各種問題中一步步成長。

在真正了解孩子的同時,我發現盡了力的蝸牛,已經有着足夠多的閃光點,他們自律、真誠、足夠努力。

接納孩子的“慢”,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媽媽,等等我。”從超市買東西回家,短短15分鐘路程,在兒子的磨蹭中走了整整40分鐘,他一會兒蹲在地上看螞蟻,一會兒趴在草裡找昆蟲。

要是以前的我,早就因為他這麼慢大發雷霆了。

可現在的我,換了一個角度,我發現,原來他是這麼一個有好奇心的孩子,他對世界充滿了熱愛。

我發現當我改變了自己的心态,他反而更加聽得進去我的話了。

曾有心理學家分享過一個理論:如果你認為孩子有問題,很可能是問題出自于你自己身上。

很多時候,我們的催促,其實很可能隻是因為,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焦慮不安的。

接納孩子的“慢”,我對人生多了一份理解。

初為人母時,我信奉的教育理念是:“孩子一定要赢在起跑線。”

在對兒子的培養中,我更是拼盡全力,希望他處處領先。

可兒子平平無奇的資質,卻讓我不止一次嘗到失望的滋味,别人學東西一遍就會,可他卻得講兩遍才懂。

想想自己也曾是“學霸”,考上985保送研究生,可面對孩子比别人學得慢的事實真是無計可施。

直到我把孩子當蝸牛養,懂得了他為什麼很“慢”,我不再焦慮、攀比,而是對人生多了一份理解。

就像那個6歲背下新華詞典的北大教授,生了一個考倒數第一的女兒。

我終于意識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想要孩子真的快樂,就要知道每個孩子本就不同。

03

  • 把孩子當蝸牛養,擁有敢“慢”下來的勇氣。

養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是一個需要傾注大量耐心的過程。

過度焦慮、太多催促,隻會擾亂孩子成長的節奏,智慧的父母,都擁有敢“慢”下來的勇氣。

1. 孩子磨蹭時,用一些方法改變他的習慣。

就像有一句話說的:“孩子的磨蹭不是病,催促的家長才最要命”。

面對孩子的磨蹭問題,與其催促,不如試試這樣的方法:

給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用鬧鐘、手表等工具把時間“視覺化”,讓孩子建立起幾小時、幾分鐘的概念。

給孩子簡單明晰地布置任務。

因為孩子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還較差,當你發出一連串的指令,比如“擦桌子、收拾書包、穿鞋、趕緊出門”時,孩子的第一反應不是“我要快點”,而是“我到底要做哪個?”

所以,要把指令清晰化。

适當讓孩子體會一下磨蹭産生的自然後果。

當他上學遲到幾次被老師批評,自然就會明白自己應該提高速度。

2. 孩子落後時,給他一些成長的空間。

華文卡内基之父黑幼龍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父母很容易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差,就沒希望了。其實如果做到慢養,這樣的孩子将來可能更優秀。”

作為把4個孩子全部送進名牌大學的父親,黑幼龍在孩子的教育中,始終堅持“慢養”的教育理念。

老二立國,從小就是“混世魔王”,小時候考0分,黑幼龍安慰他:“下次你就會進步。”

高二成績還沒起色卻想當垃圾車司機,黑幼龍覺得沒什麼不可以,即使在外邊闖禍,黑幼龍教育了孩子之後還是跟他說:“沒關系,我們可以慢慢改。”

在父母的耐心和包容中,本來最不被看好的立國,居然變身業界精英。

孩子落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妨多給他們一些時間,靠自己探索,得到紮實的教訓,必定走得更穩。

3. 慢如蝸牛,也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前段時間,一篇《我們的天才兒子》的文章在全網刷屏,文中,患有抑郁症的天才翻譯家金曉宇的故事讓人動容。

童年時左眼意外失明,青年時又患上躁狂抑郁症,曾經成績優秀的金曉宇,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樣讀書、工作、成家。

可父親金性勇和母親曹美藻卻用非同尋常的理解和接納,默默守護着兒子。

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也是深深地治愈。

雖然命運給了這家人諸多磨難,但父母不急不躁、堅韌不拔的愛,治愈了兒子,最終成就了天才翻譯家的人生。

就像《孩子,你慢慢來》中寫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願每一個父母都能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用愛陪伴孩子的一生,讓這隻緩慢的蝸牛,能夠幸福快樂地長大。

願天下父母都能帶着一顆養蝸牛的心,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

被愛澆灌的孩子,必定走得更穩、更遠。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