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用“系統思維”尋找家庭教育問題根源

.

不少“學霸”父母、職場成功人士,卻對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束手無策。我們身邊,這類故事不勝枚舉。

家庭教育為何難倒了父母?或許要從家庭教育的思維模式入手來追根溯源。上海平和雙語學校校長萬玮将大多數父母的教育模式,總結為6種思維模型。通過建立更有邏輯,結構化、科學化的思維框架,找到家庭教育“黑匣子”内部的秘密。

——編者

■萬玮

朋友老李讀中學的女兒最近出現了一些問題:孤僻,厭學,不願與人交往,不願到學校上學。老李理工科出身,在互聯網公司工作。個人職業很有成就,對孩子的教育卻無可奈何——老李最近向我發出了求助。他的問題正是很多家庭的困擾,我認為,可以用6個思維模型來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模型1

思考家庭教育的期待與支持

有人用兩個維度來衡量家庭教育,第一個維度是支持,第二個維度是期待。這樣,家庭教育就分為四種類型:低支持低期待,低支持高期待,高支持低期待,高支持高期待。

低支持低期待,即放任不管型。我們上一代人大多數接受的是這類家庭教育。因為家中兄弟姐妹多,父母忙于生計,顧不上管孩子,孩子就在十分寬松的環境下生長,“自生自滅”。

低支持高期待,即專制權威型。《紅樓夢》中的賈寶玉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隻怕一個人,那就是他父親賈政。賈政對賈寶玉的家庭教育就是這一類型,要求極高,動不動就大喝“孽障”“畜生”。而賈寶玉隻要聽到父親召喚,就如同“被雷劈了一般”失魂落魄。我們身邊有些父親跟賈政類似,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孩子一旦成績不好,就大發雷霆。

高支持低期待,也稱之為春風化雨型。賈府裡其他人對賈寶玉實施的就是這樣的家庭教育,以賈母為甚。這種類型通常被認為會産生溺愛縱容的後果,但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

高支持高期待,稱之為“虎爸虎媽”型。有一些全職家長,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要求也極高。許多人推崇這種家庭教育模式,認為這将會帶來孩子的“幸福成長”,其實,這也要因人而異。

“你屬于那種類型?”我問老李。他想了想說,孩子媽媽應該是高支持高期待,他屬于低支持高期待。

我點點頭說,“基于你女兒的狀況,你和夫人不妨試一試高支持低期待。”

模型2

教育甯可無效,也不能起反作用

老李說,女兒特别喜歡玩手機,可他尤其不能容忍她吃飯的時候看手機。當然,老李說了女兒也不聽。有一次,他實在忍不住,把女兒的手機砸了。

“然後呢?”我問。

“她一個月沒跟我說話。”老李說,語氣中帶一些懊惱,也有沮喪。

以教育的結果來論,我們的教育可以分為“正數”教育,“零數”教育,“負數”教育。

許多時候,家長操之過急,求勝心切,結果适得其反,不但未能收到成效,反而帶來嚴重後果。老李砸了女兒手機這件事,就是“負數”教育。

在不能做到“正數”教育的情況下,甯願無效,也不能起到反作用。也就是說,如果家長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有所作為,甯願不作為,也不要亂作為。

模型3

教育仿佛黑匣子,無法簡單歸因,隻能不停試

老李是工程師,善于歸因。但是教育的問題太複雜了,無法簡單歸因。

有些孩子成長得很好,家長做經驗分享,你可以照搬他的經驗嗎?不能。

因為他們介紹的經驗與孩子的成長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個無法證明的命題。你無法找到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對比實驗。即便是一個家庭裡的同卵雙胞胎,個性也有明顯差異,因此,所謂的成功教育模式,往往無法證僞。

甚至在低支持低期待的家庭,也能飛出“金鳳凰”。我有一個同事,就是這樣的。孩子考試年級第一名,學校讓家長介紹經驗,可他連孩子讀幾年級都搞不清楚,怎麼介紹?!

因此,我們常常把孩子看成是一個黑匣子,并不清楚黑匣子裡面的運作機制。我們隻能嘗試不同的輸入,看看會有怎樣對應的輸出。

老李說,黑匣子他熟悉。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就是這種模型,不斷用大數據“喂”它,最後試出合适的參數,得出足夠有效的模型。但是為什麼是這個參數,我們并不知道。每個孩子的模型參數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敏感,有些孩子皮實。不同的孩子,我們隻能不停地試。

模型4

教育的共性是讓孩子自驅式成長

“難道教育沒有共性可言嗎?”這是老李抛出的又一個問題。

“當然有共性。”我的看法是:我們有一個相對而言大多數人都認可的模型,叫做自驅式成長。

人的黑匣子裡有一個發動機,心理學裡稱之為“動機理論”。我們研究人的行為,首先要研究其動機。“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這個觀點就是基于動機理論。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許多人跑到一半就不跑了,失去了動力,發動機熄火了。縱觀我們的一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畢竟短暫,大部分時間都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因此,我們現在更強調激發孩子内在的動機,讓孩子内心的發動機動力十足,在非常惡劣的情況下也不會停止。最好能夠愈挫愈勇,遇強更強。

根據老李的描述,她的女兒應該還是有内驅力的,女兒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有焦慮,自己又不做改變,父母說多了她又生氣。

像這樣的情況,孩子其實很可能正陷入泥沼之中,想掙脫出來,但憑借自身力量又做不到。我對老李說:“她其實很需要你們的支持,但是你們不懂她。你們給的她不需要,她需要的你們沒有給。她需要的是你們用無條件的支持,喚醒她内心的力量。”

模型5

教育需要鏡與燈的思維

“那我到底應該怎麼做?”老李問。

我給出的建議是:父母需要首先向“内”看。要關注孩子,就先關注自己。

2021年寒假之後的全校教工大會,我曾做過一個主題為“鏡與燈”的開學演講。在演講中我提到,有兩種人生态度,一種是鏡,一種是燈。鏡顯示真相,燈指示方向。

孩子是獨立的生命體,因我們而來,又終将離我們而去。每個孩子都有其自身的命運,如果能遇到不斷反思、終身成長的父母,是他們的造化。

“對孩子的教育,你很有無力感,是不是?”我問。

老李點點頭。

這是不少家長的無奈。家長的職業生涯很順利,但不代表父母就是完美的。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如果我們不是把孩子當做教育的對象,而是看成映射出自身缺點的一面鏡子,我們其實應該對孩子充滿感恩之心。”

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是同事、下屬乃至領導不會直接指出我們的缺點,但是孩子會。如果我們執迷不悟,孩子會用各種方式提醒我們。

鏡子用來照自己,燈用來溫暖他人,照亮他人。

模型6

微小的變動也會帶來家庭系統的變化

老李似有所思。

其實,家庭是一個系統。系統的一部分出問題,根源可能在另一個地方。中醫就是一種系統思維,因此,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對老李說:“你女兒的問題,根源可能在你和你夫人身上。你也不要抱怨你夫人,你不能改變她,你隻能改變自己。”

系統思維的奇妙之處在于,當你改變系統裡的任意一個部分,整個系統都會發生改變。而當孩子出現問題是,很有可能需要改變提升的,正是父母本身。

如果将爸爸、媽媽、孩子看做天體物理學中的“三體”,這将是一個極不穩定的系統,任何系統内外的微小改變都會帶來不可預知的結果。

壞處是,建立一個有穩定預期的模型很難;好處是,在任何一個局部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也會帶來出乎意料的反饋。

我答應老李,如果他女兒不反對,我願意抽時間跟他女兒聊一聊。跟她聊的重點,将會是一個人如何自立自強。家庭無所謂好壞,也無法選擇,應将所有的經曆與際遇,當做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滋養。

(作者為上海平和雙語學校校長)

.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