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長按“”給我一個“太棒了”,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太陽病
一、太陽病的意義
在患病的初期,由于機體在大腦皮質的作用下,欲把病毒從上半身廣大體表以發汗的形式排出于體外。但每因自然良能的有限,競至不得汗出,乃徒使淺在體表(膚表)的毛細血管或動脈充血,以緻體溫高度郁于體表不得外散,而發作一系列的特有征狀——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就是太陽病的特征。凡病若現此證候時,便命名為太陽病。
二、太陽病的三大類型
中風:凡太陽病,若發熱、自汗出、惡風、脈緩的,統屬此類。
傷寒:凡太陽病,無論發熱與否,若無汗、身疼、腰疼、骨節疼痛、脈緊的,統屬此類。
溫病:凡太陽病,若發熱而渴,不惡寒的,統屬此類。
三、太陽病的治療原則
1.桂枝湯證: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者,為應用本方的正确适應證。但有以下情形之一時,亦可用本方。
①病人經常自汗出者;②病人髒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者;③太陽病下之後氣上沖者;④汗、吐、下後,仍頭痛或身疼,脈浮者(外不解者)。
方: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炙甘草二錢,生姜三錢,大棗四枚。
水煎溫服,服後啜粥,覆以取微汗。
2.麻黃湯證:頭疼、發熱、身疼、腰疼、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為應用本方的正确适應證。但有以下情形之一時,亦可用本方。
①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②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者;③太陽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緻衄者;④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
方:麻黃三錢,桂枝二錢,杏仁三錢,甘草二錢。
水煎,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再内餘藥煎取一杯,溫服,服藥後蓋棉被取微似汗。
3.葛根湯證:項背強急,發熱、無汗、惡風、身疼痛,為應用本方的正确适應證。但下利證而發熱、無汗、惡寒者亦可用本方。
方:葛根四錢,麻黃三錢,桂枝二錢,芍藥二錢,生姜三錢,大棗四枚,甘草(炙)二錢。
4.大青龍湯證:發熱、惡寒、脈浮緊、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者,為應用本方的正确适應證(以下簡稱确證)。但水氣郁于體表,而為脈緩、身重、乍有輕時者,亦有應用本方之機會。
方:麻黃六錢,桂枝二錢,杏仁二錢,炙甘草二錢,生姜三錢,大棗四枚,生石膏二至六兩。
5.小青龍湯證:表不解,心下有水氣,而發咳喘者,為本方确證。
方:麻黃、桂枝、芍藥、細辛、幹姜、炙甘草各三錢,半夏五錢,五味子五錢。
6.麻杏石甘湯證:汗出而喘或渴者。
方:麻黃四錢,杏仁二錢,石膏二至六兩,甘草(炙)二錢。
7.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桂枝、麻黃二方證的合并證者,為本方确證。但發熱惡寒如瘧狀,而面色泛赤、無汗、身瘁者,亦可用本方。
方:桂枝一錢七分,芍藥一錢,生姜一錢,大棗二枚,炙甘草一錢,麻黃一錢,杏仁一錢。
8.桂枝二麻黃一湯證:桂枝湯證多,麻黃湯證少的合并證,并具形如瘧,日再發者,可以本方小發汗。
方:桂枝一錢五分,芍藥二錢,生姜二錢,大棗二枚,炙甘草一錢六分,麻黃一錢,杏仁一錢。
9.桂枝二越婢一湯證: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為本方确證。
方:桂枝一錢,麻黃一錢,芍藥一錢,甘草一錢,生姜一錢半,大棗二枚,生石膏一兩半。
10.有關桂枝湯的加減方證
依原方證的症狀變化,而為藥味或藥量的增減者,均屬之。今諸一述之于下:
(一)桂枝加桂湯證:此為桂枝湯原方,僅增量桂枝,故以桂枝湯證而上沖更為劇甚者,為應用本方的适應證甚明。
(二)桂枝加葛根湯證:考葛根主治項背強直拘急,故本方适應證,當為桂枝湯證而項背發強直拘急者。
(三)桂枝加附子湯證:此為桂枝湯原方,加治陰證之附子,治桂枝湯證而有陰證之機轉者。
(四)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桂枝湯證而發微喘者。
(五)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就新加藥物觀之,則本方應為桂枝湯證而脈沉遲,心下痞硬,并身疼痛,和嘔較甚者。
(六)桂枝去芍藥湯證:桂枝湯證而腹氣虛,脈促胸滿者。
(七)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證:桂枝去芍藥湯證,而更有陰證的機轉者。
(八)桂枝附子湯證:此即桂枝去芍藥加附子而更增量附子之變局,故治上方證,而轉入陰虛證較甚者甚明。論中所示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脈浮虛而澀者,其亦是虛證,而陰陽表裡相半之例可知。
(九)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湯證:主桂枝去芍藥湯證,而小便不利者。
(十)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蛎湯證:就新加藥物考之,則本方證當為桂枝去芍藥湯證,而又胸腹動甚,驚狂不安者。
(以上因系桂枝湯加減藥味組成之方劑,方劑可按原方求之,故略方不錄。)
11.有關葛根湯的加減方證:本方隻有加半夏一則如下。
葛根加半夏湯證:即為葛根湯證而嘔者。
四、發汗劑的禁用
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得發汗:
1.咽喉幹燥不可發汗;
2.淋家不可發汗;
3.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
4.衄家不可發汗;
5.亡血家不可發汗;
6.汗家不可發汗。
五、表證與裡證的關系
太陽病失治或誤治,每傳入裡而發陽明病亦有表裡同時發病,謂太陽陽明合病亦有太陽病未罷,即并于陽明而發二陽并病。無論合病或并病,見有表證在,必須先解表然後攻裡,此為定法,見于本篇的方證,有以下數則。
1.白虎湯證:大煩渴,惡熱不惡寒,脈洪大或浮滑,熱結于裡而猶未實者。
方:生石膏三兩,知母六錢,炙甘草二錢,粳米一撮。
2.白虎加人參湯證:為白虎湯證而津液虛,心下痞硬者。
方:即上方加人參三錢。
3.調胃承氣湯證:胃不和,大便硬,而有急迫證者。
方:大黃四錢,炙甘草二錢,芒硝五錢,少少與溫服之。
六、表證與半表半裡證的關系
太陽病失治或誤治,亦每傳入半表半裡而發少陽病,無論太少合并病,隻能以太少雙解為治,或治從少陽,不得發汗以攻表。若陽明少陽合病或并病,亦隻能為陽明少陽雙解之治,或竟治從少陽,不得下以攻裡。三陽合病或并病,亦宜治從少陽,此為定法。見于本篇的有以下各方證。
1.小柴胡湯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但此四證有一即可,不必悉具。
方:柴胡八錢,黃芩三錢,人參三錢,甘草三錢,生姜三錢,大棗四枚,半夏五錢。
2.大柴胡湯證:為小柴胡湯證嘔劇而腹滿痛者,或滿大實疼者(加大黃)。
方:柴胡八錢,黃芩三錢,芍藥三錢,半夏五錢,生姜五錢,枳實四錢,大棗五枚,大黃二錢(一方無大黃)。
3.柴胡加芒硝湯證:為小柴胡湯證而兼有芒硝湯證者。
方:即小柴胡湯加芒硝二錢。
4.柴胡加龍骨牡蛎湯證:為小柴胡湯證,胸腹悸動,煩驚身重,二便不利者。此乃少陽證誤下或燒針,使邪陷于裡。
方:柴胡四錢,黃芩一錢半,生姜一錢半,半夏二錢半,人參一錢半,大棗二枚,桂枝一錢半,茯苓一錢半,大黃二錢,鉛丹一錢半,龍骨一錢半,牡蛎一錢半。
5。柴胡桂枝幹姜湯證:小柴胡湯證,渴而不嘔,胸腹動煩,而上沖急迫者。
方:柴胡八錢,桂枝三錢,幹姜二錢,花粉四錢,黃芩三錢,牡蛎二錢,炙甘草二錢。
柴胡桂枝湯證:應為小柴胡湯證和桂枝湯證的合并證。
方:桂枝一錢半,芍藥一錢半,生姜一錢半,大棗二枚,柴胡四錢,黃芩一錢半,人參一錢半,半夏二錢半,炙甘草一錢。
七、表證與停飲的關系
太陽病固以發汗為治療原則,但是裡有停飲,必須兼逐水,表始得解,如前之小青龍湯證及桂枝去芍藥加苓術證,即屬其例。假如不兼逐水,或汗或下,不但病不去,且每因激動裡水發生諸多病變。見于本篇的方證有以下數則:
1.苓桂術甘湯證:心下逆滿、氣上沖胸、頭眩心悸、小便不利或頻數者。
方:茯苓四錢,桂枝三錢,白術二錢,炙甘草二錢。
2.苓桂棗甘湯證:臍下悸、攣急上沖、欲作奔豚者。
方:茯苓八錢,桂枝四錢,炙甘草二錢,大棗五枚。
3.苓桂姜甘湯(即茯苓甘草湯證)證:為心下悸、上沖而嘔者。
方:茯苓二錢,桂枝二錢,炙甘草一錢,生姜三錢。
4.五苓散證:表不解、煩渴、小便不利、或飲水則吐者。
方:豬苓三錢,白術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五錢,桂枝二錢。
5.真武湯證:心下悸、頭眩、身啁動、振振欲僻地、腹疼、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嘔咳者。
6.茯苓四逆湯證:心下悸而煩、小便不利、身日lj日動、厥逆惡寒、汗出不止、或下利者。
方:茯苓四錢,人參一錢,生附子一錢半,甘草二錢,幹姜一錢半。
八、表證與虛寒的關系
其人素虛多寒,患太陽病時,常使表證為候不備,且每為陰陽表裡互見之證,治宜随證先扶其虛,再治其表,但亦有救裡解表合治一方者,并表證誤治失治,亦每使轉為陰虛證,見于本篇此類的方證有以下數則。
1.桂枝甘草湯證:本方的适應證,為心下悸、上沖急迫、欲得按者。
方:桂枝一兩二錢,炙甘草六錢。
2.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證:為桂枝甘草湯證而胸腹有動或煩驚者。
方:桂枝一錢,炙甘草二錢,牡蛎二錢,龍骨二錢。
3.小建中湯證:主治裡急(腹部拘急)、腹急疼、或心中悸而煩者。
方:桂枝三錢,炙甘草二錢,大棗四枚,芍藥六錢,生姜三錢,饴糖一兩。
4.芍藥甘草湯證:主治拘攣、急迫者。
方:芍藥六錢,炙甘草六錢。
5.芍藥甘草附子湯證:應為芍藥甘草湯證而兼有附子證者。
方:芍藥三錢,炙甘草三錢,附子一錢半。
6.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證:主治胸腹滿而嘔者(氣滿氣脹)。
方:厚樸八錢,生姜八錢,半夏五錢,炙甘草二錢,人參一錢。
7.炙甘草湯證:主治脈結代、心動悸而為陽虛證者。
方:炙甘草四錢,生姜三錢,人參二錢,生地一兩六錢,桂枝三錢,阿膠二錢,麥門冬五錢,麻仁五錢,大棗十枚。
8.甘草幹姜湯證:主治煩躁吐逆而厥者,或多涎唾、眩而小便不禁者。
方:炙甘草六錢,幹姜三錢。
9.四逆湯證:主治四肢厥逆、下利、惡寒、身體疼、口中和、脈微弱者。
方:炙甘草二三錢,幹姜二錢半,附子二錢。
九、表證與瘀血的關系
其人有潛在的血毒,由于患太陽病,常發作瘀血證,如表證猶在,必先解表方得下其瘀血。此亦治病定法,見于太陽篇的,有以下各方證。
1.桃仁承氣湯證:小腹急結,上沖”如狂”屬于瘀血證者。
方:桃仁二錢半,大黃四錢,桂枝二錢,炙甘草二錢,芒硝二錢。
2.抵當湯證:陳久的瘀血證,其為候:
①少腹硬滿、小便自利、發狂者。
②善忘、少腹雖硬、大便反易而色黑者。
③脈數、善饑、不大便者。
方:水蛭十個,虻蟲十個,桃仁七個(碎),大黃三錢。
3.抵當丸證:證同湯,此為重證,取緩治之法。
方:水蛭二十個,虻蟲二十個,桃仁二十五個,大黃九錢。
分四丸,每付煮一丸,連渣服。
十、表證與虛熱的關系
虛熱為實熱的相對名詞,即胃腔空虛,未有陽明實熱之意,乃陽證,非陰證。此多由于汗下後表解而遺熱不除,因緻津怯内轉之病,本篇計有以下各方證。
1.栀子豉湯證:心中懊,陬、煩熱不得眠、或胸中窒、或心中結痛者。
方:栀子二錢半,香豉六錢。
2.栀子甘草豉湯證:為栀子豉湯證而有急迫證者。
方:栀子二錢半,炙甘草三錢,香豉六錢。
3.栀子生姜豉湯證:為栀子豉湯證而嘔者。
方:栀子二錢半,生姜八錢,香豉六錢。
4.栀子厚樸湯證:心煩、胸腹滿、卧起不安者。
方:栀子二錢半,厚樸六錢,枳實四錢。
5.栀子幹姜湯證:身熱微煩、而嘔惡、或下利者。
方:栀子二錢半,幹姜三錢。
十一、表證與下利證的關系
太陽病不解,每使病毒内迫,而發作下痢,亦有誤于下,而發為脅熱痢,或腸虛脫下利等證,除見于其他類證外,尚有數方證列述于下:
1.葛根黃芩黃連湯證:心下痞、脈促下利不止、或喘而汗出者。
方:葛根一兩二錢,黃芩四錢,黃連四錢,炙甘草三錢。
2.桂枝人參湯證:上沖急迫、心下痞硬、而下利不止者。
方:桂枝四錢,炙甘草四錢,白術三錢,人參三錢,幹姜三錢。
3.黃芩湯證:下利而腹拘急、心下痞者。
方:黃芩三錢,芍藥二錢,炙甘草二錢,大棗四枚。
4.黃芩加半夏湯證:為黃芩湯證而嘔者。
方:即上方加半夏五錢,生姜三錢。
5.赤石脂禹餘糧湯證:本方證為腸滑脫所緻下利不止者。
方:赤石脂、禹餘糧各一兩六錢。
十二、表證與結胸證的關系
太陽病,下之若早,每緻結胸之變證。然亦有自發的結胸證,故猶不得一概而論。無論由于其誤治或自發,其為水熱結于胸廓之為病則一,就為證之輕重緩急,以及結實程度的深淺,可分為大小結胸兩種類型。茲述其各别方證如下,以示其為治之各有不同。
1.大陷胸湯證:病毒結于胸廓、心下滿硬疼、而有裡實之候者。
方:大黃四錢,芒硝三錢,甘遂末三分。
先入大黃,後芒硝,後甘遂,得快利,勿再服。
2.大陷胸丸證:為結胸、心下硬滿疼、而項亦強者。
方:大黃三兩,芒硝二兩,杏仁二兩,葶苈子二兩。
搗為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甘遂末三分,白蜜半匙,水一杯,煮半杯,溫服,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以下為度。
3.十棗湯證:心下痞滿硬、而胸腹掣疼者。
方:芫花、甘遂、大戟各等份。
各别搗為散,先煮大棗十枚,去渣納藥末,強人服八九分,赢人服五六分,平旦溫服,若下少病不除,明日更服,加三分,利後糜粥自養。
4.白散方證:毒結胸中、痰涎息迫者。
方:桔梗三錢,巴豆一錢,貝母三錢。
為細末。以白飲和服八分,赢者減之,病在膈上者必吐,在膈下者必利,若下多不止,飲冷水一杯即止。
5.小陷胸湯證:毒結于心下、按之則痛者。
方:黃連二錢,半夏五錢,栝樓仁七錢。
十三、表證與痞證的關系
此亦如結胸,或由于太陽病的誤治,或自發的心下痞塞的一類病見于本篇的有以下各方證。
1.大黃黃連瀉心湯證:主心下痞、按之濡而煩者。
方:大黃三錢,黃連一錢半。
以沸水漬之,少時去滓,溫服。此方加黃芩一錢半,名瀉心湯或三黃湯,治略同。
2.附子瀉心湯證:主瀉心湯證而有附子證者。
方:大黃三錢,黃連一錢半,黃芩一錢半,附子一錢半。
以沸水漬三黃,少時去滓,另煮附子取汁,合溫服。
3.半夏瀉心湯證:主嘔、心下痞硬、腸鳴、或下利者。
方:半夏六錢,黃芩三錢,黃連一錢,人參三錢,大棗四枚,幹姜三錢,炙甘草三錢。
4.甘草瀉心湯證:主為半夏瀉心湯證,而有急迫的劇烈證者。
方:即半夏瀉心湯增重甘草用量至四錢。
5.生姜瀉心湯證:主為半夏瀉心湯證,而幹噫食臭、下利者。
方:即半夏瀉心湯幹姜減量成一錢,而加生姜四錢。
6.旋覆花代赭石湯證:主為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
方:旋覆花三錢,代赭石二錢,人參二錢,半夏六錢,生姜五錢,大棗四枚,炙甘草三錢。
7.黃連湯證:主為心煩、心下痞硬、腹中痛、欲嘔吐者。
方:黃連三錢,半夏六錢,人參二錢,桂枝三錢,幹姜三錢,大棗四枚,甘草三錢。
8.瓜蒂散證:主為毒在胸中、胸中痞硬、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者。
方:瓜蒂、赤小豆各等份。
為細末,混合之,另煮香豉,作稀粥去渣,取藥末五六分,合粥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十四、表證與風濕的關系
其人體虛氣弱,每緻水氣郁滞于體表(靜脈毛細血管郁血影響體液通透之結果),如患感冒,則易發生風濕相搏證,而使桂枝證的為證不備。且由于體虛,乃為陰陽錯綜的見證,前之桂枝附子湯證即屬此類,本篇尚有類此方證二則如下:
桂枝附子去桂加術湯證:主桂枝附子湯證大便硬、小便自利、而不上沖者。
方:白術四錢,炮附子三錢,生姜三錢,炙甘草二錢,大棗四枚。水煎溫服,初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許複服之,三服盡,其人如冒狀,勿怪,此以附子、術走皮中,逐水氣未清除,故使之耳。
甘草附子湯證:本方由桂枝甘草湯加附子白術而組成,主:雖為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但必另有上沖、心悸證可知。
方:炙甘草二錢,附子二錢,白術二錢,桂枝四錢。
水煎服,得微汗則解。
按:上述二方之治驗實例甚少見,故無從證引。不過日人桂枝加苓術附子湯,純由桂枝附子湯及此二方所悟出,故該方的治驗實例中,不無為此類似之治療作用,可參考。
陽明病
一、陽明病的特征
陽明病的特征,可由裡外兩方面來辨認,即:①腹證,為胃家實。②外證,為身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就是說,凡診得胃家實、或若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時,便稱為陽明病
二、陽明病的病理概述
機體在大腦皮質主導作用下,把病毒驅集于腸胃之裡,欲借排便功能将其驅逐于體外,隻以自然良能的有限,而在病毒與機體相互問的作用下,反緻大便秘結或滞下,乃發胃家實的陽明病
三、陽明病的三因二類
太陽并少陽病的誤治或失治,均可轉屬陽明病,并另有所謂直中的陽明病,故有太陽陽明、少陽陽明和正陽陽明三種不同的患病原因,而稱為陽明病的三因。無論原因如何,凡初發病,若能食者名中風,不能食者名中寒,此即陽明病的兩大類别。
四、陽明病的治療原則
由于以上病理的說明,機體欲自大便排除病毒,反在病毒與機體二者問相互作用下,促成熱亢津虛的裡實證,中醫以利熱、存津、瀉下劑以治本病,正适應機體的自然要求,而達成全面的原因療法,有關此類方劑,計有以下數例:
1.調胃承氣湯證:(已見于太陽篇,茲不重述,可參閱)。
2.小承氣湯證:以厚樸、枳實寬脹去滿,大黃功能催大便,故就藥物的配合解之,本方證的适應證當為:腹脹滿,而大便不通者。
方:大黃六錢,厚樸三錢,枳實三錢。水煎溫服。
3.大承氣湯證:于小承氣湯内又加化結峻下的芒硝,并于厚樸、枳實又增大其量,不但寬脹去滿較有力,而攻堅破銳亦非前方所能及,故其主治當為:腹堅滿、大便結硬、或滞下臭惡者。
方:大黃六錢,厚樸一兩二錢,枳實七錢五分,芒硝四錢。
4.麻子仁丸證:本方為潤燥通便劑,主津液虛無充實病毒而大便秘者。
方:麻子仁六兩,芍藥二兩四錢,枳實二兩四錢,厚樸二兩四錢,大黃二兩八錢。
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知為度。
五、陽明病的清法
陽明病隻無形之熱邪内結,而無俱形之結實為候,宜以寒涼清肅之方劑治之。見于本篇者,有以下數則:
1.虎湯證。
2.白虎加人參湯證。
3.栀子豉湯證。
以上方證,均詳于太陽篇,故不重贅。
六、陽明病的蓄血證
應以驅瘀為治,而見于本篇的隻有抵當湯一則。因詳于太陽篇,故亦不重贅。
七、陽明病的水毒為病
陽明病雖以熱亢津消為病根,利小便本所當禁,不過亦有水毒為病之變,利尿劑亦有時不得不用。見于本篇的有以下二則:
1.五苓散證:已詳于太陽篇,不再解。
2.豬苓湯證:主為小便不利、或頻數、或淋漓膿血、或尿道疼而渴者。
方:豬苓、茯苓、澤瀉、阿膠、滑石(碎)各三錢。
九、太陽陽明合病并病少陽陽明合病并病
太陽或少陽轉屬陽明病,若太陽或少陽證未罷者,仍需先解表,或半表半裡,然後再治其裡,故于本章乃有麻黃、桂枝及小柴胡等方證之論述。因均于太陽章詳述過,故此從略不釋。
十、裡證的變化
病之由外傳裡,每随個人的體質不同,或因熱化而為實證,或因寒化而為虛證,故治實當慮其虛,治熱需當慮其寒,見于本篇之虛寒方證有以下二則:
1.四逆湯證:已詳見于太陽篇,茲從略。
2.吳茱萸湯證:就師論及組成藥物觀之,則本方證當為嘔惡、胸滿、心下痞硬、或頭疼、或腹疼者。
方:吳茱萸五錢,人參三錢,生姜六錢,大棗四枚。
少陽病
一、少陽病的特點
口苦、咽幹、目眩。
二、少陽病的發生
由于太陽病的傳入或自發的兩種病由。
三、少陽病的兩大類型
1.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
2.少陽傷寒:脈弦細、頭疼發熱者。兩者均有口苦、咽幹、目眩等證,須知。
四、少陽病的病理概述
當機體把病毒包圍于胸腹腔間,欲借助該部諸多髒器的功能,把病毒由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膚等處,排出于體外,因自然良能的有限,反使病毒蓄積于該部,而緻位于該部諸髒中之一組成數個發生炎性機轉,乃發上述之少陽證。
五、少陽病的治療原則
少陽病即不在表,故不可汗。少陽病亦不在裡,故不可吐下。少陽病本多熱,故不可施溫針,因隻有清火和和解之道,并順應病機,配合利尿、發散各藥物,使病毒由小便、皮膚逐出于體外,而達成機體要求之原因療法。
不過少陽病位于半表半裡,病欲出則偏于表,病欲入則偏于裡,此于太陽、陽明兩章所以多見少陽之為證也。尤以位于該部之髒器很多,病變之範圍亦大,因而少陽之方劑,為數即夥,為用更廣,仲景為論述方便,散見于上兩章,茲為彙集類述于下,以便研究。
六、有關以胸脅苦滿為應用目的的方劑
1、小柴胡湯。2、大柴胡湯。
3、柴胡加芒硝湯。4、柴胡加龍骨牡蛎湯。
5.柴胡桂姜湯。6、柴胡桂枝湯。
七、有關以心下痞為應用目的的方劑
1、半夏瀉心湯。2、生姜瀉心湯。
3、甘草瀉心湯。4、旋覆代赭石湯。
5、黃連湯。6、大黃黃連瀉心湯。
7、附子瀉心湯。
八、有關以虛煩為應用目的的方劑
1.栀子豉湯。2。栀子甘草豉湯。
3.栀子生姜豉湯。4.栀子柏皮湯。
5.栀子厚樸湯。6.栀子幹姜湯。
九、有關以下利與嘔為應用目的的方劑
1.黃芩湯。2.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十、有關以結胸為應用目的的方劑
1.大陷胸湯(丸)。2.小陷胸湯。
3.白散。
十一、有關以強壯滋陰為應用目的的方劑
1.炙甘草湯。2.芍藥甘草湯。
3.芍藥甘草附子湯。
太陰病
一、太陰病的特征
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疼者。
二、三陰病不分風寒的類别
三陰病統以虛寒為病根,未愈時都屬中寒一類,寒去熱複為欲愈,故自愈證特以中風示其候,尤不得以風寒而為陰證分類也。
三、有關太陰病的病理概述
由于機體功能的沉衰,在與病邪病毒相互間的作用下,而緻胃腸失職,乃發作以上特有的陰虛特證。
四、太陰病的治療原則
本證以胃腸虛而多寒,故應以溫性的建中散寒劑為治療原則,不過三陰證多發兼證,故亦多兼治方劑,各方證多見于以下二篇,暫不述及。惟散見于三陽各篇者,計有以下各方證:
1.甘草幹姜湯。
2.四逆湯。
3.吳茱萸湯。
4.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5.赤石脂禹餘糧湯。
6.理中湯(一名人參湯)及丸方證:心下痞硬,嘔吐下利,或胸痹者。
(按:本方證太陽篇論及,但未列方,故此補之)。
方:人參、幹姜、甘草、白術各三錢。
水煎溫服。又為細末為丸,日三服。但丸方不如煎劑有捷效。
五、見于本病的方劑
均為太陽轉屬太陰的方證,釋如下:
1.桂枝加芍藥湯證:本方為桂枝湯原方增重芍藥,故其适應證為桂枝湯證,而腹拘攣甚者。
方:桂枝三錢,芍藥六錢,炙甘草二錢,生姜三錢,大棗四枚。
2.桂枝加大黃湯證:本方為前方更加大黃,其适應證為桂枝加芍藥湯證而大便秘或滞下者。
方:即前方加大黃二錢。
少陰病
一、少陰病的特征
脈微細,但欲寐。
二、少陰病的病理說明
當代謝功能的沉衰,達到相當高度時,體内熱能和血液受此影響而大為減弱,脈微細即為其應,營養失調,而大腦皮質,亦感有不能自持的現象,故但欲寐。
三、少陰病的治療禁忌
少陰病氣虛,血少,為病根,汗、下、火攻均所當忌。
四、少陰病可有二死隻有一生
少陰病,陽息者死,陰脫者亦死,故死可有二因。陽盛陰虛者,原可壯水以制火,于陽證可用此法,用于陰陽俱虛的少陰證,則反促其死。陰雖虛,亦隻有生陽複陰之一道,故生者隻有一法。
五、少陰病的治療原則
少陰病雖與太陰病同是虛寒所緻病,而以溫性興奮藥,為治療原則,不過太陰病之虛,僅限于胃腸,而少陰病之虛已關系于氣血,病有輕重,法劑自亦不同,見于本篇者,計有以下數則:
六、少陰病的方劑
1.附子湯證:惡寒、體痛、心下痞硬、小便不利、而脈微細沉者。
方:炮附子二錢,茯苓三錢,人參二錢,白術四錢,芍藥三錢。
2.真武湯證:方證見前,此從略。
3.通脈四逆湯證:為四逆湯證虛脫甚,而嘔吐劇者。
方:炙甘草三錢,生附子二錢,幹姜四錢五分。
4.白通湯證:為少陰表證兼下利證,較四逆湯證,不急迫而脈微者。
方:蔥白四莖,幹姜一錢半,附子一錢半。
5.白通加豬膽汁湯證:白通湯證厥逆無脈、幹嘔、煩者。
方:即上方加豬膽汁一錢五分,人尿七錢五分。
原藥水煎,去渣加豬膽汁、人尿和合相得,溫服。
6.桃花湯證:脈微弱、腹疼下利、便膿血者。
方:赤石脂八錢,幹姜一錢,粳米一兩。
水煎,另調赤石脂末四錢,頓服,若一服愈,餘勿服。
七、陰陽表裡錯綜證的治法
陰陽表裡同時互見之變證,若陰證的裡證已顯,而陽證的表證甚輕,如身疼痛、下利清谷之例,此急當救裡,宜四逆湯,此已于太陽篇解之。但陽證的表證甚顯,而陰證的裡證未著時,亦可微發汗,使病自表解,前已講過的桂枝加附子湯證、及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證等,均屬其例。見于本篇者,尚有以下各方證,然前屬于桂枝劑之範疇,此則屬于麻黃劑之範疇,又不得不知。
1.麻黃附子甘草湯證:表不解,脈微細,而急迫者。
方:麻黃(去節)二兩,炙甘草二兩,附子(炮)一錢。
2.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為外寒内飲,即麻黃附子甘草湯證,不急迫、脈沉孝或咳痰者。
方:麻黃(去節)二錢,附子炮一錢,細辛二錢。
八、少陰熱化證
熱複寒自解,原屬陰證佳兆,但少陰證津虛血少,若熱化太過,反緻虛熱變證,見于本篇者,有以下各方證:
1.黃連阿膠湯證:本方證應為心下痞,心悸,身熱,虛煩不得眠。
方:黃連四錢,黃芩二錢,芍藥二錢,雞子黃二枚,阿膠三錢。
先煮三物,去渣,内膠烊化盡,少冷,内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
2.豬膚湯證:咽疼而下利、胸滿心煩者。
方:豬膚四兩。
水煮,去渣,加白蜜二兩,白粉一兩,熬香,合令相得,溫分六服。
3.甘草湯證:咽疼或有急迫證者。
方:甘草三錢。水煎溫服。
4.桔梗湯證:為甘草湯證、而咽腫疼或有膿、或有膿血者。
方:桔梗一錢半,甘草三錢。
5.苦酒湯證:咽中腫疼或生瘡、而食水不下、或不能言語者。
方:半夏(洗,破如棗核)十四枚,雞子一枚(去黃,内上苦酒,着雞子殼中)。
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
6.半夏散及湯方證:少陰病,咽疼者。
方: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各等份。
作散和服,方寸匕。若湯服,先煮水沸,内散方寸匕,更煮三沸,去火令少冷,少少咽之。
九、類似少陰的外證
類似少陰之外證,其實屬于陽性病,于治療上甚關重要,不可不辨,見于本篇者,有以下各方證:
1.大承氣湯證:(已詳陽明篇,從略)
2.豬苓湯證:(解見前,從略)
3.四逆散證:本方為大柴胡湯證,不嘔、腹攣疼、而急迫者。
方:甘草、枳實、柴胡、芍藥各等份。
為散,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增其量亦可煎湯服。
厥陰病
一、厥陰病的特征
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痛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二、厥陰病的病理
厥陰病同其他陰證一樣,也是以虛寒為病根,隻是陰寒之極,乃自裡迫虛陽上亢,而為上熱下寒之劇證。若與少陰證較,則少陰為虛之極,而厥陰為寒之極,寒極似陽,故反有熱候。
三、厥利嘔哕之為證非陰病所獨有
厥陰雖多屬虛寒之見證,但發于實熱者亦頗多。其例依次述其方證如下:
四、關于厥之方證
1.四逆湯證:(已詳見于前,從略)
2.烏梅丸證:厥而嘔,煩吐蛔者,或久下利不止者。
方:烏梅三百枚,細辛一兩八錢,幹姜三兩,黃連四兩八錢,當歸一兩二錢,附子一兩八錢,蜀椒一兩二錢,桂枝一兩八錢,人參一兩八錢,黃柏一兩八錢。
上為丸(蜜制),梧桐子大,初服十丸,稍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3.當歸四逆湯證: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或下利脈虛,而腸鳴者。
方:當歸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細辛三錢,炙甘草二錢,通草二錢,大棗八枚。
4.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證:當歸四逆湯證而嘔逆甚者。
方:即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一兩、生姜八錢。
5.麻黃升麻湯證;手足厥逆,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而寸脈沉遲,下部脈不至者。
方:麻黃三錢七分五厘,升麻三錢七分五厘,當歸三錢七分五厘,知母二錢二分五厘,黃芩二錢七分五厘,萎蕤二錢二分五厘,芍藥七分五厘,天冬七分五厘,桂枝七分五厘,茯苓七分五厘,甘草七分五厘,石膏七分五厘,白術七分五厘,幹姜七分五厘。
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内諸藥,煮取汁,去渣,分三服,于二三時内續服荊
6.白虎湯證:
7.瓜蒂散證:
8.茯苓甘草湯證:
(均詳見于前,從略)
五、關于下利之方證
1.通脈四逆湯證
(見前,從略)
2.白頭翁湯證
熱利、下重者。
方:白頭翁四錢五分,黃柏四錢五分,黃連四錢五分,秦皮四錢五分。
3.小承氣湯證
(見前,從略)
4.栀子豉湯證
(見前,從略)
六、關于嘔吐之方證
1.吳茱萸湯證
(見前,從略)。
2.小柴胡湯證
(見前,從略)
3.幹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證:嘔吐而心下痞硬者。
方:幹姜、黃芩、黃連、人參各四錢五分。
有話要說...